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是煎熬亦是磨練

我乘搭一班前往英國的航班,透過申請政治庇護去延續剩下來的希望,從此展開了一個探索潛藏在自己內心裡另一個自己的旅途。

英國的政治庇護申請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除了往後要解決住宿、工作、融入社會的問題,申請也會被審核,當中會進行篩選。若申請被撤回,申請人能進行上訴,不過申請失敗亦不如坊間所誤會的,內政部並不會直接遣返申請人回到來源地,該程序是建議申請人轉換其他可行的簽證,並有兩年時間去讓申請人考慮或轉到其他地方。內政部於 2021年9月,公布了一份關於港區國安法情況的指引給所有移民官,好讓他們在面試時知道香港人的苦況。

處理庇護申請所需的時間和積壓的案件有不同的衡量標準。 近年來一直受到關注的兩項指標,是等待初步決定的庇護申請數量和等待結案的案件數量。2010 年 6 月,內政部根據英國邊境署 (UKBA)的行政數據庫,引入了一個新的時間序列來衡量庇護申請的積壓情況。

這個系統統計了自 2006 年 4 月 1 日以來,在每個季度末仍在考慮中的庇護申請數量。它包括等待初步決定的案件(無論超過或少於六個月)和等待進一步司法上訴的案件。

漫長的等待是煎熬,這份等待有如一場以生命作賭注的冒險。我們無法得知這樣等下去是否會有結果,因為沒有人知道未來如何。若將申請政治庇護的代價轉換成時間為單位,也許所付出的時間與收穫不成正比;但只用時間的角度來衡量,是無法理解尋庇護者的思想。政治庇護使我的人生可以向前看,而不是在香港的監獄中檢視人生的遺憾。

不論是物品,抑或是一段關係,太快得到只會為其標上廉價的標籤。無論是政治庇護還是 BN(O) 5+1,在這「等待」的過程中,我們本應要保持察覺,留意身邊的可能性,觀看內心和環境的變化;然後我們根據這些察覺,作出一個正確的決定。就算情況再差,也已經再沒有事情令我放棄或不相信自己。因為所謂的命理,是靠我們去改變,香港人的格局再不只是局限於獅子山下做小市民找小確幸。

假若在等待中忘掉初衷,迷失在等待的過程中,那所投放的時間便付諸東流。等待的過程中,毋忘初心,要牢牢地記着最初的目的,一切的等待才有意義。而對於我來說,等待是一個狀態,全心全意踏出每一步,不顧一切全力以赴的決心為當下。壞習慣要不停改,自身的能力要不斷提升和鍛練,並將阻擋著前路的石頭掃走,把香港人的反抗故事說出去,便是我申請政治庇護的決心。堅持信念、武裝信念,只要足夠強大時就能抵擋誘惑,優雅地站著;香港人的姿態,就是心中有劍,莊敬自強,處變不驚。

▌[尋庇護]作者簡介
過著流亡生活、前景未明的在英尋求政治庇護者或他們的過來人,透過綠豆的破土——這塊自由土壤發聲,以專欄「尋庇護」講述自身的故事、申請政治庇護時遇到的種種程序上、生活上的經歷。

最新內容

你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