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返國受注目 陸客湧港受側目

過去一周,較矚目的政經要聞包括: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返回杭州,被視為北京與商界民企修好的徵兆;國務院公布新版工作規則,突顯唯習近平獨尊的指導方針,刪除了工作信息須透明的原有規定;大量內地客湧往香港,令兩地文化差異引發的分歧與衝突,充斥兩地網上空間,特區政府據報正醞釀立法,禁止內地人與香港人之間的「族內歧視」。

馬雲現身內地

本周一,馬雲現身內地的報道,佔據了不少媒體的顯要位置。率先披露這信息的媒體,一個是馬雲的阿里集團旗下香港《南華早報》,另一個是阿里巴巴大本營杭州當地具影響力的《科創板日報》。前者刊出了一張馬雲在阿里巴巴總部大樓的一個大露台上與員工喝茶聊天,並報道馬雲到他有份創辦的雲谷學校訪問,與學生暢談人工智能對教育的挑戰,後者則引述網友,刊出了一段在杭州文一路隧道內拍到的馬雲與友人坐在一輛豐田汽車內的短片,並引述阿里巴巴集團,證實車內人士分別為馬雲、集團首席執行官張勇及資深副總裁邵曉鋒。

此外,《華爾街見聞》引述雲谷教育微信公號說,馬雲對學生表示,「ChatGPT這一類技術已經對教育帶來挑戰,但是ChatGPT這一類技術只是AI時代的開始。我們要用人工智能去解決問題,而不是被人工智能所控制,雖然人的體力、腦力比不過機器,但機器只有『芯』,而人有『心』。」他說,「工業時代是知識驅動,知識的競爭;數字時代是智慧驅動,是創造力和想像力的競爭,是領導力、擔當力、責任的競爭,是獨立思考的競爭。」

馬雲返國的信息之所以引起廣泛關注與報道,是因為他過去一年長期旅居在日本,又在泰國、澳洲、以色列、斐濟等地現身。彭博通訊社不久前才發表報道,引述消息人士稱,馬雲婉拒了內地官方讓他回國提振士氣的邀請,理由是自己已淡出阿里巴巴集團,集團沒有他也會發展良好,他要專注考察國際上先進的農業經驗。彭博這段報道,香港主流媒體也有採用,誰知報道剛刊出不久,馬雲便現身杭州,令外界意會事態並不尋常。

不少內地媒體在報道馬雲現身杭州時加上一個詮釋的角度,就是這次馬雲回到內地,反映習近平領導的新一屆政府重視與商界的貢獻,會提供良好環境予民企發展。這個詮釋有一個特殊背景,去年馬雲曾高調批評金融監管黨局思想狹隘,其後阿里分拆金融業務螞蟻集團上市雖獲監管批准仍遭緊急煞停,不單阿里集團受調查及處分,還牽引出一場監管風暴,多家互聯網巨企遭整頓,之後馬雲便淡出阿里集團管理,並自我放逐長居海外。在這樣的背景下,他返回內地與阿里高層會晤釋出的信號,就是中國領導層已拋下前嫌,預備與阿里及一眾科網民企重修舊好,藉此促進經濟發展擺脫經濟困境。

到底內媒這個詮釋是否正確,還有待觀察,但可以肯定的是,馬雲與學生分享的數碼時代下人工智能帶來的挑戰,以及該如何回應這挑戰,不單適用於教育領域,也適用於社會其他領域。從這個角度看,內地為了政治維穩,過分強調服從,輿論環境長期維持一言堂,排除異見雜音,學校也不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客觀而言,很難在高新科技的國際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即使馬雲回國背後有官方安排,是對科網企業刻意展示友好姿態,但在同一時間,官方收緊了對四大國際會計師行的監管,又突擊搜查專門替跨國金融機構對企業做盡職調查的公司,拘捕五名內地員工,這些行動經外媒廣泛報道後,釋出的信息是中國官方對大企業、會計界與金融界的監管力度正在加強。

國務院公布新版工作規則

在國務院的運作方面,繼兩會上出台機構改革方案,並由習的親信李強當國務院總理,全面加強以習為首的黨中央對國務院的管控,最近又出台了一份新修訂的《國務院工作規則》。法國廣播電台網站刊出一則報道,比較了新版規則與2018年出台的舊版規則,顯示有以下的重要改變:

1)2018年版總則還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2023年版卻全面「習化」,刪除了毛鄧江胡,時間段只定位於二十大,並增加了一段強調與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段落,重複二十大宣傳文章強調的「兩個確立」與「兩個維護」;

2)舊版的工作規則簡潔地強調一句話:「執政為民,依法行政,實事求是,民主公開,務實清廉」。新版將工作原則單列一章,分六方面以習近平常用表述作標題,強調堅持黨領導,全面貫徹黨的路綫方針政策,全面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重大決策、重大事項、重要情況及時向黨中央請示報告」;

