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西下幾時回》- 給年老明慧的二十封信
序言
《將上下而求索: 給明慧的二十封信》是我第一本書,和周兆祥合著。這書由1977年第一版,直到現在,我也忘記重刊多少次了。這本書談年青時代的存在感受和問題,大概得到不少朋友認同和錯愛,後來成為高中參考書之一。
我在1949年於香港出生,和共產中國同年。我在這「借來的時間和空間」的香港自由成長和工作,親身經歷香港盛衰,直至到2019香港淪亡為止。
《將上下而求索》書中的「明慧」如果仍在,相信也步入晚年。如果今天仍可和她/他有緣再見,我會如何談論過去45年的故事?
2020年中我離開香港,回歸無期。1949到2020年正是香港從無名的殖民地城市,漸漸變成國際大都會,每個香港人都享受這個時代的自由、法治、繁榮的年代,不用太在意香港以外的問題,直到「中英聯合聲明」、之後1997年,至2019年,香港人覺醒了。
我已是耄年老人,回首過去,我的故事,相信也是香港人的故事。以下這些文章,不純是自傳,而是希望透過我的經歷,反省我們這一代人的故事,再一次談論生命中種種問題。因為我相信哲學不是抽象理論,而是透過人生面對的存在體驗,反省其中涉及的哲學現象。一如法國哲學家Pierre Hadot所言:Philosophy as a way of life!
本連載體裁依《將上下而求索》,以「明慧」再成為這些書信的對話人。
是為序
2023年1月
英國聖奧本斯
《夕陽西下幾時回》- 給年老明慧的二十封信
宋.晏殊《浣溪沙》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第一封信:1.1
年老: 上下求索的尾站
明慧,
時光荏苒,轉眼已是半世紀的光陰,能夠有機會與你重遇,剎那心情悸動,可惜時間匆匆,未及問好大家又要各上歸途,容我在這裡向你問侯一句:你好嗎?
還記得當年我們孜孜不倦地談論著人生的種種問題、生命的處境、痛苦和幸福、立志與理想、愛情的本質,還有自由與超越等等,兩年間的書信往來,天南地北,無所不談,那是我們年青時對生命的熱情與追求。晃眼間,我們已從少年時代步向人生晚期,雖然時間好像在中間抽空了一段,但從你的目光之中,我依然看到昔日的純真,以及因歲月而增添的一份睿智。明慧,我深信我們這次的偶遇是個契機,在生命的另一階段中,我們是否值得再重看人生的各種問題呢?數十載光陰悠悠過去, 我們的想法仍會像從前一樣嗎?
自由人文主義者
這幾十年來,我自覺生命非常豐富,我不相信死後還有生命,不相信上天堂,不相信下地獄,此生就是此生。本質上,我是一個自由主義者,一個自由人文主義者,一切的事與物都是由人類所建構出來,包括宗教、文化、歷史都是由人一手創造。19歲那年我正值大學時期,父親因為交通意外而被奪去生命,本來修讀建築的我,在這巨變下轉而到中文大學修讀哲學,透過哲學,回應了我生命中許多的問題。
早在中學時期,大約中三中四的時候,我已經在想人生的問題,對這類問題充滿興趣,遍讀存在主義,思考人為什麼要自殺、生命究竟有何價值、自己會愛上哪些人等等。當時的香港社會仍然質樸,未到真正經濟起飛的時候,當日選上了哲學,完全沒想過後來會當上教授來。 明慧,你還記得嗎?我們當日的書信題目是「將上下而求索」,你還記得它的意思嗎?
「將上下而求索」這半世紀前的想法,是少年時的心態,希望太陽可以走得慢點,讓我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追求人生的問題。我們對未來充滿探求的欲望與冀盼,那是我們一切問題的開始,是少年時很原始幼稚的想法,老師從未在課堂上就這問題解惑,更遑論父母在家談論。相隔了這麼多年,人生閱歷今非昔比,期間所受的教育與當年相距甚遠,完成了博士學位後,我加入了學術界,累積了多年的教學經驗。回頭再看,這些問題到現在還有沒有另外的一些看法呢?
