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幾個星期,ChatGPT 由一個陌生名詞,變成頗為「入屋」的概念,連薯媽也經常使用,玩得不亦樂乎。不過對於AI製圖方面,使用上較麻煩,例如免費的Stable Diffusion對硬件及技術要求較高、收費的OpenAI Dall-e對VPN的要求較高、Midjourney要Discord才能用、Telegram的bot又經常失靈,使用上較為麻煩,很多人看到覺得麻煩,就無法體會其中樂趣。在此提供兩個超級容易方便輕鬆長者都識用的方法,供讀者試驗AI製圖的玩法。A. 使用Dream AI1. 打開...

  • 請不要説這些相片似水墨畫!實是水墨山水「模仿」大自然。這輯相也不是大自然本身,將高空三萬尺拍攝的「地域」,抽離顏色而凸顯黑白對比而成為如此現象。水墨山水畫家只是透過想像描繪山水,肯定從未在三萬尺高空觀見山脈河流。攝相不是模仿大自然,也不是表達大自然的真實,而是以相機鏡頭將在我前面大自然現象的「相」轉化為平面的「相」。是以山脈不是山脈,河流不是河流,而是線條和幾何圖像。 此亦是攝相現象學的一種實踐。 ...

  • 第三封信上篇 明慧: 感謝你的回信。你提出的問題十分重要,需要認真回答,但第三封信繼續説我從德國回來後的故事。「民主」、「政治人,知識人」與「民眾」的矛盾問題,可能是等到第18封信才能和你討論。你信下半部尖銳的提問大學教育本質、學術自由、社會責任,我會在之後的信回答。這些是大問題,是我們學術人和知識人要嚴肅面對的。在大學中經歷超過半世紀,所為何事? 轉眼已是第三次給你寫信,回顧人生路,今天想和你返回我的第二階段初起步的時候,由我博士畢業後從德國回港後說起。 冷戰氛圍下...

