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市落藥太少太遲 鏟除異見不利振興

過去一周,最矚目的政經要聞是中國宣布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及現存房屋貸款利率,同時調低購買第二套房的最低首付比例至樓價的15%,與首套房看齊。估計可釋放約一萬億元人民幣刺激經濟,現存5000萬戶有按揭供款的家庭每年減少供款1500億元,平均每戶減少3000元。措施宣布後中港兩地股市急升,不少分析員認為,救市措施方向正確,但太少太遲(too little and too late),指中國政府需要加碼才能挽救樓市及經濟。

此外,中國著名經濟學家朱恆鵬在微信朋友圈發表批評習近平管理經濟失誤後人間蒸發,經媒體廣泛報道後也備受關注。有評論者認為,北京動輒鏟除異見,不利改善經濟民生。

遲了一年的救亡

中國人民銀行聯同金融及證券監管機構在9月24日(周二)發布降準減息等措施,同日美國《華爾街日報》就此報道說,經濟師對新措施表示歡迎,但認為尚不足以修補中國已破裂的樓市或提振中國經濟脫離通縮泥坑,北京需要對樓房市場下跌採取更強力的穩定措施,並積極推動國民消費,才能促使經濟持續復蘇。

《美國之音》對中國救市措施的報道,標題為:「中國『重磅』放水萬億救房市 分析:太遲太少,經濟低迷恐難援」。報道內文就落藥太遲援引一位不願具名的兩岸房屋仲介品牌總監說,購置房產須靠信心支撐,但中國經濟低迷,消費者信心回升緩慢,且中國政府自2020年底祭出打擊房市政策以來,慘遇美中貿易戰、疫情和經濟衰退等重大衝擊,等於「黑天鵝撞上灰犀牛」,所有預期外的災禍性惡劣因素全疊加在一起,再加上當全球政府過去兩年都積極放水刺激疫後經濟復蘇,中國政府卻紋風不動,放任經濟持續惡化,直到現在才出台刺激方案,「太晚了」。

該篇報道亦援引香港證券界知名人士藺常念指措施「太遲、太少」,他指人行應該一年前就推出,且人民幣一萬億的規模不夠,因為光是恆大一家虧空的資產就高達數十萬億,其他中國房企每家虧空的財務規模也以萬億計。他估計年底前人行還要再放水一次。此外,報道援引內地媒體於9月22日刊登的、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的經濟解析長文,文末建議中央政府推出一籃子刺激加改革經濟振興方案,其中刺激措施規模為10萬億人民幣。藺常念對此表示,劉世錦建議的規模突顯中國經濟惡化的可能程度,乃人行現時措施釋出金額十倍之高,恐非中國政府力所能及。

中國社科院政治事故

《華爾街日報》在報道中國救市措施的同一天,也報道了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原副所長朱恆鵬失蹤的新聞,並且放在更顯要的位置。報道引述知情人士指,朱恆鵬在今年春季被當局拘留,原因是在微信朋友圈子發表了批評習近平經濟管理表現的言論,社科院在他出事後免去了他副所長和黨委副書記的職務,而清華大學產業發展與環境治理研究中心的學術委員會也把他除名。報道又指,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整個領導班子於上月被撤換,所長、黨委書記、副所長、副黨委書記等遭集體撤換。

《星島日報》曾報道此事,指為中國社科院十幾年來發生的最嚴重政治事故。朱恆鵬最後一次公開露面是今年4月底,他在社科院長期從事醫健經濟學研究,對政府的稅收和社保政策不時發表批評,指沉重稅負不利居民消費增長,社保和醫保方面長期存在嚴重城鄉差距。中國社科院領導班子更換後,開展了一場整風肅紀運動,要求全體人員政治忠誠第一、政治判斷第一,嚴格遵守「十禁」規條(包括禁止接受外媒採訪、禁止刊發違反黨紀和國法的文稿等)。

這兩則新聞表面看來並不相關,一則經濟一則政治,但仔細再看實卻有微妙關聯——中國政府擁有大量高級智囊,對如何化解房市及經濟危機有深入的研究,過去也有不少實戰經驗可以借鏡,為何這次救市措施會太遲太少?

人行這次採取的措施並沒有什麼創新奇特,是很標準的提振經濟舉措,過去兩年世界各國都在做類似的事情,中國政府卻一直不做,直到夏季經濟數據惡劣、危機不受控制全面浮面,才落藥救市,變相承認錯誤。這樣遲鈍拙劣的表現,與過去改革開放年代的宏觀調控往績極不相符,其中一個可能原因,就是政治領導水平下降,但決策者容不下半點批評,以致體制內的官僚和智囊都無法發揮集體智慧,除此以外,還有什麼更合理的解釋呢?

( 圖 : Wikimedia Commons )

▌[守望]作者簡介

劉進圖生於香港,七零年代入讀善導小學和九龍華仁書院,學會追求良善、自由和責任。八十年代初進香港大學唸法律,思考社會公義。八十年代末加入新聞行業,先後任職於《信報》及《明報》,切身體會「無信不立」、「兼聽則明」。2014年2月遇襲受傷,病榻上總結心願:「真理在胸筆在手,無私無畏即自由」。

最新內容

你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