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消委會洩露事件,再談此公營機構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處事方法

消委會是公營機構,聲稱保障消費者權益,但一直以來對電子訂戶的權益保障極差。不單是最近的洩露事件,有可能把用戶的個人資料,以及信用卡號碼公諸於世,即使在訂閱的過程,也是讓訂戶百思不得其解。以我閱讀《選擇》的習慣,是盡可能買實體版,因為用紙版較易查看圖表,易於比較不同項目,但亦試過行過錯過,只能找回網上版。

分兩個情況去講解消委會的電子版出版物。

情況一,以前買到的電子《選擇》是 PDF 版,這個公營機構本來有很多方法去保護版權,但他們選擇了一個對用戶私隱保護極差的方式,就是把訂戶的名字及電子郵件刻在 PDF 中的每一頁下方(見圖)。我純粹說說自己首次收到消委會 PDF 時的感覺,第一印象覺得很creepy,認為這種過度保護版權的做法猶如病態。更難理解的是,買完電子雜誌居然還有下載時限,逾時作廢。以銷售PDF 來說,本來有很多方法去保護版權,例如加上開文件密碼,都遠較把名字及電郵貼在每一頁為佳。

情況二,後來消委會索性取消 PDF 版雜誌,改為網站版,但設計極差,在瀏覽多項產品比較時,比PDF 或紙版更困難。還有,明明你買的電子雜誌(PDF 或網頁版),是按雜誌期數去訂閱,而非「看到飽」的月費計劃。從消費者的角度去理解,當然以為可以長期閱讀及之後下載該期,但以保障消費者權益為名的消委會,卻只容許消費者在限定期間(一年之內)瀏覽已付費的期數。而且由於是網站版,連儲存用作日後參考都不方便,索性不再買電子版。

我自問都買過不少面向消費者的電子雜誌,除了較為小眾的學術期刊之外,從來未遇過像消委會把用戶名字刻在每一頁文件上。到底一個以保障消費者為宗旨的公營機構,其出版物的目標讀者是消費者,還是當作小眾的學術論文,採用極為嚴格的版權保護?對於一本在便利店或書報攤也能隨手可買的雜誌,在比較其收費模式時,任何有理智的消費者而言(也是消委會一向推廣的消費者應有態度),當然是把《選擇》與一般雜誌相提並論,難度把《選擇》當成是技術文件或學術期刊來看待呀?

而在面向一般讀者群眾的電子出版物平台,從未遇過一個平台設置限時下載的限制,在任何電子讀物網站都聞所未聞,除非像執笠的簡體中文Amazon,但他們是執笠嘛。強調一點,消委會電子《選擇》是逐期購買,而非月費無限瀏覽的計劃。

如果是一般私營機構,當然是你想怎樣就怎樣了,但消委會是公營機構,本著保護消費者的宗旨,用著公共資源,但對訂戶在使用權限上諸多限制,與坊間大多電子平台都不同,更為嚴格。

到底當初要求設計這套系統的消委會高層,本身有否接觸過外界的訂閱平台?還是靠著一廂情願的奇想,去推敲版權保護的方法?還有,我之前需要找資料參考,逼著買PDF 版,即使事件早在四年前,當時已有較為強烈保護私隱的意識,乾脆使用一個只會在消委會網站使用的電郵及化名,萬一將來有人以此化名與我聯絡,必然是從消委會洩漏事件中得知該項資料。

至於為不同網站設置不同化名,看似複雜,但當然不需靠人腦記憶,需要的是一個軟件,叫密碼管理器。

照片:電子版《選擇》月刊,以前是用 PDF 格式,後來改為網站版。在PDF 格式的年代,會在每一頁刻上用戶的名字及電郵地址,用來保障消委會的利益。至於消費者的利益,我以實際有購買經驗的消費者角度去看,並不覺得受到保障。

原文網址:https://www.patreon.com/posts/89698648

▌[光合作用]作者簡介

薯伯伯為最早一批在網上連載遊記的香港人,多年來足迹遍佈歐、亞多國,在喜馬拉雅山麓、東南亞、南亞等地區生活。著有《風轉西藏》、《北韓迷宮》、《西藏西人西事》及《不正常旅行研究所》,分別在香港、北京及首爾出版。

最新內容

你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