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看節目 長和系子公司管理巴拿馬運河港口可維持?美國總統特朗普發表就職演說時,再度威脅要「收回」巴拿馬運河,他口中所指「中國正在營運」,其實是香港長和系和記港口子公司,「巴拿馬海港公司PPC」正擁有運河特許經營權至2047年。就在特朗普就職同日,巴拿馬當局宣布對PPC 展開嚴格審查,巴拿馬政府審計總長Anel Bolo Flores親自率領至少8名審計員到PPC總部展開行動,同日亦舉行記者會,公開強調會認真審查PPC。想知道巴拿馬運河管理,與長和系之間關係,請收看《兩邊走走》EP129的編輯推介。 ...
收看節目 英國政府忙於處理與美國的新關係。位於印度洋的查戈斯群島,周邊安全亦觸動美國新政府神經,這個英國於非洲的最後一塊海外領地,工黨政府去年十月突然低調宣布,已與毛里裘斯政府達成協議交還群島主權,群島最大島嶼上的軍事基地,是英美在印太地區其中一個最重要的長程轟炸機基地。新任美國國務卿魯比奧曾經指責協議,將軍事重地拱手讓給與中國關係密切的國家,威脅美國安全。至於英國的新任駐華盛頓大使人選﹐工黨提名元老文德森(Peter Mandelson)出任,但立場被指親中,華府可能會罕有地否決文德森的提名。想知道首相施紀賢如何與美國新人事,如何操作,請收看《兩邊走走》EP129的編輯推介。 ...
收看節目 特朗普明言奪回巴拿馬運河,長和身陷爭議 巴拿馬運河的管理與經營近日成為焦點。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指控運河被「中國控制」,實際上經營權由香港長和系旗下的巴拿馬海港公司(PPC)擁有至2047年。就在特朗普發表相關言論當日,巴拿馬政府宣布對PPC展開審查,重點調查公共資源管理、合約條款執行及巴拿馬所得利益分配的透明度。PPC自1997年經營巴拿馬運河兩端港口,儘管累計收入43億美元,但利潤僅9億美元,引發對其經濟效益的質疑。此外,前海事局官員因涉嫌腐敗及與PPC特許權相關的不透明行為被調查,加劇外界對港口經營的關注。 巴拿馬運河作為連接太平洋與大西洋的重要航道,其戰略地位舉足輕重。美國保守派媒體和專家認為中國企業經營相關港口可能影響美國安全利益。長和旗下和記港口在巴拿馬市場佔有率高達39%,每年處理1.5萬艘船隻及價值2700億美元的貨物。然而,巴拿馬政府多次強調運河主權屬於該國,不受外資控制。歷史上,美國曾長期控制運河並部署軍隊,直至1977年移交巴拿馬,但仍保留以武力維護運河中立的權利。近年來,巴拿馬運河的經營權及其對地區和國際局勢的影響,成為中美地緣政治競爭的另一場爭議。 英駐美大使人選陷困局...
收看節目 英首相忽然有個人工智能夢。 施紀賢發表人工智能AI政策宣言,目標使現時排在美國和中國之後的英國,能成為全球AI領先國,並會在全國設立「AI增長專區」,把AI置於經濟增長核心,確保AI技術帶來的利益遍及全國。 工黨政府全面採納了創投企業家Matt Clifford的50項AI行動計劃建議,並即時委任他成為顧問﹐施紀賢相信,一旦全面採用AI技術﹐英國將可每年提高1.5個百分點的生產力﹐並於10年內為每年帶來470億英鎊經濟進帳。想了解今次AI大計的可能性,請收看《兩邊走走》EP128的編輯推介。...
收看節目 英國官員訪華陸續有來。踏入2025年英國金融市場動盪,反映政府借貸成本的債息抽升,10年國債息見2008年高位,30年長債息率更加去到1998年來最高水平﹐令英國發債還息成本﹐較希臘等多個歐洲國家更高﹐英鎊亦受壓見超過一年低位。市場波動之下,財相李韻晴及英倫銀行行長貝利兩大財金官員,繼續按原先計劃出訪中國﹐重啟暫停近六年的中英經濟財金對話。想知道今次訪華外界反應如何,請收看《兩邊走走》EP128的編輯推介。
收看節目 香港警方正追查鍾庭耀及香港民研,與鍾劍華的關係。 警方國安處帶走香港民意研究所(香港民研)主席及行政總裁鍾庭耀,以及兩名民研職員協助調查,又搜查香港民研的辦公室,並檢走多箱證物。 國安處指調查是因為懷疑有人利用自己的機構,「協助一名已竄逃外地的被通緝人士,繼續從事危害國家安全行為」,又指暫時無人被捕,但案件仍在調查中。警方雖然無點名涉案的被通緝人士﹐但香港多間傳媒均引述消息指﹐涉及的是民研前副行政總裁鍾劍華。想知道警方今次行動帶來的影響,請收看《兩邊走走》EP128的編輯推介。 ...
