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狂的暑期學習班
學校放暑假,雖然仍要上班,仍要照顧宿生,但畢竟比平日清閒得多,可以慢慢整理報告、參加進修課程,和跟同事一起辦一些支援宿生的活動。以為很輕巧,但其實超多新東西、新事情要學,果真是停課不停學,做到老學到老。
專業職系不時都要上不同的堂,學習新的治療方法,或促進訓練學童的技巧,即所謂持續專業發展(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我第一個暑期補習班,就是學跟有學習障礙人士以手勢溝通的工具——Makaton。(註一)
不止證書咁簡單
雖然這非正式的英國手語BSL,我又只是學第一級,但要記的手勢都很複雜。原以為打手語講早餐、食飯、飲水,易過借火。不過,複雜在於,英國是一個多種族的國度,所以英國手語也好、簡化的Makaton也好,一些常用的單字都要兼顧不同文化背景、用家的需要和習慣。舉例說,打手語說意式薄餅、薯仔、香腸之外,小測還要牢牢記得米飯、Dal扁豆糊、naan bread等食物的手勢。
老師又提醒,講/打手語表達「吃」這個動詞,也有至少兩個不同的演譯,一是作持餐具狀餵食(即一般西式用法),另一個手勢就是直接用手放食物入口,因為有些民族用手吃東西。
要測驗合格攞證書,雖然學習量多但難不到我。不過,老師教導時一再強調要culturally sensitive,又細說英國手語和Makaton怎樣才變得更能代表手語使用者、如何不會把一種主流的文化生生壓在聽障或口語有困難的人身上,實在需要更深的思考和消化。惟有勤力地跟不同的學生打手語,練習多了,不單止手語「自動波」,文化敏感度也能有進步。
除了文化敏感度,在歐美地方的特殊教育場景,有一種挑戰我覺得還未能克服的,就是這兒一方面強調保護兒童/有學障的朋友能在安全、無害的環境中學習,但另一方面又不能以保護兒童之名,剝奪或減少他們嘗試新事物的機會。
這句說得漂亮,但見證著資深的老師和支援同工如何營造機會,不怕煩、務求跟學生一同冒險,就知道這殊不容易!舉幾個例子,就能明白有多難。
跟學生一起冒險
S是一名自閉症和智障青少年。有一次我出席同工和家長的會議,討論完學習計劃、下一次的過渡計劃之後,同事請父母替S準備一套「老西」。因為同事發現有一個家族基金將會趁暑假伊始舉辦幾個舞會,給有不同能力和需要的青少年參加。在主流學校,GCSE或A-LEVEL畢業的同學,都有參加畢業舞會的傳統,每逢七月尾就會見到一街少男少女扮大人、穿ball gowns。原來,有特殊學習需要的青少年,也有有心人為他們締造舞會,實在出乎我的想像!
你可能會問:舞會喎!時間這麼長,潛規則又這麼多,自閉朋友怎會容忍得到?又或者一下子太多刺激,可能有一大串行為問題喎!
問題一籮籮,但人不是天生就是要每刻處理一個問題,見招拆招嗎?!孩子的老師就請我協助寫個social story,在事前跟S解釋去Proms所為何事?人們會做甚麼?我又可做甚麼?另外,到參加當日,我們一定會不時了解S的意向,究竟在會場是否覺得OK?若他顯得焦燥又不懂得表達,同事可以提供一些可見可行的方法,請S自己選擇,例如出外散步一會、飲杯果汁,抑或想要離開會場。若S想早走,我們亦會尊重他的意願,但同時也輔助和示範如何跟主辦單位道謝和說再見。
對我來說,幫助設計social story是份內事。我也在想,若交由我帶S去Proms,難保我不會阿媽上身,想試圖改變情況,讓S知道和體驗更多Proms的一切,但同時,對一個有口不易開的人來說,我有語言的優勢,一股腦的插手和指點應該甚麼、不要做甚麼,只會盡顯姑娘的支配慾和控制慾。若我不戒這控制癮,又怎能提供空間讓S做自己的self-advocate?
又有另一群學生,暑假有機會到鄰近農莊,體驗騎馬和照顧馬匹。農場是開放給公眾的,但旺季也會每周劃出SEN (特殊學習需要 )時段,讓學障的孩子和家人可以享用農場設施。最重要是導賞的員工受過訓練,較為明白SEN朋友仔的反應和表達,不會強迫他們答問題,也知道他們要事先知清楚流程才會安心。見到同學在為馬匹刷毛時顯靈滿滿的愛心,自然地流露笑容,眼淺的我又紅了眼。
陪伴不越俎代庖
或者,對我這等滿腦滿口都是專業術語的專業人士而言,這個暑假最好的學習,並不是指有沒有學到走在科研最前端的訓練方法、或聽到知名講者的工作坊;也不是填好表格,確保學生滿足了幾多項訓練KPI / outcome measure,而是體會到他們如何從不同的經歷中,學成一件事,亦從信任的人中明白,如何能知道自己的心情和需要。
今天的Proms,不會令S變得喜愛舞會,但S經驗過,更能體會自己所喜所惡。
隔天的馬廄一遊,不一定亦無必要一定成為同學日後的農莊工作體驗,但同工帶備輔助工具、一步一腳印的陪伴、耐心等待學生主動表達,不越俎代庖。
因為,即使身心有障礙,我們希望S依然知悉與了解與其自身相關的事務與權利,並且自信地活出具其個人特色的生活。
(註一)
Makaton默啟通,基礎來自英國手語,卻是簡化版,輔以發音和符號的溝通系統,在英國和歐洲多為有學習障礙的聽障者所學所用。
▌[英倫筆端]作者簡介
莫宜端 Zandra, 育有一子一女,與丈夫子女定居英國,英國註冊言語治療師。曾任記者、時事節目主持、政策研究員、特區政府局長政治助理。及後進修並成為言語治療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