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戰可望暫緩

美中兩大國就貿易戰進行的密集外交談判取得進展,促成兩國領導人宣布於10月30日在南韓會晤。外界據此預期,北京將押後實施新頒布的稀土出口管制法規,美國也將降低對華關稅徵收率,美中貿易戰可望暫時緩和。
在美中兩國宣布領導人即將於南韓會晤後,《華爾街日報》有一則報道,引述美中雙方官員公開講話及美方官員私下吹風,詳細地總結了雙方峰會前的談判內容,指出雙方已達成框架協議,內容包括:出口管制、對等關稅、芬太尼關稅、合作打擊芬太尼、雙邊港口船舶徵費等事宜,只待雙方領導人會晤時確認。
從報報道來看,美中雙方的框架協議要點如下:
1)北京同意押後實施稀土出口管制新法規一年,而特朗普也擱置其增加對華關稅100%報復措施;
2)北京同意加強與美方配合,管制芬太尼原料出口及配合打擊國際走私芬太尼毒品,美方則把已實施的20%芬太尼關稅減半至10%,令中國出口商品到美國的總關稅率從現時的55%減至45%,而北京也承諾恢復購買一定數量的美國大豆,減輕美國豆農損失;
3)美方暫不會出台針對中國的含美國軟件產品出口審批政策,美中雙方近日相互實施的大增船舶港口停泊費也會降低或取消。
美國「阿喀流斯之踵」
從這個框架協議來看,美方作的讓步不算太多。中方使出雷霆大招,全面叫停稀土磁體出口,使西方國家從電動車到戰鬥機都面臨停產風險,美國到頭來只降低對華關稅10%,總關稅率減至稍低於印度和巴西的50%水平,但仍高於若干被美國針對的東南亞國家的40%,更顯著高於一般東南亞國家的20%關稅水平。
北京為什麼不多堅持一會,以擠牙膏方式逐步放鬆稀土出口,以此要脅美國給更多讓步?
事後回看,北京祭出稀土禁售大招,並非要逼死一批西方科技工業,使中國與西方國家徹底翻臉,而是一著試探,要測試美國的容痛底線,這個試探已經百分百達成使命,美國一下子就暴露了自己的「阿喀流斯之踵」(指致命弱點),今後北京隨時可以再次按動這個「核按鈕」,讓美國總統跳起來,直至美國企業找到足夠的稀土磁體替代供應,估計那是三至五年後的事情。
既然已找到美國罩門,曉得如何獲取對美經貿談判的主導權,北京也不介意見好便收,早點撤回大招,營造一個中美貿戰正在降溫的大環境,讓中國國內經濟有喘息的時間和空間,全面穩定對外出口,幫助中國從房市爆破及產能過剩的泥沼中早日恢復過來。近日中國股市屢創高位顯示,中國股民對中美局勢緩和熱切期待。
展示抗衡美國實力
中國此番與美國角力,所得好處遠不止探出美國底線。經此一役,全世界都看到,北京擁有與華盛頓叫板的實力,可以在美國盛怒制裁下持續不屈服,並且以牙還牙,從稀土出口管制到暫停大豆採購,乃至對等增加船舶港口費用,停止使用美國尖端芯片等,招式繁多且統統對準美國痛點,令特朗普不得不妥協。歐洲與南半球諸國看在眼裡,對中國的實力與前景自然刮目相看,美國要發動國際社會聯手遏制中國,將會變得加倍困難,不但亞洲國家會決心「食兩家茶禮」,就連歐洲大國也會考慮增加對華投資,避免雞蛋全放美國一個籃子,法國總統馬克龍已率先安排去中國訪問,歐中關係緩和看來是大勢所趨。
不過,許多事情有其利亦有其弊,中國展示抗衡美國的實力,雖令不少國家看好其前景,但也令日本、南韓等親西方強鄰更加忌憚。日本剛選出新首相高市早苗,她是日本第一位女首相,也是前首相安倍晉三的忠實支持者,深得特朗普好感,相信會成為美國在亞太地區牽制中國的領頭羊,若北京未來數年想武力統一台灣,在美日韓聯手遏制下,恐怕要付出極沉重代價。
▌[守望]作者簡介
劉進圖生於香港,七零年代入讀善導小學和九龍華仁書院,學會追求良善、自由和責任。八十年代初進香港大學唸法律,思考社會公義。八十年代末加入新聞行業,先後任職於《信報》及《明報》,切身體會「無信不立」、「兼聽則明」。2014年2月遇襲受傷,病榻上總結心願:「真理在胸筆在手,無私無畏即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