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美烏兩峰會形成歐洲防務新格局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阿拉斯加與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峰會,討論烏克蘭和平事宜,特朗普隨後再次在白宮接待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陪同澤連斯基到華盛頓參與高峰會的,還有歐洲多國領導人,討論主題也是烏克蘭和平安排。經過這兩個峰會後,歐洲的防務安全格局起了根本變化,從倚賴美國領導北約聯軍共同防衛歐洲,變成歐洲軍隊主力協助烏克蘭布防,美國提供先進武器及後勤支援。
美俄峰會的讓步
上周五,特朗普為普京張開紅地毯,讓這位被國際通緝的侵略戰爭罪犯,堂而皇之地踏足美國地土,向美國推銷他的烏克蘭割地換和平方案。普京當了多年特務頭子,心戰技巧一流,公開講特朗普最喜歡聽的話,例如拜登藉選舉舞弊才勝出,若特朗普當時連任,俄羅斯根本不會打烏克蘭等。普京向白宮主人推銷的和平方案,是要烏克蘭把所有軍隊撤出東部頓巴斯地區,換取俄羅斯停止軍事行動;與烏克蘭就日後彊界進行談判,俄羅斯打算拿一些已佔領的土地,交換烏克蘭控制的土地,並且日後烏克蘭不能有外國駐軍,威脅俄羅斯安全。
特朗普倘若答應普京的要求,逼烏克蘭首先撤軍,烏克蘭就會陷入亡國危機。頓巴斯地區雖然大部分土地已淪陷,但烏國軍隊仍佔有多個戰略高點,一旦全面撤出,中部核心地帶就無險可守,日後俄軍若越界侵犯,就可長驅直入。不過,美國領導層保持理智,烏克蘭與歐盟領袖也不斷作公開警告,特朗普最終對普京作的讓步,沒包括逼烏克蘭撤軍,只公開暗示烏克蘭要放棄某些土地,並且轉軚不再要求俄羅斯無條件停火來為和談創造條件,也不再提增加對俄金融經貿制裁,之前對俄羅斯停火設定的死線,就此一筆勾銷。這些給普京的大禮,讓歐洲諸國領袖感受到巨大危機,害怕特朗普愈行愈遠,對普京言聽計從。
做足公關措拖
於是,在美俄峰會之後,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等歐盟核心國家的領袖,連同芬蘭總統、歐盟主席、北約秘書長等,一窩蜂飛往華盛頓,爭取在特朗普面見澤連斯基前,與美國談妥對結束俄烏戰事及戰後安排的取態。當然,這些歐盟領袖已摸熟了特朗普的脾性,先將特朗普捧成和平大使全球盼望,然後針對普京「落藥」,例如由芬蘭總統稱俄羅斯是最大威脅,繼烏克蘭之後,俄國侵略目標就會是芬蘭、波羅的海三國、波蘭等與俄接壤國家,他們支持澤連斯基對抗普京,是出於自身安全需要,請美國切勿站到普京那邊。
儘管有歐盟領袖撐場,澤連斯基也做足準備,以免重演今年二月在白宮與特朗普公開對罵一幕,妨礙停火進程。他穿上類似西裝的黑色外套,回應年初特朗普支持者批評他著裝不尊重白宮,又帶了太太給特朗普夫人的感謝信,讚揚她替被擄烏克蘭兒童發聲。這些公關措施對營造友好氣氛頗有作用,特朗普便公開讚他穿得漂亮,又約束副總統萬斯,讓他坐後排不發言。
澤連斯基與歐洲盟友的厚禮
不過,真正打動特朗普的不是盟友的姿態,而是利益。澤連斯基帶來的禮物,繼之前已把烏克蘭礦藏開發與收益押予美國,再奉上軍購一千億美元承諾。這千億美元從何而來?估計是從西方國家聯手凍結了三千億美元俄羅斯海外資產而來,具體方式是把凍結資產沒收,作為對烏克蘭的戰爭賠償,然後拿一大份出來買美國武器,尤其是地對空反導彈系統,抵禦俄軍空襲。
歐盟領袖也送了禮物,他們一貫主張,恢復烏克蘭和平的關鍵是「防衛保證」,意思是一旦烏克蘭受外力侵犯,歐美國家保證會出軍協防共抗外敵。這是北約組織的基本精神,也是多年來阻嚇俄羅斯不敢侵犯任何北約成員國的根本原因,但是,特朗普不願美國士兵為了烏克蘭被迫捲入對俄戰爭,早就公開表示不支持烏克蘭加入北約。
歐盟領袖為了解開這個死結,提出了由歐洲多國提供防衛保證,美國也參與其中,但不用派兵,主要負責供武器、情報,以及後勤與協調,這樣便不用擔心烏克蘭會變成另一個越南或阿富汗,讓美國士兵深陷泥潭。
目前這方案只是一個框架構思,還有許多細節未定,但特朗普初步反應正面,主動談到美國會統籌盟友,烏克蘭會得到安全保障,顯示美歐之間就烏克蘭需要怎樣的防衛保證一事,在大方向上取得一致。假如這方案能實現,烏克蘭就有可能在較安全的環境下重建,而歐盟也會開拓出一種北約以外的共同防衛機制,令美國在歐洲防務上逐漸減輕角色。
▌[守望]作者簡介
劉進圖生於香港,七零年代入讀善導小學和九龍華仁書院,學會追求良善、自由和責任。八十年代初進香港大學唸法律,思考社會公義。八十年代末加入新聞行業,先後任職於《信報》及《明報》,切身體會「無信不立」、「兼聽則明」。2014年2月遇襲受傷,病榻上總結心願:「真理在胸筆在手,無私無畏即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