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談判烏戰停火 歐洲猶豫烏國駐軍

過去一周,最矚目的政經要聞是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達成默契,美方認同俄方主張,否定烏克蘭參與北約及取回所有被俄佔據領土、在沒有烏克蘭參與下安排美國國務卿與俄國外長自行談判烏克蘭停火事宜,並在談判前諮詢歐盟主要國家,日後是否願意派軍駐守烏克蘭。除英國表示願意出兵,德國、意大利、西班牙和波蘭均有顧慮,令烏克蘭雪上加霜,前景坎坷,除注定喪失大面積國土,戰後安全也得不到保障,重建家園將極其困難,可能再度淪為俄羅斯附庸。

特朗普主動讓步

美國作為世上軍事最強大國家,且於過去三年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及資金,並聯同北約的歐洲盟國,派出情報及軍事策略專家,協助烏克蘭對抗入侵烏土的俄羅斯,當然有資格牽頭促使俄羅斯停火。外交接觸與談判是必經之途,而誰都知道談判結果必然涉及妥協,烏克蘭肯定要放棄部分被俄羅斯佔據的國土,但只要戰後烏克蘭的國土安全獲得北約盟國保障,使俄國不敢再次侵犯,烏克蘭便可專注恢復經濟重建國家,而美歐諸國亦可在烏克蘭重建及開發天然資源上獲益,這是最符合美歐聯盟及烏克蘭自身利益的結局。然而,特朗普選擇在與俄談判之前主動讓步,宣布讓烏克蘭加入北約「不切實際」,這一著令整個局面徹底改變,也令歐洲的安全格局面臨嚴峻考驗。

普京揮軍入侵烏克蘭有兩大戰略目標,一是取得烏國東南大片領土,建成連通克里米亞軍港的陸地走廊,鞏固俄國對西歐的前線軍事震攝,二是阻止烏克蘭加入北約,令美歐的北約軍事同盟勢力東擴至接近俄國首都,這兩大目標在西方人盡皆知,因普京曾多次宣之於口。

特朗普如果要迫俄羅斯讓步,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以允許烏克蘭加入北約作為要脅,逼俄羅斯交還大部分烏國領土及承諾不再侵犯烏克蘭,換取美國讓步,暫不允許烏克蘭加入北約,北約國也承諾不在烏克蘭駐軍,除非俄國毀諾再侵烏國。這樣的外交談判結果是有可能的,因為俄國經濟已元氣大傷,軍隊也泥足深陷,只要獲得部分烏國領土及北約不派一兵一卒駐烏克蘭,已足以向國民交代。然而,特朗普選擇向俄羅斯作最大幅度讓步,而且是在外交談判展開前便主動讓步,難怪普京大喜過望,馬上安排俄羅斯外長前去沙地與美談判。

美國「封頂止蝕」

特朗普為何要送這份大禮給普京?美俄談判前夕,美國正式諮詢歐洲盟友,提出了一系列問題,要求歐盟主要國家回覆,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日後會否派軍到烏克蘭協助維持和平,使停火協議持久生效。這份問卷清楚顯示,美國現政權絕對不會派軍隊去烏克蘭,參與維持停火協議,烏國領土安全是歐洲防務問題,要派軍協防只能由歐洲國家自行調派,美國不會因為北約成員身分而耗費資金協防烏克蘭。這就是美國當前的立場,所以特朗普可以毫不含糊地表態,他不會讓烏克蘭加入北約,假如歐洲國家願意派軍去烏克蘭,他樂見其成,假如歐洲國家不肯派兵,那就只好讓烏克蘭自求多福。

特朗普的表態,震動整個歐洲政壇,美國對北約發展「封頂止蝕」,意味歐盟若要確保烏克蘭日後不被俄羅斯吞噬,便須自行籌措經費以及派出聯軍,往後數年軍費開支佔年度預算比例,很可能要翻一倍或更多。而派兵到鄰近俄國前線,在多個歐洲國家內部也是極不討好的事,假如民眾不認同,民選政府可以因此倒台。而且,特朗普此計得逞後,說不定就會對北約現有防務責任分攤提出新的主張,要求歐洲諸國增加投入,不能再倚靠美國無限投入,對大部分歐洲防務擔子一肩承擔。烏克蘭安全問題,變成了整個歐洲的軍費與派兵難題。

不過,假如歐洲諸國能克服這個難題,藉著聯合舉債、暫時放寛財赤比率、輪流攤分駐防烏國兵力,最終達致各方可接受的安排,則世界安全形勢將會出現新格局,在美國一軸與中俄另一軸外,出現歐盟軍這第三軸,東西兩大陣營二次冷戰或會演化為天下三分的新局面。如今推斷這格局會否出現為時尚早,但需指出這個可能,以示當前歐盟被迫考慮派兵駐烏一事或會影響深遠。

美國的另一目標

美國牽頭與俄談判,除了要放下直接及間接(透過北約)軍事協助烏克蘭的包袱,還有另一個策略目標,就是從停火後的烏克蘭身上獲取經濟利益。特朗普曾公開表示要烏克蘭以稀土等天然資源,償還美國過去三年的付出,金額估計高達5000億美元。這個巨額數字如何計算出來,引起諸多質疑,因美國國會撥款援助烏克蘭帳面上僅700億美元 (編按: 據金融時報報道),多出的幾千億元是怎樣花費的?難道美國派了以萬計的特工去烏克蘭?無論如何,美國想奪取烏克蘭的重建合同及稀土開發權,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見。

烏克蘭雖極度不滿,被美國排擠於停火談判室外,又被否決加入北約,但仍不敢與美國翻臉,因為日後極有可能仍要尋求美國經濟援助。而且,有許多烏國稀土資源位於東南地區,置身或鄰近被俄佔領土地,烏克蘭若對美國公司批出開採權,變相引入美國保護,俄羅斯敢炸烏克蘭的電廠與油井,估計不敢炸美國公司的礦田,這也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因為若沒有美國介入,單靠歐洲諸國鬆散的聯合援助,恐不足以營造安全的戰後重建環境。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公開表示,任何關乎烏克蘭的和平協議,不可能沒有烏克蘭的參與及同意,這個表態是必要的,現實上也有意義,不論美俄如何談,最終的安排也需要烏方配合,但澤連斯基手上可運用的籌碼不多,在強權與功利的兩大國聯手施壓下,他騰挪的空間很有限。

(圖 :Shutterstock )

▌[守望]作者簡介

劉進圖生於香港,七零年代入讀善導小學和九龍華仁書院,學會追求良善、自由和責任。八十年代初進香港大學唸法律,思考社會公義。八十年代末加入新聞行業,先後任職於《信報》及《明報》,切身體會「無信不立」、「兼聽則明」。2014年2月遇襲受傷,病榻上總結心願:「真理在胸筆在手,無私無畏即自由」。

最新內容

你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