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32 |夏寶龍全程沒見李家超|塔村市議會轉軚撐建館|工黨借移民議題爭支持?

港經濟規劃成績欠奉,京官插手「換球員」?

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於1月8日至10日視察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前海合作區及鹽田港,了解北部都會區規劃與經濟發展。1月9日,他主持4小時座談會,多名官員報告2025年經濟金融計劃,並強調勇於改革、敢於破局,為中央官員首次使用該詞。

有分析指中央不滿河套及大灣區發展進度,夏此行意在「督軍」,促進落實習近平去年12月在澳門的指示。特首李家超於1月6日訪哈爾濱,1月11日返港。面對近千億財赤,建制派倡官員與公務員凍薪或減薪,部分工會已同意。

此外,前文匯報總編輯吳明受聘政務司長特別助理,協助中國政策研究。新任中聯辦副主任祁斌提出改革香港資本市場,建議獲政府重視,由財經局長許正宇跟進。

此行適逢財政預算案發表前夕,反映中央對香港經濟與國家發展融合的高度關注。

倫敦華使館計劃勢必行?居民眾籌奮力抵抗

中國駐倫敦超級大使館計劃在塔村市議會展開四日聽證會,但1月13日市議會已表明,由於倫敦警方撤回反對,市議會亦無理由繼續反對。警方根據市議會去年12月提交的行人路況報告,認為新大使館選址可容納最多2000名示威者,不影響周邊交通,因而改變立場。但2月8日的示威證明該區交通嚴重受阻,引發安全隱憂,市議會與警方互相推卸責任。

反對計劃的團體包括英國港僑協會、皇家鑄幣廠居民協會等,批評政府受外交壓力影響決策,擔憂大使館落成後將引發更多示威。居民發起眾籌法律訴訟,示威後5日內募款近2萬英鎊。香港民主委員會宣布3月15日舉行第二波示威。

聽證會將持續至2月20日,結果將由規劃檢察專員提交報告予副首相韋雅蘭,預計上半年內決定批准、條件批准或否決。若計劃獲批,反對方或提司法覆核。中國外長王毅1月13日訪英,強調中英需加強合作,展現大國擔當。

英各黨移民議題爭民望,政策收緊成趨勢?

內政部1月10日罕見公開遣返47名阿爾巴尼亞人的片段,並強調去年7月以來已驅逐近1.9萬名違規移民,按年增25%。同時,內政部宣布黑工掃蕩行動拘捕600人,並修訂入籍指引,禁止非法入境者申請英國國籍。

工黨政府為應對改革黨崛起,移民政策趨向強硬。1月12日首相答問環節中,施紀賢承諾堵塞法律漏洞,並將移民問題歸咎於前朝保守黨政府。但改革黨民調首次超越工黨,令政府進一步收緊政策。移民法案1月10日國會二讀,通過後將成立邊境保安指揮部,強化執法。

保守黨批評法案未提及限制移民人數,擔憂大量外籍勞工獲得永久居留,加重財政負擔2340億英鎊。有報告指2021年至今批出200萬個簽證,未來將影響房屋供應與社會福利。《電訊報》及《泰晤士報》建議延長移民申請永居年限至10年,並限制低技術勞工簽證發放,以減少對經濟的長期影響。

最新內容

你也可能喜歡

  • EP 01|香港演變:林鄭治下的五年回顧|英國突發:黨員倒戈,首相約翰遜 Boris Johnson 下台

  • EP 02 |香港推「安心出行」實名制,你受影響了嗎?

  • EP 03 |元朗 721 事件三周年涉事人:原告反轉成被告,警官多升遷|兩邊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