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44|英美搶先達成貿協,美可介入華在英投資?|改革黨異軍堀起|港負資產破四萬宗

英美搶先達成貿協,美可介入華在英投資?

美國總統特朗普於5月8日在白宮宣布,與英國達成貿易協議,成為自新關稅政策實施以來首個與美國達成協議的國家。協議包括美國每年接納10萬輛英國汽車,以降低關稅至10%;並取消對英國鋼鋁的關稅,同時開放農產品市場,雙方亦會在航天與藥物等領域建立供應鏈合作。

首相施紀賢稱協議有助保障英國經濟與就業,雙方並同意加強投資安全,美方可對中國資金介入英國基建提出關注。《電訊報》報道此為美方堅持加入的條款。

英國電影業對特朗普威脅對外國電影徵收關稅感驚訝,但協議未觸及此事。英方亦無在數位稅與網絡安全上作出讓步。

另外,中美將於5月10日展開新一輪談判。美國國會近期通過挺台法案,引發中方反彈;習近平重申中國對台主權不可挑戰。特朗普則堅稱不會先減關稅,並提及黎智英,引發北京可能不滿。

改革黨異軍堀起,英工黨進退失據

英國改革黨近期在地方選舉中大勝,奪得逾600個議席,兩個市長職位及十個地方議會控制權,展現迅速崛起的政治實力。Sarah Pochin以六票之差勝出補選,成為首位入主下議院的改革黨議員。黨魁法拉奇表明,改革黨將全面挑戰地方推行的「覺醒主義」政策,包括反對LGBTQ+象徵及拒絕出席多元平等與氣候變化培訓。同時計劃利用司法手段阻撓庇護申請者安置安排。

改革黨民望上升,黨員突破23萬,甚至超越保守黨。多項民調顯示,改革黨支持度達29%,已逼近甚至超越執政工黨。外界認為工黨取消長者冬季補貼、增加審查,是選情受挫主因。

法拉奇政治風格鮮明,主張減稅、反移民、反淨零政策,與特朗普及馬斯克理念接近。雖然改革黨聲勢浩大,但外界質疑其政綱如「空中樓閣」,提出龐大減稅與開支計劃,卻未交代財政來源。有評論指改革黨雖擅批評,但缺乏治國實力與務實方案。若未來進一步擴大影響力,其執政能力將備受考驗。

港負資產破四萬宗,金管局低估實際情況?

金管局公布2025年首季住宅負資產個案升至40,741宗,按季增加逾6%,為自2003年「沙士」後新高,涉按揭總額達2,059億元。雖然銀行按揭拖欠率仍維持約0.1%的低水平,並未即時構成系統性風險,但已連升七季,顯示壓力持續。副總裁阮國恒指出,多數高成數按揭有保險保障,借款人通常具備穩定收入,毋須過份悲觀。

惟業界指出,金管局數字未涵蓋發展商旗下財務公司。網媒「胡・說樓市」指出,新鴻基公司物業貸款拖欠率高達46.9%,逾期貸款達9.29億元,反映市場潛藏更大風險。樓價方面,2025年3月私樓價格指數已連跌四個月,報285.6,創2016年以來新低,累跌接近三成,進一步加劇負資產情況。

多項數據反映市場壓力上升,包括去年破產呈請逾9,000宗,新增銀主盤亦創15年新高。即使政府放寬印花稅門檻至400萬元樓以下,但刺激有限。仲量聯行預期樓市前景黯淡,形容「路途崎嶇,一片漆黑」。胡國威則指,一手供應仍高,發展商寧願保守定價求現金回籠,導致二手樓市亦受壓。滙豐預測全年樓價將跌5.3%,若形勢惡化,或再下挫三成。整體而言,香港樓市壓力未減,負資產問題短期難有根本改善。

最新內容

你也可能喜歡

  • EP 01|香港演變:林鄭治下的五年回顧|英國突發:黨員倒戈,首相約翰遜 Boris Johnson 下台

  • EP 02 |香港推「安心出行」實名制,你受影響了嗎?

  • EP 03 |元朗 721 事件三周年涉事人:原告反轉成被告,警官多升遷|兩邊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