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修行

曾於佛祖初轉法輪之地旅居百日,住日本人創建寺廟,名為日月山法輪寺,屬日蓮宗。每日晨五起床梳洗,六時唸誦,午或抄經,或冥想,寺中亦有雜務,傍晚五時復又誦經,早睡早起。

友人聞此經歷,常有兩極反應:一者羨慕,謂其清靜神聖;有人說寺院單調乏味,難以長居,一聽五時起床更連聲說不。然而我等生活其中,倒不覺殊聖或苦悶,只覺如同生活日常。

修行即生活,不以每日冥想為神聖,只視之為日常。猶記當年曾感驚訝,過往居然從未修行,想像離寺後應堅持練習。然而返回市區後,修行遂止,間或冥想、誦經,已非朝夕之事。

多年後又有幸入住內觀冥想中心,十日禁言、禁網、禁手機,晨四起床,終日冥想至晚九,修行生活復始。有從未入過內觀營的朋友聽罷,驚問何能十日十夜不言不網不手機,常覺不可思議。然而若得活在其中,則無逆拒,亦無憧憬,因二者皆顯不適。若常格格不入,何以安在?

逆境適應

若以寺中修行為順境,逆境適應豈非同理?疫情封城期間,香港人與世界及中國斷軌,內外交困,有如荒島,外人以為香港情苦,然當時生活其中,倒也不覺甚苦,反而趁機理解我城,圍爐取暖,自有另一番意義。

更甚者,友人困於斗室,問其最難適應處,平日對答機敏,居然一時無語。眾問難道無不適應處?答曰冷暖自知,衛生欠佳,均屬實情,然而實無過度不適處,因諸事皆被動,反正無法控制,更不必擔憂,專心一致,每日讀書六小時,視之為難得奢侈。此等心志,即堅靭回彈。

尋生活真義

所謂回彈,非對周遭環麻木,亦非無視冷暖衛生,而是若必居其中,自當適應,且能從中覓得生活之義。身處境外,難以窺其箇中體會,故常聞境外者反需境內人之安慰。

主動入寺生活,與被動居於斗室,兩者截然不同。若有人以為兩者相提,等同蔑視失卻自由之苦,是肆意曲解文意,荒謬至極,不可理喻。然而引述過來人看法,常懷警醒​,他日艱困之時回首,或有助振作。人生要務,莫過於不論順逆,皆視之為生活,視生活為修行,活在當刻,尋其真義。

照片:印度鹿野苑日月山法輪寺,該寺建於 1992 年,創寺住持為佐佐木鳳定上人,照片中唸經者即為上人,拍攝日期約為 2001 年 1 至 4 月間。

連結:https://www.patreon.com/posts/101136372

▌[光合作用]作者簡介

薯伯伯為最早一批在網上連載遊記的香港人,多年來足迹遍佈歐、亞多國,在喜馬拉雅山麓、東南亞、南亞等地區生活。著有《風轉西藏》、《北韓迷宮》、《西藏西人西事》及《不正常旅行研究所》,分別在香港、北京及首爾出版。

最新內容

  • 港經貿辦在美地位或生變|《壹傳媒》高層指不法被清盤|英搶劫、盗竊案有增無減

  • 漆黑中的微光

  • NHS處危急狀態施紀賢推10年計劃|凱特發放溫馨片段宣布完成化療|「全球最致命雀鳥」科茲窩出世

你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