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看節目 四個讀電影的少年,因為一份大學功課,開始以「相中相」形式記錄港產電影場景的習慣,從此發現觀影可以變為偵察過程,而街頭盡是電影痕跡。 《去Bean度》第四集,由「映遊舊戲」四位年輕人帶大家穿梭電影與實景之間,走一趟電影經典人物走過的街,看他們看過的風景。他們將自己對港產片的熱愛,化為生活日常。從街頭看見香港電影,從港產片感受香港。 另外,他們還與大家分享尋找電影場景小貼士。▌遇到一個鏡頭你很喜歡,想要尋找該場戲的電影場景,「映遊舊戲」四人組分享了一些小貼士:📍首先,當然是地名、街名。電影裡面,通常每場戲的頭幾個鏡頭,總要交待空間和時間,街牌、當區特色往往就在這些鏡頭之中。喜歡某一個鏡頭,要找回拍攝場景,還可以留意前前後後一整組鏡頭,由蛛絲馬跡得到答案。當然,好像杜sir的戲,上一個鏡頭還是中上環追逐戲,下個鏡頭已經是觀塘了。怎麼辦呢?觀眾還可以留意大廈名!📍第二個貼士,就是燈柱!電影中讓人深刻的一幕要一看再看,除了回味對白和演繹,也可以找回拍攝地。其中香港街頭處處相似,但好在香港的燈柱皆有編號;定格下來,抄下燈柱編號,上網找回燈柱位置,場景輕鬆get!📍第三,就是現有網上資料。網絡之大,一齣好電影一定會有同好的,有人把周星馳的對白倒背如流,也有人對電影場景痴迷。如果真的沒頭緒,往網絡看看現有資料,即使沒有直接答案,四人組都找到過些頭緒,最後幫助到他們成功尋找到電影場景!▌那麼,「映遊舊戲」平日影的「相中相」又有甚麼貼士呢?📸 印相要印啞面。這是四人組在戶外拍「相中相」的經驗,他們試過在移好了相片,位置夾得剛剛好後,卻發現光線變化,光面相紙反光了,看不到「相中相」。所以印相要印啞面啊!📸 留意焦距。初開始時如果掌握得不好,可以耐心一點調節手機或相機鏡頭焦段,廣角一點試試,長焦一點再試試,慢慢就能掌握方法了!但是,因為電影攝影師所使用的鏡頭焦段可能會超過手機的鏡頭焦段範圍,手機有可能未必影得到。📸...

  • 收看節目 英倫風紅磚鐘樓、半世紀歷史噴水池,獲建築師學會銀獎的體育館,有否想過以上種種風景,原來一一藏身於香港屋邨之中?前旅遊雜誌記者Aiko在屋邨長大,自2015年開始採訪屋邨人、情、事,漸漸萌生遊走各個屋邨念頭,終於在去年開設專頁介紹屋邨,更意外收穫海外港人迴響;目標走遍全港258個屋邨,現已走訪逾半! 《去Bean度》第三集,由「遊走香港屋邨誌」版主Aiko,帶大家遊走一趟香港屋邨,一邊散步一邊傾聽,一個香港人的屋邨故事。 Q1.🚶🏻‍♀️最有難度的屋邨之行?Aiko平時走訪屋邨頗算順遂,若要說最有挑戰性的一次,便是到西貢對面海邨。事前資料搜集已知道屋邨位置相對較偏僻,要先到西貢市中心再搭小巴進去,而當日她要先去翠塘花園,但因為不熟路,最後由翠塘花園步行了差不多半小時才走到對面海邨!要行斜路加上風雨欲來,慶幸最後很順利地拍到整個屋邨。Q2.🚶🏻‍♂️最印象深刻的屋邨?Aiko說有兩個,第一個是白田邨,當時訪問一個大學同學,到埗後對方跟她說「舊白田」曾經有個社區中心,還有個辦館自他出生前已存在,這些屋邨店舖聽起來可能無甚特別,但其實陪伴了很多街坊成長。不過,Aiko今年年初再回去時,發現同一地點已搭滿棚架,很多東西已被清拆,以前看到的風景沒有了,令她第一次強烈感覺到變化突然間這麼大,不是說舊的必然好,但會覺得人都避不過時代變遷變化。另外是屯門大興邨,訪問過由最初便入伙的街坊,他們會說很多挺不為人知的事,例如剛剛開邨時交通究竟有多麼不方便,旁邊只有新發邨,新發邨後來也拆卸了;還有提及屯門色魔事件,很不幸地有個案在大興邨發生,當時如何人心惶惶,很多女士都真的很害怕晚上凌晨自己一個人回家。Q3.🚶🏻菲律賓公屋大不同?Aiko在馬尼拉出生,未滿1歲就已到香港定居,早前她放假回到家鄉菲律賓探親,便在親戚幫忙下一睹當地公屋面貌,走訪一個雷伊泰島小鎮的公屋區。當區屬於「Yolanda Permament Housing...

  • 收看節目 香港彈丸之地,原來竟是許多雀鳥遷徙時的中轉站。這些旅客「身光頸靚」,在逗留期間,吸引了很多人四出尋找牠們蹤影。不過,旅客們各有所好,下塌之處各有不同,觀鳥新手要找到牠們可能並不容易。香港可以「一日睇到超過一百種雀仔」,Matthew數得輕鬆,到底有甚麼方法做到? 年僅約三十,Matthew的觀鳥年資已有十多年,簡直是一本行走的「小精靈圖鑑」。觀鳥既是他長期以來的樂趣,也有童年回憶,由新手走到達人級別,十多年來究竟怎樣保持熱忱?Matthew與綠豆一路行,一路講他的觀鳥心得。Q1. 為何能夠在香港這個小地方看到那麼多雀仔?Matthew解釋,香港位處 East Asian-Australasian...

  • 收看節目 温黛、愛倫、約克、山竹,你還記得這些曾經「吹到應」的「朋友」嗎?水浸、房屋被毀、樹木棚架倒塌、停工停學,這些他們帶來的「手信」,你又有經歷過多少?相信這些畫面我們都歷歷在目,甚至成為了香港人的集體回憶。 《去Bean度》第一集,請到本地氣象組織「MET WARN 天氣預警」創辦人林東岳,分享他如何由喜愛研究氣象,到成立平台提供天氣預報和氣象資訊,帶觀眾遊歷香港獨有的「追風地圖」。1️⃣「熱帶氣旋 (Tropical...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