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黑中的微光

最近遇上一本書。看完幾頁,竟要深呼吸才可看下去。但又忍不住追看,幾個日夜把它看畢。

這書是Victoria Belim著的The Rooster House: A Ukrainian Family Memoir

有天忽覺很久沒有到市中心的圖書館走走,於是一家四口扮文青去了。心想這陣子想著很沉重的事,想藉閱讀一些less intense的書,放空一下,想一些別的。隨手翻翻一排剛歸還的書,選了一本講種植的,然後就見到The Rooster House ——烏克蘭人有關家的記憶。這本書當然不是輕鬆的類別,不過,見到書背的評論說是有關家和盼望,而我這個易被封面吸引的讀者,見到書面的農舍如油畫一般,就很喜歡,決定借走。

作者Victoria生於烏克蘭基輔,後來跟隨父母到了基輔以東Poltava外婆家定居、成長。13歲時因父母離異,她跟著母親和後父移民到美國。Victoria在美國成長、學習、工作,後來認識了在比利時工作的丈夫,然後定居歐洲。2013至2014年的時候,她從新聞中得知烏克蘭當時有民眾示威,政府派出軍警鎮壓,然後俄國更攻佔烏克蘭國土克里米亞。Victoria很想重返廿年沒有踏足的祖家,探望祖母和親朋。她的尋根之旅就如此開始。書中提到幾個人物,儼如黑暗中的微光。

學校與屠場一樣血腥

Valentina——Victoria的外婆,退休教師,閒時最多在家打理庭園,種馬鈴薯、蕃茄和各種吃的。Victoria回烏克蘭,就以外婆家,即她兒時蹓躂最多的地方為基地。當外婆見到孫女翻開舊照片就每事問,想知道曾祖父日記的事,便會很不耐煩,埋怨孫女不該理會有關政治的事,要遠離政治的咒詛!不要打擾我的生活!

過了一陣子,孫女在外婆做麵包時,問到為何她和曾祖父母都選擇以教師為業?在1930年代成長的Valentina就笑說,家人原本希望她專科畢業後,申請「食物科技工作員」(food technologist)一職,即是到屠場做肉類檢驗。因為當時無時無刻在缺糧的陰霾之中,能在屠場工作實在是人中之龍,可以更易以員工身份購得肉類。但Valentina一見血和嗅到腥味就嘔,於是她退而求其次,到學校教書,教economic 及geography。這科不是我們今天以為的經濟學理論或天然、人文地理,反而是教授蘇共計劃經濟下的五年計劃如何定立、執行。

Valentina說:「原以為在學校教書不會見血,怎料教書見的血,不比屠場少……」她見過同事和學生在1932至33年間和之後的戰爭時期被餓死,又有同事無故被消失,果然是血跡斑斑。

隱形的祖輩

另一個人物是在紡織設計學院教學的刺繡老師Pani。Victoria先在曾祖父的日記中,見到一個家人從未提及的曾伯公名字——Nikodim。她好奇心起,按圖索驥,想知道這個一度隱形的祖輩的故事。

一次偶然的機會她認識了Pani,除了愛刺繡,她也愛搜集民間的古老刺繡,設了一個小展館,因為她覺得不同年代的女紅,其實說出很多正史看不到、人民不敢提的故事。研究Great Terror和共黨白色恐怖時代一些家庭做的刺繡,Pani說,所有事情,都會留下痕跡,無一例外(英說:Nothing disappears without a trace)。Pani對刺繡說故事的執念,也鼓勵了尋根過程中常遇挫折的Victoria。

最後,主角發現原來曾祖父的兄長Nikodim,最後被人羅織罪名指他組織反共黨集團宣揚烏克蘭獨立,被送進Poltava惡名昭彰的秘密警察總部The Rooster House,遭受嚴刑逼供。官方最後只提一句,說Nikodim是自殺死的。Victoria最終在現時的檔案館找到Nikodim當時作供的紀錄。她看著Nikodim在多日的逼迫中,慢慢供出一些名字,被迫要承認自己沒有參與的活動……但始終,Nikodim沒有提到弟弟、妹妹家人的名字。

圖說 : 前蘇聯烏克蘭秘密警察總部The Rooster House (圖 :Alamy)

Victoria想起,她的曾祖父一家從不提有Nikodim這人,但曾祖父竟在兄長被捕的一天,在日記用粗筆大大力寫著Nikodim的名字。

漆黑中,要抓住愛,即使愛和紀念要無聲。Nothing disappears without a trace。

註:The Rooster House: A Ukrainian Family Memoir出版了電子書、有聲書。

▌[英倫筆端]作者簡介

莫宜端 Zandra, 育有一子一女,與丈夫子女定居英國,英國註冊言語治療師。曾任記者、時事節目主持、政策研究員、特區政府局長政治助理。及後進修並成為言語治療師。

最新內容

你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