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虞美人的難題

來此地做老師當然有很多挑戰,由課堂秩序到改卷呈分,都要咬緊牙關。但幾年之後細想,最難的適應其實是文化。

「文化」一詞很闊,包括歷史和哲學,人們怎樣想怎樣做。但人比較複雜,不是機械人,我們還會考慮是否跟隨,能否認識人家文化是第一步,第二步的問題是能否接受。

《在佛蘭德斯戰場》

做老師卻是要人家跟隨的,是運用權力要求學生跟隨學校政策、跟隨課程、還有跟隨人家的國民教育,是的,到處都有,問題只是留幾多空間給你,和是否尊重你這個空間。

比方說紅色虞美人(Remembrance Poppy)吧。它象徵在戰爭中犧牲的軍人,也代表對未來和平的希望。人們佩戴虞美人,是為了表達對軍人社群的支持。紅色虞美人的靈感來自約翰‧麥克雷(John McCrae)有關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詩歌《在佛蘭德斯戰場》(In Flanders Fields);1915年春天,加拿大軍醫中校約翰·麥克雷在比利時伊普爾戰役中失去一位摯友後,看到滿佈戰火痕跡的田野中綻放的虞美人,寫下了這首流傳後世的詩:

In Flanders' fields the poppies blow

Between the crosses, row on row,

That mark our place: and in the sky

The larks, still bravely singing, fly

Scarce heard amid the guns below.

We are the dead. Short days ago

We lived, felt dawn, saw sunset glow,

Loved and were loved, and now we lie

In Flanders' fields.

Take up our quarrel with the foe;

To you from failing hands we throw

The torch; be yours to hold it high,

If ye break faith with us who die

We shall not sleep, though poppies grow

In Flanders' Fields.

在佛蘭德斯的田野上,虞美人輕輕飄盪,

穿梭於一排排十字架間,

那是我們的墓地;在天空中,

雲雀依然勇敢地歌唱、飛翔,

但在地面槍聲轟鳴中,幾乎無人聽見。

我們是逝者。不久前,

我們仍活著,感受黎明,目送夕陽,

我們愛過,也被愛著,而今長眠於

佛蘭德斯的田野中。

請繼承我們未竟的戰鬥,

我們已力竭,將火炬傳給你,

你要高高舉起它。

若你對我們這些為你而死的人失信,

我們將無法安息,

即使虞美人依舊在佛蘭德斯盛開。

個人選擇

人們通常會在11月初開始佩戴紅色虞美人,直到11月11日。11月11日是戰爭紀念日(Remembrance Day / Armistice Day),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1月11日上午11時正,全國靜默兩分鐘。記得首次在此地學校跟學生在課室進行默哀儀式,其實我有投影片不需多說話但還是很緊張,跟學生說這是我的第一次在課室負責儀式,有學生說︰「不用緊張,有我啊」。又幾sweet喎。

你或會問路易士有戴紅色虞美人嗎?我是沒有的。但這不是一個大問題。官方也說佩戴虞美人是一種非常個人的選擇,反映了每個人的經歷與個人回憶。她強調這不是強制性的,但對於那些它所要支持的人而言,卻是極其感激的表現。我自己當然明白軍人為戰爭的付出,但卻又不想支持到這樣的一個程度。你可能說這是我的詮釋,是的,這正是我早前所說的文化問題,你可能接受跟人家談天氣、飲啤酒,但去到某些關節位,你又未想一往無前。

虞美人的背後

朋友去年傳了一則新聞給我,球隊域斯咸(Wrexham)的隊長占士麥堅恩(James McClean),在對陣曼斯菲(Mansfield)比賽前,於球會為「國殤星期日(Remembrance Sunday)」舉行默哀儀式時,選擇與隊友分開站立,並拒絕佩戴虞美人。這位來自愛爾蘭的球員自2012年以來就堅持不參與這項年度傳統。在默哀儀式結束後,現場有域斯咸球迷高喊「他恨死了那個國王(He hates the f—ing King)」,據報道,這位前史篤城邊鋒還鼓掌回應。

占士麥堅恩在北愛爾蘭倫敦德里(Londonderry)的克雷根(Creggan)區成長,該地區正是1972年「血腥星期日(Bloody Sunday)」事件中6名罹難者的故鄉。這位前英超球員曾解釋自己拒絕佩戴虞美人的理由,是因為他認為虞美人象徵的不僅僅是兩次世界大戰的犧牲者,還聯繫到英軍在北愛爾蘭殺害平民的事,如果他佩戴虞美人,是不敬的行為。他表示,如果虞美人僅用於紀念第一次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犧牲者,他願意佩戴。

虞美人代表的,不是如1加1等於2這樣清晰,於是我們就應有空間讓人詮釋和選擇。我不願為了所謂「融入」,就佩戴虞美人顯示我認同某種習俗,因為既然有空間,而且有爭議,我就寧願為自己留一點白。不知你又怎樣看呢?

[英史補習班]作者簡介

路易士老師,移英港人。在港教通識,現於英國公立學校教歷史和地理。閒時愛讀書和遊山玩水。

最新內容

你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