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看節目 壹傳媒已被清盤,但相關消息未完結。《路透社》報導,「香港自由委員會基金會」主席Mark Clifford及前《華爾街日報》發行人Gordon Crovitz,兩人以前壹傳媒董事會成員身份,向總部設於法國的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發出投訴信,指控全球第五大的會計師事務所立信德豪(BDO),非法協助香港政府清盤解散壹傳媒,違反人權標準。由於立信德豪母公司在英國,根據經合組織規定跨國企業必須「預防或減輕與其業務活動直接相關的不利人權影響」,並「進行人權盡職調查」。而母公司須對海外子公司的所有行為負責,因此,英國政府作為經合組織成員國,必須監督組織指導方法的實施,負責處理投訴的英國商貿部稍後將公開報告,決定是否進行仲裁。想知道整件事的來龍去脈,請收看EP110《兩邊走走》的編輯推介。 ...
收看節目 疲弱的香港市況將受到新一輪打擊? 美國國會眾議院以壓倒性的413票贊成、3票反對,通過《香港經貿辦認證法案》,投票結果顯示﹐法案獲得民主共和兩黨一致支持﹐法案要求國務卿在法案生效後30日內﹐判定香港是否不再享有高度自治﹐以決定在美國的3間香港經貿辦,是否繼續享有特權和司法豁免權。 《香港經貿辦認證法案》是美國國會「中國周」其中一項針對中國的法案,眾議院在暑假後復會第一周,審議28條包括針對中國無人機,生物技術、電動車等等的制裁法案,這些法案如果通過,造成的影響都有機會波及香港。想知道法案影響範圍有多廣,請收看EP110《兩邊走走》的編輯推介。 ...
收看節目 Outstanding、Good已成歷史。英國教育標準局(Ofsted)公布,在諮詢過教育界和家長意見之後,決定一改沿用近20年的做法,關乎學校聲譽、影響家長選校,甚至置業決定的Ofsted視學報告,不會再以單一字眼評級﹐判斷學校屬於突出(Outstanding)、良好(Good)、需要改善(Requires Improvement)或欠佳(Inadequate)。局方的研究發現只有不足四成家長,及三成教師贊成這個評級方法,未來學校視學報告會改為引入成績表模式,不過具體做法未有細節,要等下年諮詢公眾。想知道新政策如何惹來家長和在野黨批評,請收看EP109《兩邊走走》的編輯推介。 ...
收看節目 新人事安排能否令港大重回正軌?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召開特別會議,會上決議全面接納政府委任「港大內部運作事宜調研小組」建議的副校長委任名單,但未有公佈細節。不過多間傳媒隨即引述消息,披露出相同的人事任命名單。想知道新的人事任命有何特別之處,當中人物有何關係,請收看EP109《兩邊走走》的編輯推介。
收看節目 香港主要發展商處境如何?摩根士丹利發表報告指,香港地產商賣樓毛利率在兩年內急跌,由過去的超過四成,跌至近期最低只有11%,若毛利率跌至10%,地產商未來財政年度的基礎盈利,將下挫4至24%。四大地產商之一新世界發展,發出盈警,預計將出現20年首次「年度」虧損,截至今年6月底的預計全年虧損﹐可能高達200億港元。想知道其他發展商的情況,請收看EP109《兩邊走走》的編輯推介。
收看節目 政黨輪替後政策亦有改變? 工黨大選後,取代保守黨上台執政,曾經承諾在100天內「審查」英國與中國關係。還未到一百日,首相施紀賢就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電話,成為兩國領導人自2022年3月,29個月來首次向外公布的官方對話。 工黨由執政開始,曾提出對中國交往的3C準則,Compete,Cooperate,Challenge。外相林德偉(David Lammy)七月底出席東盟峰會期間,與中國外長王毅會面。林德偉向王毅提出「英國公民」黎智英的案件,並呼籲香港當局,停止有政治動機的檢控,和立即釋放黎智英。究竟英國新政府對華政策如何?有甚麼蛛絲馬跡反映?請收看EP108《兩邊走走》的編輯推介。...
收看節目 為工人謀利益的工黨如何處理工潮? 首相施紀賢帶領工黨政府上場大約一個半月,先後宣布公務員加薪 5-6%,以及多個公共服務行業員工加薪消息,但工潮並未因此停止。本月中運輸大臣賀樂怡 (Louise...
收看節目 持單程證人士撐起香港人口升幅。 政府統計處公布,2024年年中香港人口臨時數字為753萬人,相對去年同期微跌0.1%,較去年底微升0.1%。期間有30,200名香港居民淨移出,44,000名單程證持有人移入,故錄得13,800香港居民淨移入。 統計處明確列出,過去一年移入的44,000人,全部為單程證持有人移入,並無所謂的「世界各地人士」移入人數。想知道這個新趨勢對香港人口帶來甚麼衝擊?請收看EP107《兩邊走走》的編輯推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