  • 過去一周,最矚目的政經要聞為北京兩會結束,習近平第三度擔任國家主席,新一屆領導層悉數為習的親信部屬,鮮有上屆的江派或團派舊人。這個大一統局面顯示,北京將可以在沒有阻力下推行舉國體制,加快研發生產戰略物資,應對美國的封鎖制裁,以及備戰台海。但人民銀行行長一職,仍由具海歸背景並已屆65歲退休之齡的易綱續任,向商界釋出了一絲利好信息——中央為求經濟發展須確保金融穩定。習近平第三度出任黨政軍最高領導人,一身兼黨總書記、國家主席及軍委主席,其管治格局與之前兩屆有何不同?最主要的分別在於政治局及政治局常委的組成,清一色是習過去十年一力提拔的習家軍,江澤民、胡錦濤等前最高領導人栽培的人選被摒棄,或者擔任無實權的閒職。這個新的人事布局預示,在新的派系逐步形成之前,中國領導層的決策模式,將會走向排除雜音、凡事定於一尊,這種一言堂式運作,最有利於推行舉國體制,即集中全國之力,推進某些戰略領域的發展,但其缺點是缺乏自我糾錯能力,一旦戰略定錯了,就會產生災難性後果。習近平在第二度主政的五年期間,已經流露了強烈的「國進民退」傾向。在經濟、金融、運輸、物流、科技、文化、教育等多個領域,以嚴苛的監管手段壓抑民營企業,銀行貸款則集中於大型國企,許多有活力的民企都被迫躺平。這些企業對於今次兩會釋出的信息非常著緊,聽到習近平在公開講話中稱民企是自己人,都期待新一屆政府能扭轉近數年的政策取向,恢復昔日寛鬆監管、支持民企發展市場的方針,以應對當前嚴峻的經濟危機。境外投資者和媒體中,也有不少有這樣的期待,例如《華爾街日報》便引述商界消息,指新總理李強過去有不少利商言行,他或許可以向習近平進言,推動市場經濟。在這樣的期待聲中,當北京宣布由易綱續任人行行長,而非外界盛傳的以土産經濟學者取代海歸官員,商界人士都視為重大利好信息,《金融時報》報道新一屆政府領袖名單時,便是以此為主軸。由於中國經濟發展出現危機,對外出口大跌,內部消費不振,生產訂單萎縮,待業人口大增,為了解決這些燃眉之急,北京高層不惜放棄「清零」防疫政策,全面催谷國內經濟復蘇,在這個非常時期,新一屆領導層若採取穩定金融、支持民企、吸引外資的一系列政策,暫停國進民退步伐,是非常合理的做法。不過,這種市場主導的做法,只適用於一般的經濟民生領域,並不適用於關乎國家安全或國家發展戰略的領域。隨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加強對中國的經濟封鎖及制裁,北京相信會在多個戰略領域採用舉國體制作強硬應對,所以新一屆政府還未就任,就已急忙改革國務院,因應國家安全及戰略發展領域,成立多個特大部委,加強統籌決策和行政指揮。所謂舉國體制,相信港人並不陌生,以2008 年北京舉辦奧運會為例,不少中國過去完全沒參與沒成績的體育項目,可以傾一國之力選少年人培訓,在短短數年內衝擊金牌,京奧的金牌豐收令決策者和民眾都深信,舉國體制比自由市場更有力,更能夠在短時間內做出好成績。如今,美國對中國實施高科技全面封鎖,不單制裁華為等通訊企業,更勒令西方盟國企業不得對華輸出高端芯片,全力阻止中國發展高端科技,中國將如何應對?以舉國體制來催谷國產芯片的研發及生產,肯定是主要選項,透過外交手段誘使荷蘭、南韓等對美陽奉陰違,以軍事及經濟力量脅迫台積電轉移芯片科技等,則會成為輔助手段,類似的決策取向,在扶植國產新冠疫苗一役上已展示無遺。由於新一屆政府主政人物全是習家軍,對於這些奉國家戰略利益之名出台的大政策,肯定會全速進行層層加碼,不會瞻前顧後自我檢討。以上的分析,大抵解釋了兩會期間北京釋出的貌似矛盾的信息,即一方面強調民企是自己人,要全力穩定金融發展經濟,另一面則加強集權中央,重組部委架構,藉以強化統一指揮。這套其實是兩手抓策略,一手用來抓非戰略領域,可以酌情放權讓利,激活民間動力,另一手用來抓戰略領域,嚴格按習近平統領的黨中央所制訂的戰略,傾一國之力層層加碼全速執行,國企、民企乃至個人,悉數充當棋子,必須為國服務。剩下來的問題是:何謂國家戰略領域?高端芯片、5G通訊、無人機、稀有礦物,這些當然是,那麼,自動汽車呢?人工智能呢?網約交通和物流呢?電影電視劇呢?以研製兩彈一星的國家機制,來管理互聯網科技發展及各種網絡生態,是否合適?除了政治經濟兩手抓的信息,兩會期間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發展是,新公布的軍方人事任命,從媒體相關報道及熟悉中國軍事的評論來看,也是清一色支持對台動武的所謂強硬派,這個人事布局,為一旦決定武力攻台掃除了軍方內部阻力,令台海戰爭的風險上升。最新一期《經濟學人》便以此為封面專題,指台灣問題是未來一段時期中美對峙角力中最重要的熱點,一旦發生錯判令衝突升級,就有可能觸發戰爭,甚至演變為第三次世界大戰,這番立論雖有點聳人聽聞,但絕非無稽之談。台灣總統蔡英文行將訪美,據報將與國會共和黨領袖麥卡錫會晤並發表演說,北京估計會有強烈反應,會否發動另一次圍島軍演,已成為各界關注焦點。▌[ 守望]作者簡介劉進圖生於香港,七零年代入讀善導小學和九龍華仁中學,學會追求良善、自由和責任。八十年代初進香港大學唸法律,思考社會公義。八十年代末加入新聞行業,先後任職於《信報》及《明報》,切身體會「無信不立」、「兼聽則明」。2014年2月遇襲受傷,病榻上總結心願:「真理在胸筆在手,無私無畏即自由」。

  • 編按 : 「正義迴廊」和「毒舌大狀」這兩齣叫好又叫座的港產片,剛好兩者都是有關法庭、法律、公義,前者更引起公眾對陪審團制度的討論。陳文敏教授看罷兩齣電影後,為《綠豆》撰文,分三篇講述陪審團制度的前世今生、利弊質疑,以及在國安法下陪審團被消失所突顯的問題。 教授上篇提過陪審團制度的前世今生,這次就談談公眾對陪審團制度的疑惑,以及何謂程序公義。 ================== 能夠代表社會普羅大眾的價值觀? 陪審團制度並非十全十美,近年亦有不少人對陪審團制度的成效提出質疑。...

  • 長途航機上,大部分人都是看電影或睡覺,很少人留意飛機下的樣貌。三萬尺高空下,建築物全變得微小,人類的活動也看不見。河川是線條,山脈田野是不規則的圖形。從上觀下,以前説是「雀鳥的觀點」(bird’s eyes view),而今我們真能從天看地,大地呈現完全不同的形象,在地面上從未看過的觀感:我們的居所——地球是如斯壯麗。是以我多放棄電影和睡覺,選擇航機最後幾行的窗口位置,觀賞大地。當然拍攝好的景象不容易,季節、空氣、陽光和雲層等狀況都是拍攝的條件,大概四次航程只有一次可以成功有些好作品。 ▌[相印集]作者簡介張燦輝,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退休教授,相信哲學不是離地、不在象牙塔之中,對世界有期望;改變不一定成功,但至少嘗試理解和批判。已到耄年,望在餘生仍能享受自由民主,並欣賞文化與大自然。...

