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天涯殖民人

路易士工作的地方,有不少來自牙買加的老師。他們給我的感覺,都是純真率直,愛唱歌。當然,我更佩服他們像比我更能融入此地(不過可能只是我的想像),也感概我們為何都會離鄉別井。是的,大家的「家鄉」都曾是英國殖民地——但,我們的故事又是否相同呢?

英國是在1842年通過《南京條約》正式取得香港的。但大英帝國第一批殖民地是更早在北美(維珍尼亞,1607年)和西印度群島(巴巴多斯,1625年)建立的。

牙買加曾是西班牙殖民地,直到1655年英國在英西戰爭期間發起「西方設計行動」(Western Design),派遣軍隊進攻西班牙加勒比海地區。英國將軍於1655年5月攻入牙買加,趕走了西班牙的駐軍。至1670年的《馬德里條約》,西班牙正式將牙買加割讓予英國。

奴隸制度

殖民當然關係至奴隸買賣。英國奴隸販子向英國殖民地供應被奴役的非洲人,讓他們在種植園工作。牙買加的主要勞動力來源也是被奴役的非洲人,他們被強制運送到加勒比海種植園工作,故牙買加的奴隸人口中大多數是非洲裔後代。不過,隨著時間推移,牙買加的人口構成變得多元化,除了非洲裔,還有歐洲裔(主要是英國殖民者和移民)、混血後代(非洲裔與歐洲裔的後代)和亞洲移民(後來19世紀末,特別是印度和中國勞工也被帶到牙買加)。

英國廢除奴隸制度指的是法律上結束跨大西洋奴隸貿易,以及英國帝國內奴隸制度的過程。這一過程包含了數項重要法案和法律挑戰。1807年的《奴隸貿易法》廢止了奴隸買賣,而1833年的《奴隸制度廢除法》則正式結束了大多數英國殖民地的奴隸制度。奴隸制度的廢除也結束了牙買加及英屬加勒比海種植園龐大的盈利時代。而大多數前奴隸寧願定居在山丘或他們的舊農地上,靠農業維持生計。

莫蘭灣起義

1865年10月11日,牙買加東部的莫蘭灣爆發了一場由黑人社群主導的激烈抗議,這場事件被後世稱為莫蘭灣起義。起義的背景是黑人群體在奴隸制被廢除後,生活依然貧困,還受到嚴重的種族歧視與社會不公。這場起義由保羅·博格爾(Paul Bogle)領導,他是一位深受尊敬的黑人牧師和社會運動者,致力於爭取黑人基本人權和改善貧困階層的生活條件。

起義的導火線是當地政府和警方不公平逮捕一名黑人農民,引發當地社區強烈憤怒。抗爭者攻擊殖民政府設施,焚燒法院和其他象徵殖民權威的建築物。

政府部隊對起義者進行大規模逮捕,並對許多參與者施以嚴厲的懲罰,包括公開處決。保羅·博格爾被捕後,也被迅速判處死刑並處決。整場鎮壓行動共造成約400至600名牙買加人死亡,數百人被捕。

這場殘酷的鎮壓在國際上引起廣泛譴責,被認為是英國殖民政府為維護其統治和種族隔離制度而實施的暴力行動。後來保羅·博格爾被追認為民族英雄,他的勇氣和抗爭精神激勵了後來的反殖民和民族解放運動。

獨立的基礎

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及大蕭條時期,社會不平等加劇,1930年代英屬西印度群島的勞工抗議頻繁,包括牙買加、千里達及托巴哥共和國(Republic of Trinidad and Tobago)、英屬洪都拉斯(今伯利茲)和英屬圭亞那(今圭亞那)等地均爆發罷工和暴動。農業工人、碼頭工人及礦工是主要抗議群體,他們反對工資減少、社會福利不足及生活成本增加。此時期,工人階級意識抬頭,工會組織興起,旅遊帶來的思想交流也推動了民族主義情緒。

1938年,牙買加勞工領袖亞歷山大·巴斯塔曼特(Alexander Bustamante)成立了巴斯塔曼特工業貿易工會,1943年創立牙買加兩大政黨之一的牙買加工黨(Jamaica Labour Party,JLP)。巴斯塔曼特在黑人勞工階層中特別受歡迎。隨後數十年,JLP與反對黨人民民族黨(People’s National Party)相繼推動憲法修訂,為牙買加邁向獨立奠定基礎,建立普選制度及由總理領導的內閣。

步向獨立

當時英屬西印度群島計劃成立「西印度聯邦」(West Indian Federation),將大安的列斯群島與小安的列斯群島的十個殖民地組成一個聯邦國家。1958年至1962年間,牙買加是該聯邦的成員之一,聯邦保留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為國家元首,並任命巴巴多斯政治家暨總理格蘭特利·亞當斯爵士(Sir Grantley Adams)為首任聯邦總理。

然而,西印度聯邦面臨多重政治困難,包括首都選址、政治領導權爭奪及各成員國民族主義立場分歧。1961年9月19日,牙買加就是否繼續留在西印度聯邦舉行公投,54.1%選民投票反對,牙買加隨即退出聯邦,千里達及托巴哥共和國也隨後退出。

1962年5月22日,牙買加獨立法案正式提出,7月19日獲得英國皇室批准,8月6日正式生效。1962年8月6日,牙買加島成為獨立國家,成為加勒比海第一個擁有主權的英語系國家。這座「小而強大」(牙買加語稱為“likkle but tallawah”)的島嶼取得的巨大勝利,是黑人主權和民族主義長期歷史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也促成了英國在加勒比地區帝國的瓦解。

牙買加雖獨立,但牙買加(Jamaica)是英聯邦(Commonwealth of Nations)的成員國之一。但政府和許多政治人物都表態希望擺脫英國君主立憲體制,成為一個完全主權的共和國,但具體的時間表和實施細節仍在討論和規劃中。

讀著這些歷史,只能說大家都是殖民地,但各有不同命運,各有前因莫羡人。但能在工作上一起努力,一起服務此地的學生,我仍感到非常不可思議。前殖民地的人走到英國,卻又面對排外思潮,則又是另一種共同波折。

▌[英史補習班]作者簡介

路易士老師,移英港人。在港教通識,現於英國公立學校教歷史和地理。閒時愛讀書和遊山玩水。

最新內容

你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