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奧拉達‧埃基亞諾?

孩子來到英國後,從學校帶給我們思考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大英博物館應否將館藏歸還給非洲國家?她們把貝寧王國(Kingdom of Benin)的歷史說得琅琅上口時,實在突破了我的「盲腸」。

在香港接受教育多年,課堂上對非洲的前世今生真的是全無提及,當然自己也有一定責任︰視野太窄!學無止境,唯有立即上網查查什麼是貝寧王國︰西非沿海腹地最古老和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它起源於約公元11世紀的伊戈多米戈多王國(Kingdom of Igodomigodo),一直延續至1897年被英國帝國吞併。

 

促進英國廢奴的自傳

這樣就明白為何英國會跟貝寧王國扯上了。不是說英國教育特別有世界視野,而是因為她曾經作為帝國就無可避免地跟世界許多我們香港人不在意的地方扯上淵源。帝國到底是文明還是野蠻的問題,下一代就是透過上述的思考題得以進入——自由可貴。

要說貝寧帝國,就不得不提奧拉達‧埃基亞諾(Olaudah Equiano)。他不是國王,曾經是一個奴隸。埃基亞諾在1745年出生於貝寧帝國的一個村莊Essaka,並在那裡渡過童年。Essaka位於現今尼日利亞西南部。

埃基亞諾在他的著作The Life of Olaudah Equiano記述了自己如何成了奴隸的經歷。這本書首版於1789年,經過多次重印,促進了英國廢奴法案的通過。

 

歷史和故事的差異

然而,我們若看前言,已發現埃基亞諾這本書是要跟整個時代搏鬥。因為很多人都不信黑人的記述,以為他們誇大或撒謊。為反駁這些指控,埃基亞諾附上了由白人寫的信,這些人都證明他初次抵達英格蘭時只能說非洲語,證明他的「出身」。在封面,他也強調這本書是他親自撰寫。

研究大西洋世界廢奴運動的教授Brycchan Carey則指,埃基亞諾可能並非如書中所言生於非洲,而是北美英屬南卡羅萊納殖民地,這意味著他生來就是奴隸。也有不少評論懷疑書中有幾多是他親身經歷,幾多是他人的故事。歷史和故事的差異,我們始終要注意。

 

沉重的小故事

埃基亞諾在書中憶述小村的生活是美好又平靜,非洲並不是西方所描述的落後和混亂。11歲時他在伊博村(Igbo Village)被擄為奴,被帶到西印度群島。之後,他前往弗吉尼亞,受海船船長邁克爾‧亨利‧帕斯卡爾(Michael Pascal)奴役,並將他喚作「古斯塔夫斯‧瓦薩」(Gustavus Vassa)。埃基亞諾隨後再先後兩次被賣。在被奴役期間,他接受到一些教育,並受洗加入了聖公會。

他透過買賣水果、玻璃器皿小玩意、冧酒和糖來積累財富,並於1766年為自己贖身,重獲自由。埃基亞諾定居在英格蘭後,成為積極的廢奴主義者(abolitionist)。他以非洲人的身分,不斷發聲反對英國在牙買加買賣奴隸的殘酷行為。

埃基亞諾於1797年3月過世。10年後,即1807年的3月,英國通過法案宣布販賣奴隸貿易為非法。

 

透過觀察變得善良

書名雖說是有趣故事,但其實極度沉重。書中最後幾句這樣說︰「畢竟,任何事件之所以重要,乃在於透過觀察,我們能夠變得更加善良和有智慧,學會『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對於那些擁有這種精神的人來說,幾乎沒有什麼書籍或事件是那麼微不足道,而不能提供一些收益;而對於其他人來說,即使是歷代的經驗似乎也毫無用處。甚至向他們傾注智慧的寶藏也只是在浪費教誨的寶石。」

若我們只有鐵石心腸,我們又能在奴隸買賣和廢奴的歷史學到什麼呢?我以為歷史也是道德教育,路易士老師就和女兒一起看電影《自由之心》 ( 12 Years a Slave ),希望彼此都學懂不要把人當成商品或者物件。

(圖:Charles Hoffman

 

▌[英史補習班]作者簡介
路易士老師,移英港人。在港教通識,現於英國公立學校教歷史和地理。閒時愛讀書和遊山玩水。

最新內容

  • Disturbing scenes bid farewell to 2024

  • 「已完」喎,身份咁尊貴,不過花嗰十零廿萬,(更何況係有重大任務在身)應使則使,應食則食,鄉港人唔好咁細眉細眼啦!!唔係,俾人喺小紅書唱衰:窮遊日本就羞家囉⋯⋯。

  • 人間世_西藏眾生

你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