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暴跌牽政經危機 國安立法添復蘇障礙

過去一周,較矚目的政經要聞有數則,包括:美國佛州州長德桑提斯退出總統大選,令特朗普幾近確定成為共和黨候選人,有可能再度上台執政;中國內地及香港股市暴跌,觸發市場恐慌,多家外媒以「大蕭條」形容中國經濟,並把責任歸咎於習近平;香港方面,藝發局以觸碰政治紅線為由取消對香港戲劇協會頒獎禮的資助,律政司長談23條立法等新聞,持續引發各界對香港法治與自由前景的關注。

德桑提斯退出總統大選

特朗普是共和黨眾多總統參選人中,選民支持度最高的一個,持續在民調中大幅領先其他人,日前更高票勝出愛荷華州的共和黨黨團會議初選,令其他參選人陷入進退兩難的苦況:退選則前功盡廢,不退選則要說服贊助的金主繼續投資。排名第二的德桑提斯選擇退選,並表明支持特朗普,在黨內被視為明智止蝕之舉。這樣一來,排名更後的其他參選人要追上來威脅特朗普,就更加困難了,共和黨的初選很有可能在沒有充分競爭、沒有激烈辯論下提早結束。

外界也許會感到詫異,共和黨菁英雲集,為何會推不出可以取代特朗普的人選?特朗普畢竟有多宗刑事及民事官司纏身,又有不承認大選結果、試圖煽動支持者推翻選舉結果的前科,為何共和黨不找一個政策理念與他相同但形象較乾淨正派的人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深入看美國的政治結構與選舉文化。

迎合選民訴求

美國總統大選,名義上由所有州份的選民一人一票選出,但實際上決定最終勝負的,只是大約十個搖擺州份。共和黨若要贏得這些州份,必須既動員核心支持者踴躍投票,也要爭取游離的選民歸邊,特朗普雖然粗鄙好色、大話連篇,但他非常懂得討好選民,在任期間不擇手段地迎合選民訴求,成功凝聚了共和黨近半數的選民,對他不離不棄,甚至把他的連場官司,視為民主黨人的政治打壓,反而更加落力支持他。

他挾著這股聲勢,積極介入各州份地區選舉,成功令好些不支持他的共和黨議員落馬,以致共和黨在位的菁英都不敢得罪他,間接鞏固了他的造王者地位,讓他順利儲備足夠政治及經濟資源。到他再度參選時,黨內已沒有其他人可以威脅他,不喜歡他的共和黨人也沒有選擇,為了勝選只能歸邊。

中港股市暴瀉

這次中港股市暴瀉,引發的政治及經濟迴響甚大。政治方面,內地股民損失慘重,在網上以各種形式嘲諷漫罵,矛頭直指中共領導層。微信雖然大幅刪禁用戶帳號,仍止不住民怨宣洩潮;經濟方面,股市暴跌反映投資市場對中國經濟前景失去信心,令中國更難吸引資金入境,加劇了中國經濟停滯的危機。

不少評論者注意到,這次中港股市暴跌的時機頗為特別:最高領導人習近平發表講話,為中國金融市場發展指明方向,要求金融業不可唯利是圖,要照顧國家大局,股票市場此時出現恐慌性拋售,與領導人指示的方向背道而馳,反映領導人單靠講話已無法穩定市場,無論怎樣大力宣傳,中共若不下令國企真金白銀投下去,便無法影響市場運作。同樣道理,中國總理李強在達沃斯論壇上大力唱好中國前景,鼓勵外商積極投資中國,但外媒引述參與論壇的商界人士說,無論中國領導人怎樣唱好,中央政府若不拿出巨額資金刺激經濟,外商不會恢復信心。

路透社和彭博社兩家財經媒體都傳出消息,指北京打算動用國企泊在離岸的資金,挽救極度疲弱的中港股市,並說總規模可能高達2萬億元人民幣。受這消息刺激,人民幣匯價及中港股市在周二顯著回升,港股重返一萬五千點以上水平。市場正在觀望,到底各個擁有離岸資金的國企,是否真的把資金撤出美元資產帳戶,轉投內地或香港的證券市場?

