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頭水詩人?
英國物價仍高企,所以逛二手店已經成為我家喜愛的消閒活動。一年多前在二手書店,買了一本名為《戰爭詩集》War Poems的硬皮書,十多年前的印刷極精美,只售兩磅,就帶回家了。但詩集入住我家書櫃後,我鮮有翻開來看。罪過。
誰料到是初中的幼女,提醒我這本詩集的存在?!這趟阿妺與英詩、亞媽與詩集的神奇再遇,一定要記下來。因為實在太意外、也長了我知識。
女兒熱愛運動和任何動手做的工藝啊、習作呀。可是,一說起閱讀她總是一副拉牛上樹的德性。她上學至愛的,當然是體育、家政、設計與科技 (Design and Technology)等科目。但有一天,跟女兒夜話時,她喜孜孜的要我聽她說一個故事,一個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故事。我問她,噢,又是歷史科的大發現嗎?
女兒說「不」,是英文科呢。原來,女兒的英語老師,以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詩作切入,介紹詩的體裁、詩的力量,詩人怎樣透過精煉的文字表達豐富的情感,如恐懼、如厭世、如希望。
孩子這樣說:「你聽過Sassoon嗎?他參加過一戰。他寫過好多詩,講戰壕的苦難,好出名的!」
唔… 我坦言沒有看過Sassoon的詩,只聽過同名的名髮廊和洗頭水…
黑暗中留下亮光
「Siegfried Sassoon呀,他打過仗。老師說他最初很愛國、很想靠打敗德軍報効國家。不過,他發現原來戰爭十分殘酷,高高在上的政府無視人民苦淚,士兵無人想做英雄。所以寫的詩讓很多英國人感受到前線原來如此慘烈,越來越多人開始質疑英軍的實力,甚至反戰。」
「後來Sassoon受了傷返英國。老師說,他對戰爭更加憎惡,甚至在報章寫文發聲,指延續戰事絕無好處。然後他竟然被指因見證炮彈襲擊而有shell shock(精神受創),一度被送入醫院。他出院之後繼續寫詩,繼續反戰,但當時少了很多讀者呢。」
為甚麼?我接著翻查資料,原來Sassoon在1917至18年間,差點因反戰言論被送上軍事法庭,指他煽惑民眾,後來有文壇高人助他免受軍法審訊。不過,卻被指他因經歷炮火而精神受創,被強制在戰爭醫院接受精神科治療好一段時間。
那個年代,人們對精神創傷了解甚少,偏見亦大,所以Sassoon出院後雖然筆耕不斷,但傳媒常以其精神病歷為註腳,暗諷其戰爭之詩或許是幻想出來、或誇大其詞。雖不至於人格謀殺,但以Sassoon的病史否定他的文字、他的感覺,實在悲哀。
翌日,妹妹拿著擺在書架近乎封塵的War Poems,認真的話我知書中有收錄Sassoon的詩,「但都應該是早期的吧,因為我們上堂讀的,憤怒得多!」她說。
感激妹妹遇到伯樂,讓她從有血有肉的詩人的文字,了解他們的故事,也體會故事背後原來是一個如何紛亂、如何黑暗的世界,又在黑暗之中,總有人提著燈、拿著筆,留下亮光,叫我們看到事情的多個面向,更接近真實。
身邊的propaganda
這下子令到我對她的英語課更有興趣。昨天,我問她英文科有何新搞作?妹妹說:「這個星期我們看propaganda (政治宣傳),特別是戰爭時期政府官方的propaganda。」我不禁笑了一下。孩子見我樣子有點詭異,頻頻問我笑甚麼。
哈,心想,其實你我周圍很多人每天都在讀propaganda,但都不自知,還以為自己是看新聞、看潮文、欣賞文藝創作。
又有一群初中生,字未必懂得比成人多,但已經開始學習分辨何謂不受官方操控的文藝創作,何謂掌權者操弄或用以影響社會輿論和意見的宣傳文字。
多謝女兒,多謝「阿蛇」,長我知識。
延伸閱讀:帝國戰爭博物館網頁有關Siegfried Sassoon和其他著名詩人的簡介:https://www.iwm.org.uk/history/9-poets-of-the-first-world-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