收看節目 英財相赴北京對話,連串示好只值£6億? 踏入2025年,英國金融市場出現嚴重動盪,國債息率大幅上升,10年期國債息率達2008年高位,而30年期更創1998年以來新高,令發債成本較希臘等歐洲國家更高,英鎊亦跌至一年多低位。在此市場波動之下,財相李韻晴和英倫銀行行長貝利仍依計劃訪華,重啟中斷近六年的中英經濟財金對話。雙方簽署多項合作協議,包括推動滬倫通、中國發行首隻人民幣計價綠色債券,以及取消農產品准入門檻等,英國財政部估計這些協議未來五年將帶來6億至10億英鎊的經濟收益。然而,這些成果遭到反對派批評,認為收益微不足道,尤其是與持續上升的債息成本相比顯得杯水車薪,並形容李韻晴在金融市場混亂時期訪華是「乞錢行為」,質疑其去留問題。 同時,工黨政府內部危機加劇,專責打擊金融腐敗的財政部經濟事務秘書Tulip Siddiq因家族涉嫌挪用孟加拉基建資金的醜聞請辭,成為兩個月內第二名主要官員下台。這些事件使工黨面臨執政危機,民調顯示其支持率已下滑至僅領先保守黨4個百分點,而改革黨則迅速崛起,以25%的支持率緊追工黨,成為英國政壇第三股力量。儘管李韻晴強調訪華有助促進英國經濟增長,並可直接向中國官員提出分歧議題,但英國輿論普遍對其表現不滿,尤其是與中英「黃金年代」相比,當年簽署數百億英鎊合約的成果今不如昔。工黨政府上台不足一年,已因內外困局和經濟不振陷入重重挑戰,未來能否穩住政局仍是未知之數。...
收看節目 馬斯克近期熱心英國事務。民望持續低迷的首相施紀賢,新一年希望藉改革NHS,推動措施縮短超過750萬名病人的輪候名單,重新掌握輿論主導權。不過在公布改革政策的記者會上,傳媒更為關注美國TESLA創辦人馬斯克,於旗下社交媒體對他連日的批評,指他與保障事務大臣Jess Phillips,要為姑息1997年至2013年間﹐最少1400名女童被誘拐幫派性侵、強姦的事件負責。兩人不但要下台,更認為施紀賢應該要負上刑責,馬斯克的言論,令案件再度引起關注。想知道事件來龍去脈,請收看《兩邊走走》EP127的編輯推介。 ...
收看節目 特區政府持股75%的港鐵,上周向多家傳媒放風,指未來10年於保養及新鐵路項目等支出,所需資金超過2000億元,港鐵現金流無法應付,未來需要舉債或出售物業作融資。港鐵在 2024年 8 月公報中期業績,中期盈利升45%至60億元﹐不過行政總裁金澤培當時已指出,港鐵未來需要投資超過1000億元去興建新鐵路,現有鐵路設備的更新等亦需要數百億元資金,港鐵必須審慎理財才可以持續未來。想知道港鐵最新財務狀況,請收看《兩邊走走》EP127 編輯推介。...
收看節目 已解散的支聯會三名成員,拒絕應警方國安處要求呈交資料案,就定罪及刑期提出終極上訴。終審法院進行聆訊,案件由首席法官張舉能,3 名常任法官李義、霍兆剛、林文瀚,以及非常任法官陳兆愷等5人審理。上訴人支聯會時任副主席鄒幸彤、常委鄧岳君及徐漢光,被控於2021年,作為支聯會在香港的幹事,或在香港管理或協助管理該組織的人士,未有根據《香港國安法第43條實施細則》規定,交出被要求的資料,3人經審訊後於 2023年 3 月被裁定罪成。想知道控辯雙方理據,請收看《兩邊走走》EP127的編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