這些離岸資金,是一眾國企高層早幾年趁中央推動一帶一路、鼓勵投資境外時,千辛萬苦地弄到海外的,如今會否響應中央救市呼籲回歸中港股市?如果國企資金回流力度不足,中央政府便要考慮發行額外國債,藉此開動印鈔機,為疲弱的經濟注入資金,避免地方政府債務違約「爆雷」。但這樣增發貨幣,必然會令人民幣匯價受壓,屆時從境外進口能源和原材料便會更貴,中國經濟能否承受?

劇協頒獎禮遭藝發局撤資助

香港方面,劇協頒獎禮遭藝發局撤資助懲罰一事,再次突顯香港管治陷入泛政治化困境,文化藝術領域頻頻成為開刀對象,客觀效果是打擊創意、箝制思想、扼殺自由。

有評論者認為,藝發局扣起區區數萬元資助尾數,對劇協運作實際影響不大,劇協來年即使沒有資助,也可以向會員和公眾籌集資金,包一家酒樓辦頒獎晚宴。這個說法忽略了香港近年的深層變化,民間團體一旦被點名針對,商界企業就不敢沾手贊助,政府轄下場地就會以莫須有的理由拒借場地。就算是純商業運作的酒樓食肆,在執法部門頻頻查牌「好言相勸」下,也會拒接政治敏感團體的訂單,劇協也許能找一個小場地,以實體加網上形式,勉強續辦頒獎典禮,但劇協旗下眾多劇社,很倚賴政府康文署的表演場地,今後要借場恐怕加倍困難,由此面對的有形與無形審查,相信會更加惡劣。

這次藝發局懲罰劇協,並不是劇協頒獎禮上發表了什麼煽動危害國安的言論,單純是因為請了尊子和蔡玉玲兩位嘉賓、在發言時提到香港存在政治紅線,創作人須格外小心。詎料指出紅線存在就已經觸碰紅線,藝發局就單方面認定劇協發表不當言論,既不給機會劇協解釋,也沒有任何上訴覆核機制,一聲令下便撤消資助,這種蠻不講理的粗暴權力運作,完全違背香港過去數十年辛苦建立起來的良好管治範式。

23條立法

自特首李家超年底上京述職後,今年內完成《基本法》23條立法,已成了建制派迫切的政治任務。律政司長林定國向媒體表示,23條立法必須與《港區國安法》接軌,兩者要兼容,例如國安法有關保釋條文,適用於所有危害國家安全的案件。這説法表明,就算23條立法沒有限制保釋的條文,特區政府照樣可以引用《港區國安法》,拒絕23條法例下的被告申請保釋。23條立法將會擴大《港區國安法》的法網,涵蓋更多當局不認可的政治行為。

從法律界和商界的角度看,《港區國安法》經過這幾年雷厲風行的實踐,已經樹立了大量政治紅線,香港原來的結社、遊行、集會、出版、新聞、諷刺等方面的自由,已經大幅萎縮,而政府官員也不斷宣稱,香港已恢復穩定,由治入興。既然如此,23條立法本應是以較文明合理、與國際普通法地區接軌的本地國安立法,取代由北京在2020年以內地法律語言單方面替香港制訂、沒有經過本地諮詢的《港區國安法》,藉此替香港營造較有利的投資及營商環境,吸引外資重返香港。用坊間術語說,就是減辣。但如今按林定國的說法,23條立法絕非減辣,而是加辣。《港區國安法》下各項普通法制度不容許的限制人權措施,非但悉數繼續存在,而且全盤擴及新制訂的23條法律。面對這樣的立法前景,國際社會看淡香港法治與自由前景,也就無可避免。

▌[守望]作者簡介

劉進圖生於香港,七零年代入讀善導小學和九龍華仁書院,學會追求良善、自由和責任。八十年代初進香港大學唸法律,思考社會公義。八十年代末加入新聞行業,先後任職於《信報》及《明報》,切身體會「無信不立」、「兼聽則明」。2014年2月遇襲受傷,病榻上總結心願:「真理在胸筆在手,無私無畏即自由」。

最新內容

你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