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氣氛
( 編按 : 此專欄內容均為真實處境,旨在反映離散對個人和家庭帶來的衝擊,以文字與大家一起走過荊棘。專欄文章經編輯在文字上修改處理,確保內文提及的人士身分保密。)
移民前後你家中的家庭氣氛有改變嗎?你察覺到家中的氣氛是怎樣的?對於不善於以說話來表達自己的小孩子,對於家庭氣氛特別敏感。 很多父母以為不在孩子面前吵架,孩子便不易察覺。 但事實上,父母不知道孩子一直很注視他們的一舉一動。
移民到新環境,父母可能還在找工作,甚至不打算再工作,一家人多了很多相處的時間。再者,或許也沒有太多的朋友及家人在身邊,大家也被迫親密起來,也不知是好事還是壞事,但至少父母及孩子也要適應一家人彼此的關係。
在相處過程中,往往也會把陳年舊事從地毯底翻出來。過往在香港生活穩定,生活條件也相對富足,很多問題也可以以金錢甚至是身邊的朋友家人幫忙處理,來到這裡卻要重新開始,更加考驗父母的合作能力,究竟他們是好拍檔或是倒對方米的「豬隊友」?
忙碌的女兒
8歲的小琪一坐下來,已急不及待告訴我父母是如何相處:「只要他們不作聲,我就知道有事將會發生。」我問她會有甚麼事發生?小琪故作神秘地說:「他們不是大吵大鬧就是大哭大叫,所以我最怕他們不作聲。」父母聽到孩子這樣說,不禁低頭不知如何面對。小琪卻一直很主動地繼續:「我一看到這樣,我便一直在他們身邊,爸爸時常叫我先入房,我就是不要。 你知道嗎?我們的房子有兩層高,我在樓上也聽到他們的聲音,我更要留下來看有甚麼要幫忙。」
聽到孩子這樣說,媽媽已經忍不住哭出來,爸爸則當作沒事的,著女兒不要多事。這樣的氣氛似乎已經觸動孩子的神經,她立時走到媽媽身邊,給她紙巾抹眼淚,然後每當爸爸想說話,她就幫忙打圓場,再做些讓媽媽發笑的動作,媽媽終於開懷大笑。媽媽說:「女兒就是這樣懂事,我們一吵架,她便幫忙調停。」爸爸也同意:「有女兒在,家庭氣氛也好得多。」
誰的責任?
小琪真的很落力幫忙,希望父母開心。但維持家庭和睦,不是父母的責任嗎?為甚麼現在卻成為孩子的負擔?更不明白為甚麼孩子可以為了父母,壓抑自己的不安,仍保持鎮定去緩和父母的關係,相反父母卻做不到?媽媽說:「我們沒有叫孩子這樣做的。 是她很愛我們,想我們開心而自發做的。」爸爸坦白:「我不想小琪做這角色的,但我跟太太就是相處不來。」相處不來,便要找方法處理,而不是讓孩子來「處理」呢。
問小琪喜歡這角色嗎?她說:「我不喜歡但我做得最好。 我不做,不知還有誰可以做。」要讓一家人開心快樂,家庭氣氛便是一個很大的指標。 如果回到家中,不是吵架、冷戰,甚或是步步為營,緊張得不知怎樣自處,這樣的氣氛,無論誰也難以忍受。
移民過程中,我相信一定困難重重,也不會是你看到別人臉書全是開心快樂的。事實上在這樣的挑戰下,當父母的更要好好相處,一起處理問題,讓孩子經驗及相信父母有能力解決問題,甚至在困苦中互相扶持。 做到這樣的關係,家庭氣氛才會變得輕鬆自在,各人的精神健康也會更穩定。為孩子帶來一個安全及溫暖的家,更是作為負責任的父母必須要做到的。
▌ [身心不適]作者簡介
英國註冊家庭治療師,喜歡探索關係中的糾結,破解情緒跟家庭關係之謎,透過臨床工作,展現各種家庭面貌,如何在挑戰中尋找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