EP155|台灣「大罷免」掀歷史變局,在地港人參與以港為鑑|北都發展僅數月即遇阻?|英水費五年內再升三成

台24立委面瀕罷免,選民發聲立院易手?

台灣民間團體「青鳥行動」發起「大罷免」行動,針對國民黨與民眾黨聯手主導立法院期間擴權、刪減預算及削弱國防等具爭議性的法案。賴清德就任總統後,立法院呈現「朝小野大」局面,在野兩黨推動的多項法案引起民間強烈反彈。此次罷免對象包括24名國民黨立委及新竹市長高虹安,民間視之為對立院施政的公投式審判。

根據《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罷免案若通過,將在三個月內進行補選,可能改變國會權力版圖。儘管國民黨過去亦發起對民進黨立委的罷免,但多次因程序問題未能成功。這場罷免戰不僅關乎立法院的主導權,更象徵著社會對民主程序的捍衛與回應。

值得一提的是,行動也吸引了部分香港人聲援參與,反映出跨地域的公民連結與對抗威權干預的共同訴求。青鳥行動被視為台灣近年罕見的大規模草根民主運動,意義深遠。

臨門一刻招標叫停,北都發展去向不明

港府原計劃以公私營合作方式,加快北部都會區發展,並推出兩幅位於元朗及洪水橋的產業用地招標。然而在招標截止前數日,發展局突然叫停,改由科技園公司及政府主導後續發展,原因被指與投標反應冷淡及私人資金不足有關。相關地皮市值逾60億元,原擬用作支援受影響棕地作業,但條款被認為苛刻,即使多次修改亦未能吸引發展商積極參與。

有評論指出,香港現時商業地產市場低迷,不少發展商債務沉重,缺乏資金投入大型項目。新世界近期獲批高達882億元再融資雖創下紀錄,但背後反映銀行資源已趨緊張,間接導致其他中小型發展商如英皇爆出違約風險。市場憂慮風險集中在商業貸款領域,尤其地產投資貸款達1.5萬億元,潛藏大量壞帳。

部分銀行被傳討論成立「壞帳銀行」應對風險,雖遭金管局否認,但有建制派組織如經民聯亦曾正式建議設立類似機構,以處理商業地產的系統性風險。整體而言,北部都會區的推進與香港地產金融壓力高度掛鈎,未來發展仍充滿不確定性。

工黨政府撤Ofwat,水務從此回正軌?

英國工黨政府上台後,下令檢討英格蘭及威爾斯的水務行業。由前英倫銀行副行長康利夫領導的獨立委員會進行九個月研究,整合五萬份公眾意見,近日發表報告,提出88項改革建議,包括設立單一水務監管機構,取代現有多個部門,並賦予其更大權力監察、接管表現欠佳的水務公司。

報告建議加強污水排放監管、強制安裝水錶、保護消費者權益,並要求水務公司在牌照中加入「公共利益」條款,加強問責。水資源投資亦將由地方新機構主導,簡化規劃流程。政府預料未來五年水費將上升三成,並將於今年秋季展開立法諮詢。

報告批評現有監管局專業能力不足,與業界關係密切、監管失效,尤以泰晤士水務為例,不但環保違規,還未獲批便向股東派息,最終被罰款逾1.2億鎊。該公司負債累累,營運困難,曾計劃向高層發放巨額花紅,最終因輿論壓力叫停,反映整個水務行業改革迫在眉睫。

最新內容

你也可能喜歡

  • EP 01|香港演變:林鄭治下的五年回顧|英國突發:黨員倒戈,首相約翰遜 Boris Johnson 下台

  • EP 02 |香港推「安心出行」實名制,你受影響了嗎?

  • EP 03 |元朗 721 事件三周年涉事人:原告反轉成被告,警官多升遷|兩邊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