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上不可以講政治?

執筆之際,5月2 日的英格蘭及威爾斯警察和犯罪事務專員選舉(Police and Crime Commissioner elections,PCC)、英格蘭地方政府選舉(local government elections)均已塵埃落定。毫無懸念,工黨在多區勝出。作為香港人,知道前區議員吳兆康在Wokingham勝出,在異地、存初心,服務市民,大喜。

這是我在英國第三次在地方選舉中投票。有幾點感悟,分享一下。

「岩巉」與自由

首先,對比起移英港人普遍很著緊手中一票,身邊本地同事和朋友,卻反應冷淡。有同事跟我很熱衷地談及對當區(她住學校附近)的候選人和關心的議題,我們不約而同關心的,是道路「中坑」為患,potholes令駕駛者好困擾,地區議員得好好處理。但較為年輕(20 -30多歲)的同事,卻明言不想投票,或認為等大選才投才有意思。更多的只是搖搖頭,一副好厭倦的樣子。

對我來說,這兒的地區選舉真箇太不完善,沒有鋪天蓋地「日哦夜哦」叫你投票讓地方政府施政由治及興。我住的新區雖然都有收到選舉宣傳單張,但似乎候選人並不積極巡區、落區。

想好好運用手中一票,怎辦?結果與身邊人在投票前逐個候選人的社交媒體和網站都了解一下。PCC的宣傳資料更少,惟有自己上網找尋曾討論的事項和幾個參選者的主張。結果都算是盡了力,以有限的資料作一個一定不完善,但希望是知情下而不盲目的選擇。例如,我那區上年勝出的議員,當選後卻由保守黨倒戈去工黨。他踏實落力,倒戈的原因亦有理有節,所以得到我手中一票。

而PCC,逐個參選者的鴻文用來學英文最好,但大都內容空洞:要求增加警備、打擊持刀罪案云云… 這樣的要求當然好,但錢從何來?警察招聘持續困難,用甚麼方法增加警員人手?我留意到在一堆「吹水友」中,有一位是專打刑事案的大律師,他提出的改革方案有數據支持,亦點得出警務系統缺乏效率之處,即是他想監察的重點,於是就票投給他。

在不完善的世界,哪裏會有完善的選舉?在「岩巉」的從政者中,揀一個最不「岩巉」的,就是王道。最重要是有得選擇、有自由對爛橙say no。

不可以在課堂講政治?

選舉,還是學童的孩子無份參與。但透過探子透露課堂的點滴,我這阿媽也了解教育現場的政治文化更多。

初中生上英文堂,老師播放一段英語故事短片,播片中途彈出工黨呼籲選民投票的政治廣告,英文老師立即按停並「飛走」政治廣告,再繼續播放短片。這一切都正常,直至老師這樣說:「這段不看了,因為我不可以在課堂講政治。(We can’t talk about politics in class)」,這令初中生感到愕然。

初中生回家後問娘親,為何明明有老師在其他課堂,會帶同學討論保守黨政府禁煙的對錯、歷史科討論也會引古諷今,但今次老師好像見到政治廣告如遇病毒般?!

我告訴孩子,在英國的學校,政治議題並非禁語,是可以討論的,老師也可以講。我嘗試解釋,由於廣告只有某黨的論述,老師怕不持平,怕廣告用語會單方面數落執政黨,就會捲入了黨派政治 (partisan politics),「飛片」是對的。不過,或許老師急忙之中給了一個不盡合適的解釋。或許,老師可以說:「片段只提到一個政黨的意見,並不持平。」便可以了。

指引文件的「頭盔」

英國教育部(Department for Education,DfE)於 2022 年 2 月發出《學校政治持平指引》(Political impartiality in schools)(註一),提供學校教學相關政治公平議題之合法參考。此項指引除適用於公立學校外,當地政府機關及學校相關執行領導者亦屬於指引的針對對象。指引開宗明義說明,學童在學校接觸的政治公平議題將對於他們的學習與成長有很大影響,學校應該透過適當的教學跟引導,培養主動參與的公民,能抒發己見同時尊重異己。

仔細翻查指引,提到教師在選擇教材時,必須謹慎小心,尤其在引用外部機構的資源作為教材時。外部教材可能充滿著特定團體的偏狹立場。另外,關於政治敏感議題,英國教育部並無針對議題選取的限制,但教育單位應注意在教學過程中納入尊重和平等,並且要提倡英國價值,例如民主、法治、個人自由及對不同種族信仰的尊重。

最後,關於表達個人意見,政府並無限制教師及教育單位發表個人意見,不過強調在表達個人意見時,小心不要宣揚偏狹的意見,所以在確保個人意見是平衡與中立之前,教師及教育單位應避免傳達個人政治意見給學生,學校領導者應該要能針對此項類似的情形予以評斷。

指引還在附錄引用不同的情景說明,曾經沉浸式在類似的政策文件中工作的我,當然明白這些都是一個又一個的「頭盔」。作為一個路人甲閱讀,都幾有趣。但可以想像,若我是一位教師,「又得、又要小心,可以講,又要小心政黨或非政府組織的教材違反中立………」 嘩,真是夠混亂。

由種族歧視到反殖

在公司吹水時,請教一位資深老師,她聽到有關政治持平指引,回我一個苦笑。她說,幾年前在美國,非裔George Floyd被警察殺死,引發席捲歐美的Black Lives Matter (黑命貴),在英亦有為數不少的教師在中小學帶起學生討論種族歧視等議題。不過,後來有些同工會側重用某些BLM團體或反殖學者的文章,引起政治偏見的爭議。例如,她以前工作的學校,就有老師告訴學生,即使是數學,整個數學教育都只高舉白人數學生的理論和成就,無視了其他族裔的數學概念和貢獻!(即所謂decolonisation of maths)

我也記得當時有新聞報道,講述不少在英國的大學學生,對維多利亞時代的帝國主義者Cecil Rhodes和當時的政、商菁英猛力批評,甚至毀壞或要求移除這些曾跟販賣奴隸有千絲萬縷關係的社會賢達的雕像、名牌。

如是者,新指引帶來教師授課之混淆,特別是針對重要的主題如氣候變遷及種族歧視等。我的朋友說,新公告的政治平指引並無澄清現存的問題,僅是令事情更複雜。不排除因為這樣,部分教師如驚弓之鳥,索性避開議題。

但同時,從孩子的學校生活也見到,仍有老師不僅沒有避開種族、環保議題,還用心設計活動引起同學對政策好壞的延伸討論。即使指引模稜兩可,仍有老師致力提供安全及開放的討論空間。

 

註 1 :  2022指引 全 文 可 參 考 :

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political-impartiality-in-schools/political-impartiality-in-schools

 

▌[英倫筆端]作者簡介
莫宜端 Zandra, 育有一子一女,與丈夫子女定居英國,英國註冊言語治療師。曾任記者、時事節目主持、政策研究員、特區政府局長政治助理。及後進修並成為言語治療師。

最新內容

  • EP128|財相訪華被指「叩頭」|港警查雙「鍾」關係?|施紀賢的人工智能夢

  • 真相,是和解的開始

  • EP41|財相訪華後,支持中國建超級大使館|英格蘭腸癌篩查降至50歲|王妃凱蒂宣布癌症痊癒

你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