  • 凌漸:剛讀畢你的第二封信,一閃而過的念頭,竟是你寫的那個年代,那個多麼讓人嚮往的年代,儘管我們都經歷過,儘管我們當時都沒下意識去經歷,就像那時我指著面前的唐樓跟我的兒女說:看吧,好好看吧,儘量用眼睛看吧,待你們長大以後你們再也不會看到的了。當時腦海浮起瑞士詩人凱勒(Gottfried Keller)〈夜曲〉(Abendlied)的最後一節:但我還徘徊黃昏的田間只剩將滅的星相隨:飲吧,眼睛,盡你睫毛所及承載世上一切金色!Doch noch wandl' ich auf...

  • 獲准入境英國以後,漫長的等待才真正開始。由在海關要求政治庇護至今一年多,除了內政處給我寄了一份問卷問及我申請原因外,絲毫沒有一點消息。但這也不意外,一直有聞身邊有同樣經歷同一處境的人,大多需要長達一年半至兩年才獲得申請結果。根據英國內政部的數據,截至2021年年底,共有184名香港人在英國尋求政治庇護,當中只有15宗個案獲批、30宗被拒絶、51宗被撤回,其他則仍在審批當中。尋求政治庇護者面對最大的困難,是我們不被容許在英國工作及租樓。換言之,我們缺乏收入來源支撐日常開支,亦難以在英國找到落腳點。當然另一選擇是入住英國政府提供的庇護住所,並獲得每週約$400港幣的現金援助。不過近年不少報導指出在全球難民潮下,庇護住所的環境和治安亦愈見惡劣。我比較幸運,碰巧有一位相熟的中學同學居於英國,暫且可以同住。經過半年居無定所的日子,難忘在新居醒來的第一個早上,終於不需用幾秒鐘思索自己身在何處,又或明天該往何處。即使去向依然未明,但至少在這個租期內,我知道十天後一覺醒來,也不用擔憂我會在另一處,甚或另一個國家。 相片由筆者提供 不過,當一個人沒有穩定收入時,還是會非常不安,更遑論作任何職業或人生規劃。其實尋求政治庇護者離開自己熟悉的生活範圍,逃離到一個全新的地方,最需要的是重建生活,從而重新建立對人生的希望,惟無法工作的掣肘,卻牽扯著衣、食、住、行每一環,令生活充斥著不安全感。本想在異國重新開始的人生,卻仍然不由自己所控。在這些時刻,會讓我重新思索工作的意義。有時候,即使我們的工作只是日復日的重複工序,甚至對自身人生並無重大意義,我們卻會因而找到自己價值、社會認同及安穩感,從而感到安定且自信。但這些感覺是否又只能由一份工作賦予?我相信不是的。所以,這年我更努力在這邊重新構建社交圈子和生活模式,讓自己不被孤立在社會之外。我相信自身的力量和信仰並不會因為自己作為邊緣的族群而失去發光的機會。和身處香港一樣,即使我們受現況或形勢所限,但還是可以一小步一小步地重頭做起,首先保護自己的初心,繼而將關懷和理念擴展到身邊的人及社會,這仍是一種實踐。▌[尋庇護]作者簡介過著流亡生活、前景未明的在英尋求政治庇護者或他們的過來人,透過綠豆的破土——這塊自由土壤發聲,以專欄「尋庇護」講述自身的故事、申請政治庇護時遇到的種種程序上、生活上的經歷。