3)舊版準則第六章詳細規定政務須公開透明,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凡涉及公共利益、公眾權益、需要廣泛知曉和社會關切的事項,以及法律和國務院規定需公開事項,均應通過政府網站和新聞媒體等方式,依法、及時、全面、準確、具體地向社會公開。新版刪除了這些規定。

4)舊版只籠統規定國務院官員要做學習的表率,新版詳細規定學習制度,包括學習時間、主持人以及重點學什麼都有規定,且強調學習要圍繞習近平講話展開。

當局擬立法禁止「族內歧視」

至於香港方面,近日有不少社會新聞與內地客恢復來港有關,當中既有高價商店生意興旺的報道,也有廉價內地旅遊團客站公厠外吃杯麵的特寫,間中還有陸客自誇百餘元可廉遊海洋公園、內地女小紅書撰文批港人高傲冷漠、陸客說普通話遭港人冷眼等。這類報道或評述在互聯網上相當火熱,被大量複製分發,影響不容小覷。簡言之,隨著新冠防控封關措施結束,內地與香港正逐漸恢復原有的頻繁人員來往,過去由於兩地文化差異不時引起的衝突,又再一次成為生活常態。

上周初有一則報道,在立法會政制事務委員會的會議上,有議員關注當局擬立法禁止「族內歧視」,即港人與內地人互相歧視問題,向官方詢問立法進度及修改空間。平機會主席朱敏健表示,目前正與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商討立法方向,包括如何界定一個居民的來源地,作為反歧視條例修訂。這則報道顯示,族內歧視立法已在進行中,可能過不久就會有草案提上立法會。

把禁止種族歧視的法律規定,延伸至同一種族內不同地域人群,理論上並無不可,但特區當局如果以為這樣就可以解決港人與內地人之間不時出現、被標籤為歧視的問題,恐怕會大失所望。

首先,族內不同人群很難界定,不能單憑持那一種身份證或在那一地通常居住作準。不少內地居民擁有香港特區身份證,也有不少香港居民長期在內地居住或工作;其次,要判斷所謂歧視行為是與族內不同地域社群身分有關,有相當大的難度,與年齡歧視或種族歧視性質大不相同;其三,令人難受的所謂歧視行為,除非是可以法律管制事項,例如不得無理拒絕提供服務,否則很難管制。比方說,一個高傲冷漠的神情,一句令人難受的說話,這些怎可能用反歧視法來管控?

其實,要化解港人與內地人之間的衝突,關鍵是認清彼此的差異,尊重兩制的不同,不強求一致,這是細水長流的文化融和工作,非嚴刑峻法可以取代。在內地女遊客批評港人高傲冷漠的報道中,有一段相當有意思:「香港算是國際大都市,底層香港人不管願不願意,都需要每天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而他們遇到過不少『奇怪人渣』,因此提防陌生人的警戒心比內地人強很多,慢慢地這種警戒心,演變成他們面對不說粵語的人時顯露出的冷漠和高傲。」她又說,感覺香港人對陌生人有很嚴苛期望,他們心中有一套對文明公民的素質衡量標準,當他們表達不滿時,不是因為人們讓他們本身不舒服了,而是人們違背了他們心中那套期望的標準,所以他們會直接表達出來。

如果特區政府及中央港澳事務的主事人,懂得像這位女生那樣看問題,所謂族內歧視問題就不難化解。

參考報道 :

1. https://m.dw.com/zh/%E9%A9%AC%E4%BA%91%E5%9B%9E%E5%9B%BD-%E5%BD%AD%E5%8D%9A%E7%A4%BE%E6%96%B0%E6%94%BF%E5%BA%9C%E8%A6%81%E6%A0%91%E7%AB%8B%E4%BA%B2%E5%95%86%E5%BD%A2%E8%B1%A1/a-65135585

2. 深藍財經微博網頁版

3. http://t.cn/A6CD4Pah

4.https://wallstreetcn.com/livenews/2434036?ivk=1#from=ios

5.https://www.bbc.co.uk/news/world-asia-china-65084344

6.https://www.rfi.fr/cn/%E4%B8%AD%E5%9B%BD/20230326-%E4%B8%AD%E5%9B%BD%E6%94%BF%E5%BA%9C%E5%B7%A5%E4%BD%9C%E8%A7%84%E5%88%99%E5%A4%A7%E5%8F%98-%E5%9B%BD%E5%8A%A1%E9%99%A2%E8%A2%AB%E6%8C%87%E6%88%90%E4%BA%86%E4%B9%A0%E5%AE%B6%E5%BA%97

7.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692775-20230320.htm

8.https://www.hk01.com/article/878890?utm_source=01appshare&utm_medium=referral

[ 守望]作者簡介

劉進圖生於香港,七零年代入讀善導小學和九龍華仁中學,學會追求良善、自由和責任。八十年代初進香港大學唸法律,思考社會公義。八十年代末加入新聞行業,先後任職於《信報》及《明報》,切身體會「無信不立」、「兼聽則明」。2014年2月遇襲受傷,病榻上總結心願:「真理在胸筆在手,無私無畏即自由」。

最新內容

你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