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於不安

有人問,在英格蘭做言語治療師,是否比在香港舒適?會準時收工?不會寫報告寫到手軟?

我的答案是:時間安排和作息的確是比香港人性化,也準時收工,但報告和文書工作不會少(其實要求可能更嚴緊、量會更多)。

或許曾做助人專業的香港朋友,如教師、心理學家、治療師也會有類似的感覺,就是這兒高舉對受助人的權利,所以若未完全理解這兒的人本想法,做教師、教學助理或入校的專業支援同工,想必會對接觸的SEN兒童/青少年心存畏懼,交流和教導期間步步為營。不過,若能不太快對有身心障礙的學童下結論,一步一腳印,讓SEN學童/青少年因我的同行體現作為一個人的權利和價值,不僅得到彰顯也能被真正看重,那種畏懼感自然會減少,工作亦能更投入。

於我,從少年人的反應中,我學到的更多。我或許透過不同的實證方法,有條理地提升他們這樣那樣的溝通技巧;但學生言行給予我的,有時更是有著醍醐灌頂的感受。

勇敢說不

還記得一位同學T,祖家是非洲一多難之邦。10來歲、沒有口語能力的自閉和過度活躍症兒,更是從小就跟家人以難民身份來到英國,接著住過不同的寄養家庭,也經歷創傷。T在這寄宿學校已有幾年時間,非常喜歡跟人互通,與他做訓練不愁冷場或欠缺反應。不過,相處了兩個月,發覺T雖然用其輔助溝通軟件(Alternative Augmentative Communication Device, AAC)與筆者有來有往,但凡遇到一些活動或食品、玩意,即使非其所好(甚至是不喜歡),T都依然用手語落力說好。例如,有次試食不同的食材,讓他形容一下味道,喜歡抑或厭惡,T即使嗅到荽茜或嚐到檸檬時面有難色,甚至動身想「走佬」,但T仍然用手語答我「喜歡」、「it’s nice/good」。

跟服務宿生的資深護理員討論,她說或許T以往曾因為向大人說不,又或因為流露出不滿和不快,以致被大人重重的責罰甚至傷害,所以他明明是不喜歡一些活動或東西,但可能不想令成人不快,甚至再次離開他,所以凡事「正向」,在他的字典中抹掉了「差、壞、不好」的字眼。

我對嚴重自閉兒的認識和經驗也不夠,請教督導,她建議我慢慢在其溝通的視覺提示中,將負面的字眼改一下,變得中性一些,再多點向他示範,遇有不喜歡的東西是可以說不的,是會被尊重的,不會因而被拒諸門外…… 因事制宜,調整策略,從來都是言語治療師要每天學習的。但我更想到,T的心態和「正向」,其實比起在我身邊的所謂正常人,可能已不算甚麼。我也認識不少的孩子,因為怕家人不快,因為怕被批評為任性、怕被親人非議,也過度習慣凡事「Say Yes」,漸漸連自己的喜惡也越發模糊。要勇敢說不,對T也好,對我而言,從來也不容易。

預期之外的轉變

又有一位學生少女B,能用的詞彙不多於三個字,用圖像跟她溝通也需要長時間密集的訓練。最棘手的,是她的興趣亦非常狹窄,活動流程即使有少少的轉變,對她來說也仿如翻天覆地的變化,很難接受。當遇到轉變,她可能會坐立不安,或會尖叫或會蹲著大哭,因為要她接受預期以外的改變實在太難。

有一次,B來到治療室,我按之前她習慣的流程,先播放她愛的《冰雪奇緣》音樂,再跟她盪鞦韆和其他的活動,從中示範常用的用語。可是,播歌時發現原有的CD不見了,被換了另一隻碟。女孩找來找去也找不到至愛音樂,自然不會let it go。她站在原地尖叫,向來喜歡鞦韆的她只懂對著CD Player哭叫。我惟有強鎮定,找尋CD……突然,唱機傳來一首搖滾味濃的「Best of Both Worlds」! 那一刻,我看到B慢慢停了哭鬧,她雙腿蠢蠢欲動。那刻,我就follow her lead,跟著拍子和B一同跳舞。看到她笑了、跳了,我也感動了。大媽跳舞,慘不忍睹,但樂上心頭,反正B女接受,我也不會尷尬就是了。

令人眼紅的老生常談

昨天,我以治療師身份為學校的SEN支援同工進行全天培訓,這也是我首次在英國以這專業身分訓練別人。為了有更好預備,我特別重讀一本有關社交故事(註1)策略的書以取靈感。萬料不到當中一個社交故事的範例令我眼都紅了。那故事題為「Theory About Change」(關於轉變),節錄如下:

Here’s a theory: Expected and welcome changes are the easiest. Unexpected and unwelcome changes are the most difficult. (轉變的定理:預期之內和正面的轉變是容易適應的。預期以外和不受歡迎的變化,是人難以接受的)

For many people, changing from one day to another is easy. People go to bed expecting a new day, and welcome it the next morning. For many people, expected and welcome changes are the easiest for them to handle. (對很多人來說,由這天變到另一天是容易的事。人們睡覺,預期醒來會是新一天,並很期待翌日來臨。對這些人而言,預期中的轉變,是最易於應付的)

Unexpected changes are surprise. Some surprises are nice. For example, seeing a rainbow after it rains. Unexpected but welcome changes are often good surprises.(出乎意料的改變教人吃驚。有些是令人愉快的驚喜。例如雨後見彩虹。出乎意料但又令人愉快的轉變,都是驚喜)

But some unexpected surprises are unwelcome. A flat tire on a car is an unexpected and unwelcome surprise. Unexpected and unwelcome surprises often mean that people have to do something that they’d rather not to do. Unexpected and unwelcome surprises are the most difficult changes to handle.(不過有些出乎意料的變化是不受歡迎的。路上車軚漏氣就是預期以外的倒霉事。這些事代表人們被迫要處理一些他們不想出現的事。出乎意料和不受人歡迎的突發事,是人覺得最難應付的)

這些都是老生常談,但如此鉅細清晰地鋪陳出來,又叫作為新移民的姑娘,有種難以形容的感動。我的學生,可能因午餐選擇沒有了常吃的菜式而抓狂;而我,也試過萬料不及要拿起幾年前放下的鑊鏟而坐立不安。心中掛念的朋友,也因為出乎意料的惡臨到叫家人離散,即使人身安全,但抑鬱這不速之客常來到訪。忽然覺悟,我和他和學障兒,有一點非常相似:我們都在每天每刻,窮一生之力,學習安於不安。

陰雨天一瞬間放晴,突如其來的春意,預期之外的天氣變化,見得多,就明白世事常變實在是預料之中。

跟著少年人的興趣走,也不忘想推銷自己的嗜好給學障少年。例如用我愛的粉彩作為言語治療活動。

註1 :

社交故事(Social Story)是美國Carol Gray原創的自閉症介入方法。其目的就是為了增進自閉症兒童對社交情境的理解。 自閉症兒童會有哪些學習特徵或困難? 不擅於鑒貌辨色,理解別人的表情、舉止、想法來得悉背後的意義,導致理解社交訊息出現偏差。 較難掌握主題和整體的意義,只注意局部和瑣碎的部份,因而難於理解社交處境的重心,不會從日常與人的交往和觀察學習恰當的社交行為模式。

▌[英倫筆端]作者簡介

育有一子一女,與丈夫子女定居英國,在特殊學校任言語治療助理。曾任記者、時事節目主持、政策研究員、特區政府局長政治助理。及後進修並成為言語治療師。

 

最新內容

你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