  • 過去一周,較矚目的政經新聞有兩則,一是全國兩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親信李強雖無國務院管治經驗,卻被視為接任國務院總理的大熱人選,而大會議程又有黨和國務院機構改革提案,建議把國務院多個部門的行政決策權力移交黨中央,明顯與鄧小平年代倡導的黨政分家背道而馳。另一則為香港特區公布洗衣街商業地以47億元售出,平均每平方呎地價僅3000元,反映發展商看淡未來十年香港商業用地的需求及回報。黨及國務院機構改革提案習近平於去年秋天的中共二十大上,成功連任黨總書記,並且清除了黨內稱為團派、江派、前任領導人栽培的接班人,使新一屆政治局常委變成清一色的習家軍。因此,今年三月召開的人大、政協兩會上,國務院總理、人大委員長、政協主席等行政、立法、議政的最高領導職位,全由當上了政治局常委的習近平親信出掌。本來並不令人意外,但李強成為國務院總理人選大熱,還是引起了外界側目與非議,這是由於他的資歷與現任總理李克強相距太遠,既沒有當過國務院重要部門領導,也沒有國務院副總理的歷練,且去年主政上海時拍板封城曾鬧得天怒人怨,如今僅僅憑藉曾在浙江省與習近平共事,獲其信任提拔,便能鯉躍龍門,這為中國政壇開了危險的先例。按照常理,習近平既安排了自己的親信掌管國務院,便沒有需要對國務院的架構與職能作大幅改革。李強既能嚴格遵從習近平當時堅持的「清零」政策執行上海封城,自然也會嚴格執行習近平領導的黨中央拍板的各項政策。但就在習近平連任後的第一個兩會上,便已提出議案改革國務院,把有關國家安全、財政金融、科技文化等多個部門和機構的領導與決策權力,移交相關的黨組織,由不同的政治局常委打理,這樣做實際上是拆散了或架空了國務院的權力,使其變成單純的政策執行機構,只有辦事權而沒有決策權。換言之,在國務院累積了多年經驗的職業官僚,就算當上部長、行長,也不是決策的第一把手,真正話事的可以是沒有相關專業資歷或經驗的黨中央幹部。這個人事任用趨勢,香港人應該不會陌生,過往港澳辦與中聯辦的一把手,總是由長期參與外交工作或港澳事務的官僚出任,但近年出於所謂維穩的需要,已改由毫無港澳工作經驗的黨幹部擔任。外界如今關注的是,這個開倒車搞黨政不分的趨勢,是否只局限於有關保安的部委,例如盛傳將由一位常委級的大內總管統領公安、國安等多個政法單位,或是會擴及多個領域,包括講求專業知識與經驗的部門,如人民銀行、證監會、銀監會等財金部門,以及統管科技、通訊、廣播等專門機構。假如一律貫徹黨領導政的新方針,會否出現外行領導內行、政治凌駕現實的局面,這對於境外投資者是否有信心繼續在中國投資,將會有巨大而深遠的影響。洗衣街賣地在香港方面,洗衣街商業地的投標結果於3月5日公布。據《明報》報道:「今年1月市建局觀塘巨無霸商業地僅獲新地入標,最終上月流標收場後,屬本年度最後一幅出售官地的旺角洗衣街商業地亦被市場睇淡,可建樓面逾152萬方呎,上周五截標時僅獲3份標書,最終新地擊敗長實,以及鷹君伙信置財團,以47.29億元、每呎樓面地價3103元奪標,不但較截標前市場估值下限56.4億元、每呎樓面地價約3700元低16%,更較一年前地皮進入本年度賣地計劃時最高估值228億元、每呎樓面地價1.5萬元大跌八成。」對於這個賣地結果,名為天行足跡的臉書專頁有不錯的分析:「洗衣街地王是旺角難得一見的大型地皮,又鄰近東鐵站,吸引力無容置疑,應該是兵家必爭之地。47億的低價,除了四大地產商,會德豐、信和、恆隆、太古等也玩得起,還有一眾中資地產商,不可能聯手壓低地價,明益新地。新地的標價最高,因已擁有旁邊的新世紀廣場,搭條天橋便可發揮「聯乘效應」(即是壟斷),可略為推高租金。其他入標者標價更低,反映了發展商對後市悲觀。如果是住宅地,最快三年後可賣樓花,四年可賣現樓,地價是反映發展商對三四年後樓市的預測。但現在建的是商場和甲級寫字樓,將來出租,回報期長,地價反映的是未來10年、20年商場和寫字樓租金的預測,可見各地產商對香港長遠的商業前景是悲觀的。」發展商對香港商業樓宇市道前景是看好抑看淡,本來只是市場行為,而且受宏觀政局波動影響,未必可以作準。問題在於香港特區政府的財政收入,一向高度倚賴房地產業,地產不景氣政府便出現大額財赤,反之則積累巨大盈餘,商業地王低價售出因此成為警鐘,令外界重新審視政府的財政狀況,以及重新評估其宏圖大計,例如把東九龍打造成第二個中環、在大嶼山對開填海造島建新商業中心、在北部邊境打造新的就業及商貿中心等,這些動輒涉及千億計資金投放的大型建設項目,其財務可行性很大程度取決於未來的賣地收益,如果每平方呎只售三千餘元,這些項目全都會淪為大白象!▌[ 守望]作者簡介劉進圖生於香港,七零年代入讀善導小學和九龍華仁中學,學會追求良善、自由和責任。八十年代初進香港大學唸法律,思考社會公義。八十年代末加入新聞行業,先後任職於《信報》及《明報》,切身體會「無信不立」、「兼聽則明」。2014年2月遇襲受傷,病榻上總結心願:「真理在胸筆在手,無私無畏即自由」。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