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監獄(下)

大家若對哲學有些認識,或許聽過功利主義 (utilitarianism)創始人傑洛米.邊沁(Jeremy Bentham)。我們不要以為功利主義等於自私自利,相反,那是要求我們一視同仁,追求社會福祉,而邊沁也的而且確是一位社會改革家,身體力行。1785年他前往俄羅斯帝國摩吉廖夫省的克里切夫(現今白俄羅斯),探望作波將金王子隨從的哥哥森姆.邊沁(Samuel Bentham)。邊沁在那地方停留了將近兩年,其中一項得著是對監獄多了一重了解。他在一封信件中勾勒出全景監獄的概念。

「全景監獄」(Panopticon)這個詞來源於希臘語「全能看見」(panoptes)。意思當然不是讓囚犯看見,而是管理者能看見一切。邊沁於1832 年 6 月 6 日去世,十年後根據邊沁全景監獄理念「分離系統」(The Separate System)而建的倫敦本頓維爾監獄(Pentonville Prison)落成。它呈輻射狀,共分五翼,可以納520名囚犯於獨立的囚房。1840年至1880年,90個相類似的監獄就以這種模式興建,全因它夠「有效」和成功。

(圖 :bbc.co.uk)

 

囚禁目的 : 徒勞無功

住在囚房的囚犯,要在只有4米乘2米的空間生活,小而高的窗子只能吸取少量陽光。最要命的是,囚犯不能跟他人溝通,除了「放風」的一小時 ,其餘的二十三小時都是自己一個人。世界級的孤獨令囚犯精神崩潰,他們往往患上精神病,可能會經歷幻覺、妄想和思維混亂,自殺率因此十分高。

1865後的監獄也並沒有立刻向著給囚犯改過自身的方向建成,反而是更嚴格了。

1865年的《監獄法》規定,監獄應該實行「辛苦地勞動、吃辛苦食物和住辛苦地方」的原則。他們要做的包括拆解舊繩索或編織,或者處身在完全沉默的環境中,囚犯們被強迫從事一些單調、重複的任務,他們進行這些無聊的勞動,沒有任何交流。

筆者看資料時,都被兩個極無聊的活動嚇怕,一是每日轉動曲柄(Turning the Crank)一萬次︰囚犯需要重複轉動一個阻力很大的曲柄,曲柄通常會連接到一個沒有實際用途的裝置,比如一個阻力裝置,這樣設計,純粹是為了讓囚犯感到疲憊和挫敗。這種懲罰形式旨在消耗囚犯的精力,讓他們身心俱疲。

二是踩踏車輪(Treadwheel),它像跑步機,囚犯需要站在車輪上,像踩樓梯一樣不斷踩踏,使車輪轉動。這個裝置最初設計用來驅動磨坊或抽水等,但在監獄中,踩踏車輪通常是沒有實際用途的。

所有目的只得一個︰徒勞無功。

在完全沉默中,每天睡在硬床上、吃很基本的食物如麵包。這種人生是怎樣的人生?就算他們可以出外放風,也要帶著面罩,因為他們那樣就不能跟其他人溝通了。

路易士老師的教師朋友常打趣說學校像監獄,也是的,因為我們時常要學生「be silent」,但我們總算帶著一個人生目標活著,就是放假:「Have a great half term!」

文明寒暑表

到了19世紀末,無論是「分離系統」(Separate System)還是沉默制度都不再奏效。自殺率很高,幾乎沒有證據顯示囚犯真的得到改造。1895年的《格萊斯頓報告》(The Gladstone Report)批評這種懲罰性手段,並建議採取更生措施,例如提供教育和工作機會。《1948年刑事司法法案》(The Criminal Justice Act 1948)則標誌著從嚴厲懲罰向更生過渡的轉變,它正式廢除了強制勞動、體罰及單獨囚禁`。

監獄是否合符人道,是一個社會道德文明的寒暑表。

▌[英史補習班]作者簡介

路易士老師,移英港人。在港教通識,現於英國公立學校教歷史和地理。閒時愛讀書和遊山玩水。

最新內容

你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