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歲的新移民
張老太的兒子決定移民到英國,走前亦邀請她與老伴一起離港,但她怕自己不適應,更怕連累兒子,所以跟老伴商量過後,決定留在香港。過去幾年,雖然兒子每天打電話回家,但每逢過時過節,兩老還是感到孤單。
張伯伯已經90歲,想著兩人就此老去,人生就這樣的完結,不是有更大的遺憾嗎?想了又想,他們感到人生至此,應該珍惜一家人相聚的時間,終於決定到英國與兒子同住。兒子還特別選了夏天回港,帶兩人離開。 張伯伯及老太也很興奮,想著一生人也沒有想到,在人生晚年竟然有這樣的大改變,他們感到不可思議。
聽兒子的安排
抵埗到一切也是新鮮,有兒子、媳婦及孫兒的陪伴,感到無比的安慰,更覺得這個決定是很正確。惟當蜜月期結束,問題便開始出現。 張老太覺得生活很多不習慣,很多事也要依賴兒子幫忙;張伯伯有時睡醒以為自己還在香港,問兒子自己去了那裏。 兒子開始感到他們的焦慮。
兒子邀請我到家中了解兩老情況,在他們的家進行家庭治療。治療師有時也會做家訪,這樣會讓當事人比較安心,在熟悉的環境下也會較容易輕鬆對談。當然有時卻沒有辦法讓他們坐定定,不受其他外來的影響。
張伯伯及老太見到我,就好像見到親人一樣,張老太即說:「你好。 我很久沒有跟其他人說廣東話了。」張伯伯則問我是不是剛到埗,很快大家便熟絡起來。
我問他們可有習慣英國的生活。 張伯伯即道:「當然不習慣。 我已經90多歲,怎會習慣。」張老太替丈夫補充:「他想返香港,但又知道自己一個人不能回去,所以有時會不開心。」我問張老太:「那你呢?」她坦白說:「我都不習慣,但又不敢跟兒子說,怕他擔心。 我同老伯講,我們要聽兒子的安排,不要想太多。」
80歲學新事物
兒子認為父母是一時衝動才過來,現在又後悔。 張老太的反應是:「後悔也不可以嗎?我口說後悔但我也在努力接受改變,我都80歲,我要時間去學習新事物,我又怎可以扮開心呢?」
確實,他們這樣的年紀要放下一切,離開熟悉的地方及親友,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絕對不是易事。
我們開始討論一些實際的問題,問兩位老人家,家中要有甚麼改變,才會讓他們較容易適應。 張伯伯說:「我每晚也擔心趕不及上廁所,晚晚也睡不好。」兒子卻問:「廁所在門口旁,也趕不上?」聽兒子這樣說,張伯伯也不敢再說下去。 幸好媳婦比較善解人意:「在陌生環境有時也會忘記廁所位置,如果在房間加一個流動廁所可以嗎?」
當媳婦這樣提出,張老太即表示贊同,再提出:「我有時想自己出外走走,但又怕迷路。」這次連孫女也幫口:「我可以帶你出去一次,第二次我跟在你後面,第三次我再行遠一點。 」大家越說越興奮,兩位老人家也開始放心說出自己不習慣的地方,家人適切的回應更令他們感到他們的不適應是正常的。
互動影響適應速度
長者移民對整個家庭也是一個大考驗。有以下幾點或許可以幫助大家:
1) 照顧者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
要照顧好長者,必先要照顧好自己的情緒。 不要讓自己的情緒任意爆發,任性地說出一些傷害性的說話。
2) 接受及認同長者到新環境需要時間適應
來到新地方對任何人都是很大的挑戰,對長者更甚。過往看似簡單的事,在新環境下也可能做不到,照顧者要讓長者感受到你理解他們的困難,讓他們感到被明白,不習慣是正常的過程。
3) 接受長者可以不開心或擔心
子女當然想見到父母安享晚年,以為帶他們來到英國,他們便會開心。除了子女付出,長者也付出了很多才可以離開最熟悉的地方。他們當然會記掛過往的美好生活,幻想自己可以回去便好,有時更會比較兩地,看不到新生活的美好。
照顧者聽到的話,不要氣餒以為長者在散播負面情緒,要理解這是他們適應過程,可以跟他們一起話當年,讓他們有機會回憶以往的歲月,提醒他們在新生活中他們較為享受的事物。
4) 家庭會議
定期舉行家庭會議,讓一家人有機會說出自己的困難,說說心底話。有時我們以為長者最需要的東西,實際上卻不然。透過會議,讓大家慢慢習慣一起商量一起解決。
長者習慣與否也跟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有密切關係,以上各點當然不是容易辦到,只要不放棄,慢慢就會見到一點一點的光明。
(圖 : 123rf)
▌ [身心不適]作者簡介
英國註冊家庭治療師,喜歡探索關係中的糾結,破解情緒跟家庭關係之謎,透過臨床工作,展現各種家庭面貌,如何在挑戰中尋找幸福人生。
90歲的新移民
Elaine Fong
GreenBeanMedia
破土
綠豆
身心不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