人生尾站
在我看來,無論我的生命何等豐盛,何等長壽,總有一天我都會離去,在世上不可能再有另一次的40年,即使是10年、20年都未必可能,我將會離開這世界與之分離。
在這獨特的地方,獨特的香港,你說是借來的時間、借來的地方都好,我們曾經在這地方存在過,看著它的發展,看著她的盛衰。打從1949年開始,看著香港和中國的發展,我都想回應一下,我是如何看待這個過程,這段歷史?我會將自己放在哪個位置上?我關心的不只是我個人的問題,而是一些大家都會遇到的問題,當年我們的年輕讀者,現在的年紀想必都與我們差不多,同樣面對我們一樣的問題。明慧,過去我們的時間用於上下求索,現在就是日暮西山,將要落車了,因此,我想談談快將落車的問題,我還有最後一站,那站就是「死亡」,在離開這個世界之前,我想在還有意識、還有精神的時候討論,分享我的想法。
人生不同階段
人生分為很多階段,當初給你寫信的時候是人生的第一個階段。由出生到接受教育、讀書學習,這是模塑自己的階段。完成博士學士學位時我都已經32歲,仍是個被動、要別人幫助的年青人,未曾獨立。但我很幸運,遇到的老師都對我愛護有加,遺憾的是我父親早逝,看不到我今天的成績。
至於第二階段, 就是我博士畢業之後出來社會做事,慢慢建立起自己的家庭和事業,並在工作中取得所謂的一些成就等等。人生的重要模階,從來都不是以年歲來分野,對大部分人來說,這個第二階段可以很長,亦可以很短,不受時間的規限。有些人45歲就退休了,有些人80歲仍在工作,而問題在於大部分人所謂的壯年,都是社會關心最多的階段,亦是人生最重要的階段。生命作為被拋擲到世界的存在,個人、個人與別人的關係、個人與世界的關係,其實蘊藏著甚麼價值呢?
第一階段是年青人如何成長的階段,第二階段是建立家庭和事業的階段。不過,當走到了第三階段的話,即是我們現在的這個階段,家庭建立了,兒女長大了,或是已離開你獨立生活了,你慢慢的到了退休年齡。這個年齡,無論是政府單位的要求,還是你自己覺得有需要,又或是其他的原因,到了退休之時,你便要離開你每天活動的工作間、每日辦事的工作桌,再不是透過朝九晚五的時間而過活。退休之後,好像交響曲四個樂章之中的第三樂章,不比從前節奏急速,而是比較緩慢,更為抒情。
第二階段的時候你必須要工作,工作上或許失敗或許成功。但無論如何,到了人生的第三階段,你就必須停下來,突然間,你多了很多時間、突然間,你會出現從前未有過的困擾,如何安排好自己的時間、如何安排好自己的退休生活?以後毋須上班,毋須像從前般有規律的工作,你不知道這個階段還有多少時間剩下來,人生就會走到終結。來到第四階段了,你會發覺身體一直在走下坡,記憶力衰退、容易生病、漸漸老化,更有可能患上老人痴呆症,最後走到死亡。
明慧,我想在這裡和你多談第三階段的問題,我離開工作崗位已經10年了。這段時間,我發覺自己已經進入了第三階段,一方面覺得自己好像還有很多時間,但另一方面,卻又慢慢感到時日無多,你知道自己已到了不再年輕的時候。
(下星期續)
▌[鏡遊集]作者簡介
張燦輝,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退休教授,相信哲學不是離地、不在象牙塔之中,對世界有期望;改變不一定成功,但至少嘗試理解和批判。已到耄年,望在餘生仍能享受自由民主,並欣賞文化與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