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外語,尋回初學者之心

有年歐遊,火車偶遇巴西作家與美國遊客,言談之際,遊客好奇問作家著作的「title」。巴西作家不諳英語,困惑此詞,遊客反複唸著:「What’s the TITLE of your book?」作家仍茫然,遊客語塞,不知從何表達。我不禁插口道:「What’s the NAME of your book?」把 title 改作 name,巴西文人立時明白。

母語為英者,未必理解「title」及「name」之微細分別,學外語者則能通其易,知如何掌握以淺白用詞,表達相同意思,使對答簡明。

我喜歡於旅行前略學當地外語,不必正經報讀,聽聲音教學已足。啟程前一兩周,每日費半小時聽錄音(如 Pimsleur 等),學會極簡對話,不冀流暢溝通,偶以當地語待人,尊重他人而獲他人尊重。

雖曾學過多種語言,今不便逐一列舉,一則不少只識幾語,二則大抵忘記得一乾二淨。或問學而忘之,學有何用?因重視過程,非以結果論得失。

 

如尋回初心

有如食後忘餐,仍能享受用餐之樂,未聞有誰以為食過不忘才算珍惜;識人亦然,或忘人名貌,重逢如新,不代表往昔虛度;讀書亦然,讀後忘記內容,然閱讀過程心滿意足。若以為過目不忘才有讀書意義,大多非好讀書之人。若以為學習外語必字字緊記,估計無習外文經驗。享受當刻已足,且不經意間潛移默化,有如暗香疏影,始終留下痕跡。

仍記得遊印尼十餘日,與船夫能以簡單印尼語於碼頭問路講價;又曾於伊朗清真寺,聽伊瑪目戲答一句波斯語,剛好學過,聽得明白,能與眾同時同步大笑,沒翻譯延時。即使忘卻箇中用詞,然體驗卻銘記於心。

學習外語有如尋回初心,所謂「初心」(日語為しょしん,shoshin),即初學者之心。如禪師鈴木俊隆所言,初心本自足,修行之旨也。其質樸無知,空空如也。抱持初心,時刻接受,時刻發問,敝開心扉,不畫地為牢,不囿於習,永遠新手。若僅將「初心」略解初衷,猶執字面而不深究,如童子臨帖,小學雞查字典,失其精髓。

學習外語,以新耳聽世界,如返內在童心。

照片:納木措一餐廳東家之子,名叫 Sonam Paden,攝於其一歲時,眼眸盈以好奇,即為初心。拍攝日期為 2017 年 9 月 29 日

連結:https://www.patreon.com/posts/99895726

▌[光合作用]作者簡介

薯伯伯為最早一批在網上連載遊記的香港人,多年來足迹遍佈歐、亞多國,在喜馬拉雅山麓、東南亞、南亞等地區生活。著有《風轉西藏》、《北韓迷宮》、《西藏西人西事》及《不正常旅行研究所》,分別在香港、北京及首爾出版。

最新內容

你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