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縛中的自在

09/04/2024, ,

旅行隨心,往往不知當晚住在何地,日間背負所有行李城中漫步,晚上才找旅館。能如此自在,關鍵在於只帶小背囊,重量與日常行裝幾近無異。衣服僅一套額外,保暖服則用層疊絕緣,大多情況足夠暖和。梳洗器具寥寥,背囊中最重者莫過於電腦及充電器。

旅途樂趣,在於適應節約。居家時儲存物件過多,即使無用,囤積但求心安。然而踏上旅途,唯有背囊相隨,以為攜帶甚少,長旅途後,翻箱倒籠檢視細軟,還能發現數月未曾使用的器具。

奢侈物亦然,例如我愛用望遠鏡,觀山觀水觀建築,但當欲減省行裝,有之則佳,無之亦可。又如我有防水小喇叭,以前喜歡在浴室聽歌,省掉後也不覺有何缺失。減省也非絕對,如電腦手機,在寫作及旅途中用途甚廣,以我的習性,寧願保留。

自我修行

限制若由他人施加,固然不好受。若能自我實踐,則可視為修行。曾有僧侶朋友說,外人看他守戒,以為艱難。然於他看來,因戒律而知所行所忌,心無搖擺,反覺自由。限制非為束縛,而是發現自我之道。

如作詞寫詩,若無字數韻律規定,難成篇章。昔日在紙媒寫作,字數有嚴格限制,反逼文思精準。自發擁抱限制,約束反成自由助力。

行李限制如是,生命有涯亦然。西藏人朝聖會帶小孩看天葬,藏人朋友解釋道:「明白人生苦短,才能成為好人。」正因明白生命有限,方能內省自察。年底總結之時,明白萬般帶不走,不為斗米折腰,不出賣良心,不搖尾乞憐,不做應聲蟲,老實活出真誠自我。

西藏直貢提寺天葬場上空的秃鷲 ,攝於 2017 年 11 月 2 日

連結:https://www.patreon.com/posts/98080085

▌[光合作用]作者簡介

薯伯伯為最早一批在網上連載遊記的香港人,多年來足迹遍佈歐、亞多國,在喜馬拉雅山麓、東南亞、南亞等地區生活。著有《風轉西藏》、《北韓迷宮》、《西藏西人西事》及《不正常旅行研究所》,分別在香港、北京及首爾出版。

最新內容

你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