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歐協議鞏固北約重訂貿易平衡

美國與歐盟達成關稅協議,歐盟接受美國單方面實施15%關稅,涵蓋汽車及大部分歐盟對美重要出口產品,但不包括鋼鐵和鋁,藥物及半導體的細節還有待確定。歐盟並承諾未來三年每年斥資2500億美元,合共7500億美元,購買美國能源產品,又預計投資6000億美元買美國武器。這項協議被視為特朗普的外交勝利,每年有數百億美元關稅進帳,而歐盟得到的是維持北約防務架構完整,有時間逐步減低對美國的倚賴,重新尋覓大西洋兩岸的貿易平衡。

歐盟原擬方案未能落實

早於特朗普去年底贏得大選之後,歐盟已成立專案小組,制訂應對美國關稅戰的方案,重點在於「企硬」,實施對等打擊,使美國感受到價格上漲的痛苦,從而放棄打關稅戰。但這個方案在今年四月美國宣布全球關稅方案後,並沒有付諸實施,歐盟對美作的首個重要讓步,就是在雙方談判期間暫不實施報復關稅,這是由於歐盟內的鴿派想盡量緩和歐美關係,槍口一致對付俄中等國威脅。

到了談判中段,歐盟派去美國的談判代表像對牛彈琴般,談了100小時仍無半點進展,歐盟開始醞釀對美報復清單,金額達260億歐元。可是,歐盟內不同國家的對美出口並不一樣,每個國家都希望自己的進口美國產品不在報復清單上,以免美國作針對性還擊時,自己國家輸美產品會受巨額關稅打擊。其中以愛爾蘭最為赤裸,向歐盟提出從清單上摘除自己商品後便對外公布,讓美國知道自己有心求和,這些小動作持續不斷,以致後來歐盟的所謂報復清單上,只剩下大約90億歐元的商品,對美國根本不構成打擊。

後來,美國搶先與已脫離歐盟的英國達成關稅協議,美國單向對英實施10%關稅,歐盟內不少重量級國家認為,這個水平可以接受,其中以德國的影響力最大,歐美雙方一度以單向10%關稅為藍本談判協議草案,但當美國成功促使日本答應15%關稅後,特朗普便否定了下屬用10%關稅與歐盟和解的建議,並公開把對歐盟暫擬關稅水平從20%升至30%,增加給歐盟的壓力。

歐盟總部見談判死線迫近,最終同意接受15%,以此游說一眾成員國,說原來美國對歐盟產品一向有大約5%關稅,如今總關稅水平增至15%,也只是增加了10%,與雙方談判停戰的現況相若,企業較易接受云云。

白宮的讓步

不過,為了爭取在8月1日白宮自訂死線前與主要貿易伙伴達成協議,白宮也作了一些讓步。最重要的就是暫緩替美國科網企業爭取歐盟放鬆市場進入規則,歐盟過去對美國科技企業設關卡,主要不是透過關稅,而是制訂產品標準及守則,例如科網公司的數據儲存要符合歐盟規定、客戶私隱保障要符合歐盟標準等;若是徵税,歐盟成員國傾向使用數碼銷售稅而非關稅。美國科技企業本來期望白宮迫歐盟放棄這些手段,但這些規管太過複雜,且涉及極多法規和細節,結果沒有列入美歐關稅協議之內。這意味歐盟仍可以藉著標準規管和數碼稅向美國科網企業開刀,稍為彌補關稅上的損失。

重訂平衡

協議另一值得注意的地方,是歐盟承諾未來三年每年用2500億美元購買美國的能源産品,包括液化天然氣、石油及核燃料,歐盟主席馮德萊恩解釋,這是為了減低對俄羅斯能源的倚賴。此外,特朗普指歐盟將投資6000億美元買美國軍備,這是歐盟成員國在上月北約峰會上達成增加國防經費至本地生產總值5%後,歐盟將部分新增軍費用於購買美國軍備,藉此鞏固北約的防務架構,消除美歐在國防經費攤分上的分歧,使大西洋兩岸利益重歸一致,可以聯手對付俄羅斯等外在威脅。

短期而言,歐盟對美國的三大出口產品(汽車、藥物、半導體)可能會遭受衝擊,其中藥物和半導體是否一律徵15%關稅,或是有一定的免稅配額,許多細節還在商談中。汽車方面,最受影響的是德國車廠,但德國的主要汽車公司在美國有生產線,可以酌量增加美國本土產量,應付美國國內需求,減少從歐洲直接出口去美國。長遠而言,美國的15%關稅壁壘會逼使歐盟生產商重訂國際銷售策略,看重美國市場的會考慮在美國設廠生產,或者利用對美有較低關稅或豁免優惠國家(如英國、加拿大及墨西哥)出口美國,又或提升產品檔次,以較高售價及利潤來抵消關稅衝擊,假如這些方法不奏效,就要減少對美出口,拓展其他銷售市場。用馮德萊恩自己的話說,歐盟與美國的貿易關係需要重訂平衡(re-balacning)。

英施壓擬承認巴勒斯坦

美國與歐盟宣布達成協議,選擇的地點在蘇格蘭特朗普旗下的哥爾夫球場,特朗普借此對外宣傳他的度假俱樂部,把外交工作與私人生意推廣不避嫌疑地混合來做,英國首相施紀賢也要以客人而非主人身分去球場見他。

施紀賢借此機會,向特朗普提出,將公開給以色列定期限,若到九月仍未能達成加沙停火安排,英國將在聯合國大會上加入承認巴勒斯坦國的行列。特朗普對內塔尼亞胡遲遲不肯停火很不滿,以色列限制救濟品流入加沙,導致飢荒遍地,災民飢餓至死的可怖照片不斷傳出,引起特朗普部分支持者不滿。特朗普對施紀賢說,美國不打算承認巴勒斯坦國,但不反對英國這樣做。

英國希望藉此向以色列施壓,解決巴人眼前的飢荒災難,並認真談判加沙地區的長遠政治安排。英國的施壓行動,除了得到美國同意,也獲歐洲多國響應,九月聯合國大會上,加沙危機將會成為焦點議題。

[守望]作者簡介

劉進圖生於香港,七零年代入讀善導小學和九龍華仁書院,學會追求良善、自由和責任。八十年代初進香港大學唸法律,思考社會公義。八十年代末加入新聞行業,先後任職於《信報》及《明報》,切身體會「無信不立」、「兼聽則明」。2014年2月遇襲受傷,病榻上總結心願:「真理在胸筆在手,無私無畏即自由」。

最新內容

你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