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與歷史

路易士算什麼書都看,不過對愛情小說已沒有興趣。中年人一般油膩,愛錢。最近就看一本名為Money: A Story of Humanity的書。雖然是錢的歷史但不庸俗,反而充滿人文精神,人類的歷史推動原來是錢。
作者大衛·麥克威廉斯(David McWilliams,生於1966年)是一位愛爾蘭經濟學家、作家與記者。他也擔任廣播主持人、作家、經濟評論員及紀錄片製作人。《金錢:人類的故事》充份反映他講故事的能力,能成為暢銷著作並非偶然。
我知我知,這是英史專欄,我正想以第十五章Money on Trial來講講英國歷史。
由充氣橡膠輪胎說起
先要介紹一個人物,他叫約翰·博伊德·鄧祿普(John Boyd Dunlop),他在1840年2月5日出生於蘇格蘭艾爾郡德雷霍恩,是一位獸醫,也是發明家,其最重要的發明是充氣橡膠輪胎。1887年,他在當地為兒子的三輪車製作出充氣輪胎。隔年申請專利,並於1890年開始商業生產;鄧祿普本人持有開發該輪胎的貝爾法斯特製造公司1,500股股份,該公司後來發展成為鄧祿普公司(Dunlop Company)。
若是名人小傳記,說到這裏該停了。但麥克威廉斯筆鋒一轉,指出他的發明改變了非洲歷史跟全球金融經濟。我們就更想看下去了。
那時候,中產都想有一架單車,這代表自由。但男人有自由,女人呢?在1897年5月21日,當劍橋大學參議會正在投票是否賦予女性學生獲得完整學位的權利時,一群憤怒的男學生揮舞著寫有「大學只屬於男性」的標語牌,還破壞了一個騎腳踏車的女性人像模型。傳統派把女性騎腳踏者視為違反常規,但爭取婦女投票權的女性運動者(suffragette)則讓婦女騎著單車遊行,宣傳參政權,吸引公眾關注,展現她們既現代又堅定的形象。總之,人人都要單車。
1890年,美國只有27間單車廠,年產4萬架單車;但在1896年美國已有250間單車廠,生產1200萬架單車。英國呢?有700間工廠!
這是一條全球生產鏈。投資者尋找機會,銀行借錢給他們,普通人則把錢存進銀行賺取利息,卻不知道大家其實都在投機,而帝國殖民者則四處剝削資源。
剛果,曾是比利時殖民地,也可以說是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King Leopold II)的個人財產。種橡膠做車輪最好,但可以借錢才能投資呀。奧波德來倫敦找投資者,開辦了阿比爾剛果公司(原名英比印度橡膠公司,後來稱為比利時剛果公司)。該公司由英國和比利時資本創立,總部設在比利時。
該公司獲得了國家北部一大片特許經營權,並擁有對當地居民徵稅的權利,稅收以橡膠作為繳納方式。採集系統圍繞著特許經營區內兩條主要河流沿岸的一系列貿易站展開。每個貿易站由一名歐洲代理人指揮,配備武裝哨兵以執行稅收並懲治反抗者。這當然是「血膠」了。
低技術,高回報,是穩賺的生意。
揭露對原住民的殘酷剝削
這時候,我們要介紹另一個人物,叫羅傑·大衛·卡斯門(Roger Casement),他在1911年至1916年間被封為爵士、英帝國勳章司令(CMG),他曾跪在喬治五世國王面前,因其人道主義工作被封為爵士。五年後,他卻因叛國罪在倫敦彭頓維爾監獄被絞死,赤裸的遺體被丟入一個無蓋的墳墓。
發生了什麼事?
1895年起,他已在非洲多地擔任英國領事,包括剛果,獲英國外交部授權調查比利時的管理不善。他在報告譴責對當地原住民的殘酷對待和人權侵犯。在巴西完成領事工作後,他也受命調查秘魯普圖馬約盆地橡膠產業中涉嫌虐待勞工的問題。他在1911年發布的普圖馬約報告揭露了秘魯公司對原住民的殘酷剝削,為英國領事館介入保護原住民樹立了先例。該報告產生重大影響,使卡斯門獲得國際人道主義者的聲譽,回英國後更獲得國王授予爵士榮銜。
卡斯門可能是最早揭露殖民主義的歐洲人之一,當他讓世界看清了殖民主義的真相。他自己也看清了殖民主義。卡斯門退休後全心投入愛爾蘭民族主義事業。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卡斯門認為愛爾蘭應該避免捲入這場帝國主義的衝突,認為愛爾蘭與德國結盟可以獲得完全獨立。於是策劃了一場起義計畫,他試圖組建一支愛爾蘭軍旅,招募在德國被俘的愛爾蘭士兵。1916年4月,卡斯門乘德國潛艇在愛爾蘭的西南面登陸,被英國當局逮捕。復活節起義爆發時,他已被關押於倫敦塔,等待叛國審判。6月29日,卡斯門被判叛國罪,判處死刑。
這故事不錯吧。一個充氣輪胎改變了幾多人的命運,而且是這樣離奇曲折。金錢不是萬能,但歷史它有份塑造。
▌[英史補習班]作者簡介
路易士老師,移英港人。在港教通識,現於英國公立學校教歷史和地理。閒時愛讀書和遊山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