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寶記

上星期,討論了「光榮革命」(The Glorious Revolution 1688-1689),與今次談的尋寶記,有密切關係。但要一探究竟,要有點耐性了解朝代更迭的來龍去脈。
我們記得威廉三世(William III)在1688年被英國議會邀請來英,推翻占士二世(James II),與妻子(也是占士二世的女兒)瑪麗二世一起成為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的共同君主(1689至1702)。1701年的《王位繼承法》(Act of Settlement)規定,英國王位只能傳給新教徒。
斯圖亞特王朝的終結
威廉三世沒與妻子沒有子嗣,當威廉三世死後,王位由瑪麗二世的妹妹安妮女王(Queen Anne)繼位。安妮女王於1714年去世,由於她亦是沒有後嗣,成了斯圖亞特王朝(House of Stuart)的最後一位君主。之後王位由其遠房親戚、自德國漢諾威一個貴族家族的新教徒佐治一世(George I)繼承,開啟了漢諾威王朝(House of Hanover)。
「光榮革命」的「光榮」,很大程度是它確立了新教徒的王位繼承權,並延續至今。但佐治一世登基後,支持被放逐的斯圖亞特家族的叛亂(或稱為起義?)仍不斷發生。
我們要明白斯圖亞特王朝歷史悠久,自1371年第一位斯圖亞特國王羅伯特二世(Robert II)登基,開啟在蘇格蘭的王朝統治後,就有占士六世(James VI of Scotland),繼位成為英格蘭國王占士一世(James I of England),令英格蘭與蘇格蘭共主邦聯:占士一世(James I)(1603–1625)和查理斯一世(Charles I)(1625–1649)雖然飽受批評,後者更被砍了頭,但始終有一群忠心支持者。
占士黨叛亂
由斯圖亞特王朝復辟(1660)後到光榮革命,至安妮女王,其實也是一位斯圖亞特君主。試問若因宗教理由而把王權送上,斷了整個王朝,支持者怎會那麼輕易就範呢?
有一群人就支持占士二世及其後裔復位,他們被稱為占士黨(Jacobites),為何要高舉占士二世呢?因為他不僅是天主教徒,還在即位後試圖推行宗教寬容政策,允許天主教徒和非新教徒任職軍政職位。所以這些「起義」是包含了宗教和政治兩種訴求的。
流亡法國、被蘇格蘭人稱為占士七世的的占士二世於1701年去世,在支持者眼中,王位的主要繼承人變成了他的唯一合法兒子占士‧法蘭西斯‧愛德華(James Francis Edward),即所謂的「老僭王」(The Old Pretender),其子則是「邦尼王子查理」(Bonnie Prince Charlie)。
第一次占士黨叛亂(The Jacobite rising of 1715年)是一次為恢復斯圖亞特王朝而發動的重大起義,但因為組織混亂、領導不力與英軍反應迅速,最終失敗告終。1745 年發動的「第二次占士黨叛亂」(Jacobite Rising of 1745),雖然一度佔領愛丁堡並進軍英格蘭,但最終於 1746 年的 「卡洛登戰役」(Battle of Culloden)慘敗。
藏於蘇格蘭高地的寶藏
說回寶藏吧。路易士不是特別貪財,只是教歷史時看過一齣紀錄片《The Lost Gold of the Highlands》,談這些「起義」時講到寶藏就特別興奮,雖未足以抵抗上文所說歷史所帶來的頭暈和眼花,但算有點甜品嚐嚐。
為何有寶藏呢?這是因為 1745 年的占士黨叛亂期間,邦尼王子查理在法國與西班牙尋求援助,前者提供了金幣與物資,來支援其軍事行動。1746 年,一批來自法國的金條(據說有 13 箱)就運抵蘇格蘭西部,打算用於繼續作戰,而王子最後於卡洛登戰敗後逃返法國,而這批金子據稱被藏匿或分散。
傳說中的「寶藏」由其追隨者藏於蘇格蘭高地的某處,如洛赫阿爾(Loch Arkaig)、阿德加爾(Airdgour)等,至今仍有歷史學者與業餘探險者相信金條仍藏於蘇格蘭高地的某處。
尋寶者
1753年,「老僭王」占士的秘書阿奇博爾德‧卡麥隆(Archibald Cameron),被派到蘇格蘭尋找失落的寶藏。然而,他在卡特琳湖(Loch Katrine)附近的布倫納凱爾(Brenachyle)秘密藏身期間被背叛了。出賣者他的,是臭名昭著的漢諾威間諜「黃瓜」(Pickle)。「黃瓜」本名約翰‧莫爾(John Murray),是漢諾威王朝在占士黨內部安插的雙面間諜,他長期滲透占士黨,暗中向政府提供情報,導致多次起義計劃被挫敗。正因為他的密報,卡麥隆被捕。他隨後被以參與1745年起義罪名起訴,並於1753年6月7日在泰伯恩(Tyburn)被判處絞刑及肢解,成為最後一位被處決的占士黨成員。
從此,再沒有關於這寶藏的消息,但根據一些紀錄,1850年代在附近的樹林中曾發現一些法國金幣埋藏的痕跡。若想尋寶,可以去蘇格蘭走走。
真的!在2020年,業餘考古學家在尋找從法國運送來的軍火時,在洛哈伯(Lochaber)一處廢棄的小農舍附近,偶然發現一批被認為屬於邦妮王子查理的火槍彈藥,當中包括215顆火槍彈藥、硬幣和鎏金鈕扣。
你或者說戰敗者的東西何足掛齒?但這倒令人更想從蘇格蘭的角度看英格蘭歷史呢。下次再談!
(圖:位於蘇格蘭Glenfinnan的邦尼王子查理紀念碑)
▌[英史補習班]作者簡介
路易士老師,移英港人。在港教通識,現於英國公立學校教歷史和地理。閒時愛讀書和遊山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