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56|美歐握手槍口對外 訂立貿協組織聯防|「末日情境」機密曝光! 揭英對港幾手準備|「大罷免」後民進黨跛腳執政?|港銀行業績現壞帳惡果?

歐盟購美國能源倍增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蘇格蘭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會面,就「對等關稅」達成貿易框架協議。歐盟承諾三年內每年向美國採購價值2500億美元能源,美國則對歐盟商品統一徵收15%關稅。協議還包括大規模採購美國軍備,但細節未明。外界質疑能源採購目標過高,恐引發全球能源競爭。

在俄烏戰事上,特朗普對俄立場趨強,縮短要求普京停火的期限,並批評其拖延戰事。美國同時向中國及印度施壓,反對其向俄購買能源與軍備,威脅加徵高額關稅。北約高層警告,俄中可能於2027年同時在歐洲與太平洋發動戰爭,歐美及東歐多國正加強軍備與防禦準備。

波蘭、丹麥等國響應美國呼籲,提升國防開支並部署軍力。丹麥國會批准美軍使用格陵蘭軍事基地,強調在面對俄中威脅下須加強合作。專家指出,美國對歐洲的軍事存在是威懾與保障關鍵,但若美國撤援,歐洲將面臨更大風險。

英擬分三級撤離港人

澳洲七月中舉行歷來最大規模「護身軍刀」多國軍演,19國逾3.5萬名士兵參與,英國派出航母「威爾斯親王號」並長駐印太九個月,為1997 年後首次重返。英國國防大臣賀理安登艦表態,若台海衝突爆發,英國與澳洲已準備投入作戰,但仍強調和平解決爭端的立場。外界認為此為回應美方對盟友在台海局勢中的行動要求,也是工黨執政後對台海議題最強硬表態。

同時,英國國家檔案館解密 1989 年「末日情境」機密文件,顯示戴卓爾內閣曾推演九七前後香港可能出現信心崩潰、大規模外流甚至武力鎮壓的最壞情況,並擬定三級應變方案:綠色監察港人外流、黃色研究放寬入境並籌備撤離中轉中心、紅色則啟動大規模撤離及軍事支援。英國評估若百萬港人湧入,本土半年安置費高達 50 億英鎊,故盡力避免全面撤離,並拒絕向 300 萬英屬土公民全數給予英籍。

該文件原定 2017 年解封,因敏感延至 2024 年公開。未知歷屆政府是否實行或修訂計劃。不過 2020 年港區國安法實施後,英國啟動 BNO 簽證及 LOTR 入境安排,並與加、澳、美推出類似「救生艇」計劃,與當年黃色級別方案頗為相似。

大罷免投票不似預期

台灣於7月26日舉行首輪罷免投票,24名國民黨立委及新竹市長高虹安全部保住席位,投票率達56%,創罷免史新高。雖有7名立委獲超過25%同意票,但均未高於不同意票,罷免因此全數失敗。民眾對結果反應不一,有人失望卻認為選區結構深藍早可預料,也有人視之為公民參與的養分。義工與在台港人認為雖未成功,但顯示台灣公民社會參與度提升。

學者分析,罷免失敗主因在於議題失焦、欠缺重大政治契機,未能放大特定對象形象以凝聚共識。與韓國瑜罷免或特定事件引發的政治熱潮不同,此次僅呈現兩極化口號,動員力有限。結果短期內不致改變藍綠基本盤,亦不意味民意親中。林佳和指出,民進黨雖為政治上的輸家,需調整政策、釋出善意,尋回民生與經濟議題的主導權。

外界預期第二輪罷免亦難過關。國台辦批評民進黨操弄政治,林佳和認為大罷免不會影響兩岸政策,民進黨不會因結果向北京示弱,以免強化「親中民意」印象。短期兩岸關係難有重大變化,但在語言表述上或稍作柔化。

港龍頭銀行利潤大減

滙控上半年除稅前利潤按年跌近 27% 至 158 億美元,遜於市場預期;股東應佔利潤跌三成至 115.1 億美元。集團對香港商業房地產前景轉趨審慎,第二季相關撥備達 4 億美元,令信貸損失按年增逾兩倍至 10.65 億美元,並上調全年減值指引上限至 0.4%。恒生銀行同期股東應佔溢利跌三成至 69 億港元,不良貸款比率升至 6.7%,撥備增至 48.6 億元,其中逾半涉商業房地產。

商業地產低迷下,市場消息指麥當勞美國總公司擬出售全港 23 間自持舖位,總值約 30 億港元,首批包括尖沙咀星光行等黃金地段物業。星光行舖位市值較 2019 年估值大跌逾五成,反映舖市持續回落。麥當勞稱出售屬資產組合檢討之一,仍重視香港市場。

中原地產預期下半年工商物業市況疲弱,銀行收緊貸款令成交多需全額付款,零售北上亦壓抑租金回報。近期巨額成交多由非商業團體承接,如香港律師會、科技大學、英基及教會等。私人投資者與財團入市審慎,反映工商物業市場信心不足。

最新內容

你也可能喜歡

  • EP 01|香港演變:林鄭治下的五年回顧|英國突發:黨員倒戈,首相約翰遜 Boris Johnson 下台

  • EP 02 |香港推「安心出行」實名制,你受影響了嗎?

  • EP 03 |元朗 721 事件三周年涉事人:原告反轉成被告,警官多升遷|兩邊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