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車師傅的專業

話說,我在《破土》欄目提到自己在英做回本行,有很多舊思維要改,新東西要學。家人開始學習做駕車師傅,他對何謂專業、是否讀完大學又花錢進修攞一大堆證書才叫專業,有另一番見解。問准了,可引用他的一些觀察,一同探討英倫行業、專業的文化。

家人報讀駕車師傅課程,都需要經過幾關考試。好不容易終於過了第一關的筆試,接著參加者就要自行透過網上短片和講座,加深自己對英國駕車規則和法例的認識,然後跟師傅練習。他說,其實觀看網上短片都頗沉悶,例如,單是有關提及駕車左轉的,都有十幾廿段短片,家人直言:睇到差點口吐白沫。

最重要是……

師傅中的師傅在片中問:在路口應怎樣左轉?

家人說,就是這個題目,一按鍵就有十多段短段分析。小心看清路況,就左轉,不是這樣嗎?這麼簡單的事為何要複雜化?快而清不就可以嗎?

家人再說,最突破他固有思維的,是每段短片試圖將打燈左轉可能會發生突如其來的情況逐項解說:若前面有車,左轉前跟前車的距離一定要小心;你的左邊可能會閃出單車,所以左轉要留意的更多。

當然,作為駕車師傅,熟悉法例要求,和教曉學神認清怎樣考試過關取得駕照,是最大的任務。不過,外子說,似乎這兒的訓練不厭其煩地要準駕車師傅不斷問自己為甚麼 —— 為甚麼做這樣不做那樣,直至你發開口夢也說得出為止。

但歸根究柢,在培訓之中,師傅的師傅不斷強調,幫學車人士時刻記住,軚盤在手,就一定要為其他道路使用者設想 ——是否打燈、何時做這個動作,最重要是其他人會否留意到你車的動作,讓大家都安全。

他說,自己一直都是「應試第一」的信徒,也明白很多學神為盡快過關省錢,時常期望以最少的學習鐘數一take過拿到車牌。想不到,他在悶到發慌的培訓片段中,反思到一個專業的駕車師傅,應該抱一個怎樣的心態教人。

跟香港差不多,這一行的進入資格定得很高,最後一級的考試,合格率不過半。明顯這是為了限制入行人數,有這資格的師傅應該更珍惜自己的聲譽和專業。同時,我們在友儕間都聽過一些職業操守頗有問題的駕車師傅,行內若純為賺錢拖鐘,很快就會現形。

如何令人feel great

另外,有人說這邊藍領賺錢比白領好,又說手板眼見功夫,不用「識字」,錢好像更易賺。我同意上半句的分析,但藍領是手板眼見功夫?我卻不盡同意。

以長期缺人、非常易入行的社福照顧員(care worker)為例。我工作的特殊寄宿學校,有一位同事祖籍尼日利亞。她是一個很有耐性、對特殊需要宿生常笑口常開的care worker。工作了兩年,她說,很喜歡做這工作,但覺得人工真的少,跟主管商量後,上司提議,機構可贊助她進修一個證書課程,有了這個資歷,她就可以在資歷架構(Qualification Framework)的照顧員階梯中升一級。上司坦誠跟她分析,課程要上網課、要交功課,以她的英語寫作水平可能會辛苦,但畢業後她可夠資格申請高級照顧員的崗位。

這位同事家有子女,但又想在自己鍾情的工種中更加專業,甚至將來有機會做家舍的warden,所以決定一試。她戰競地跟我和另一位同事說,若功課答題有不明白,希望可以問我們。當然無問題啦!

這揚眉女子,對自己服務對象關懷備至,對自己的能力是否與時並進異常上心,她絕對是一個專業的care worker!

有好友在她的社交平台上載了一句:「好的工作夥伴,make you feel great;反之,they make you feel little」這令我很深刻,亦想起一個又一個,做好自己職業、忠於服務對象的專業人。因為真正有專業精神的人,會令人feel great。

專業,並非用高效率、做死自己、壓垮下屬、踩低別人抬高自己;專業,是即使困難,都不遺餘力做個更好的自己,也令身邊的同工feel great。

▌[英倫筆端]作者簡介

莫宜端 Zandra, 育有一子一女,與丈夫子女定居英國,英國註冊言語治療師。曾任記者、時事節目主持、政策研究員、特區政府局長政治助理。及後進修並成為言語治療師。

最新內容

你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