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大教堂01|英國聖奧爾本斯大教堂 (St Albans Cathedral)
《相印集》之前刊出了十輯墓園系列。十九世紀歐洲墳場是埋葬平民百姓,主教、神父或帝王將相則長眠於大教堂。
大教堂(Cathedral)是歐洲基督宗教的最要建築,多是教區大主教所在之地方。大教堂的建築時間,往往需時幾十年,甚至百年以上。長久以來,這標誌著那個城市的宗教輝煌成就,為其主要地標。基督宗教全盛時代,大教堂的崇拜儀式是每個基督教徒盼望參與其中,是以大教堂可容納上千以上的教徒。
惟基督宗教經過上兩個世紀的世俗化過程,昔日全盛時期已成過去。現代歐洲大城市的大教堂,已變成旅遊景點!
我想在《相印集》跟各讀者分享我到過的大教堂種種不同景象。首先從我現在身在英國聖奧爾本斯大教堂説起。聖奧爾本斯(Saint Alban)是英國第一個基督教殉道者,於公元4世紀為羅馬統治者所殺害,信徒於793年在此地建立教堂以紀念他。教堂自此輾轉發展一千多年,1877年成為大教堂。
大教堂的建築形式不是英國十一世紀以降最重要的歌德式(Gothic)建築,而是羅馬式(Romanesque)和後歌德式(late Gothic)的混合模式。大教堂內的中殿(Nave)號稱是英國最長的。
四年前我第一次參觀這大教堂時,令我最驚訝的是中殿大堂7個殉道者的雕像 (圖片三)。大教堂當然是以英國國教為宗(English Anglican Church),但殿上的殉道者不全是英國國教信徒,其中有羅馬天主教、有東正教,甚至有路德教會信徒——最右邊的雕像是被德國納粹殺害的潘霍華牧師(Dietrich Bonhoeffer)!
顯然這聖奥爾本斯大教堂的宗教立場開放,會將不同宗派的殉道者放在同一聖殿中,我在其他大教堂從未看過!
第9張相據說是聖奧爾本斯的神龕。
▌[相印集]作者簡介
張燦輝,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退休教授,相信哲學不是離地、不在象牙塔之中,對世界有期望;改變不一定成功,但至少嘗試理解和批判。已到耄年,望在餘生仍能享受自由民主,並欣賞文化與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