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就是要談政治

來英港人越來越多,在不同的群組偶爾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很多家長,對子女的上學、學術超緊張。或許因為在港的經驗所影響,故群組常傳來關於學校通告、或深覺孩子上學沒多寫幾隻字,在組內問有沒有補習老師等。有一次,跟一些家長聊天,推薦新成立的新聞平台的紀錄片,指可以親子同看,了解香港發展情況。但最關心學校有沒有功課的人士,就明言:「我想阿女專心讀書,放暑假再睇吧。」也有一些人覺得政治很污穢,說不得。早前,約翰遜突辭英揆一職,家長們都有些議論,惟獨一位出淤泥不染的家長,拋下一句:「去到邊度,政治都咁污糟,爭權奪利,我唔想知。」

這種說話,這種思維,似曾想識。聽到都不禁搖頭,惟望子女跟父母想法不同,視野闊些吧。其實英國中小學教育宗旨和學習方式,並沒有將學業和公民身份建立、關心社會的態度對立起來。

英國公民教育的四個堅持

留意英國中、小學的資料,公立也好、私立也好,都會介紹其課程設計定必以推廣和深化「英國基礎價值」,即 “fundamental British values”,包括民主、法治、個人自由、對持不同信仰或信念的人/社群彼此尊重和包容。其實這英國教育部的「四個堅持」是2014年的產物,沿於當時英國重現零星的恐怖襲擊,涉及移居英國多年甚至在英出生之伊斯蘭原教旨信徒(當然,亦有本地論者指四大價值沒有空間反思帝國主義和殖民污點,或者涉嫌歧視伊斯蘭信仰,有興趣朋友可看UCL學者Professor Carol Vincent的研究)。教育部自此以後更就每個分齡學習組別(如Key Stage 2(KS2)是指Year 3至Year 6學生)制訂公民教育指引。

做人阿媽,自當特別關心自家。子女入學後分別就讀Year 5(小學五年級)和Year 9(中三)。所謂公民教育,政府指引如何實踐?我以孩子的學習經歷嘗試形容,但因為各學校、老師的方法和處理各有不同,教學資源大把,但落實方法並沒有一本天書要教師死跟,所以一家之言,不能概全。

小學培育聆聽不同意見

先看高小學雞。Key Stage 2指這個階段的教學目的,包括為學童日後擔當活躍公民的角色作出預備(Preparing to play an active role as citizens)。這時期的課程並不是硬塞國會制度、君主立憲、不成文法等的知識入課堂,反而是培育孩子習慣聽不同意見、材料,然後就時事或校內的計劃、活動一同研究、討論。解難方面,又提到要讓學童能分析不同策略、作決定和解釋自己的選擇。還有何謂民主,民主的基本元素是甚麼。簡而言之,是培育包容、表達和聆聽不同意見的民主質素。

女兒就讀的小學,每周班主任都跟學生討論一單新聞。像幾個月前,英超賽事進行得如火如荼,學校就選了一條跟足球員有關的新聞,在師長引導下討論。還記得中國足球國家隊2021年12月禁止球員紋身,為要向球迷和青少年作好榜樣的消息嗎?Year 5的同學就討論:這道禁令,有甚麼好處和壞處?球員紋身,為何會影響在青少年心中的印象?足球員最重要不是踢好足球和有球品嗎?若不能紋身或要將紋身剷走,你是球員的話會有何感受?會為了繼續踢國家隊而遵從嗎?最近,皇家郵政宣布會加郵費,究竟對同學有沒有影響?還有沒有人郵寄信件?也成為今個學年結束前的Global News題目。

中學生學習議會政治民主選舉

KS4的初中生,學習目標包括議會民主及英國的憲政安排,權力如何制約,行政、立法、司法及free press第四權的重要性。英國和其他有民主選舉的地區,選舉方法和制度的不同。又是那句,同學並不是把成份議會史硬啃(因為我都試過啃到消化不良),而是把悶極的議會拉近青少年。

今年三月,老師邀請了一位上議院議員到學校分享,同學們聽到The Lord雖然不是民選,但他以往對國家和公民社會有何貢獻,而現在上議院的權力雖然遜於民選MP組成的下議院,但在立法過程有甚麼作用?他如何把倡議帶出社群?阿媽除了Lord Patten,對現屆的上議院議員所知不多,但知道有幾位心繫香港,在議會鍥而不捨提醒關注香港的人權狀況的,也是一例。

少年覺得最特別的,是「有嘢收」。放學時,老師派發了一份假文件給學生,扮事頭婆給議員的委任狀。男孩子有時都低BB,易滿足得很,見到張A4紙有Lord Sky of Hong Kong(見圖1),整晚都嘴角帶笑。虛榮啊…

圖 1:A4紙有 Lord Sky of Hong Kong

特殊學校又如何培育不同能力的小公民?我任職的學校,每周也有Voice of Students環節,最近的論題是 “Why should we follow rules? What are examples of good rules and bad rules?”。有老師分享,有同學覺得學校好多 bad rules,包括要穿校服,引起大家熱烈討論,最後同學們想起可能要花很多時間選穿甚麼,又有同學說自家沒有幾套衣服可選,結果大家接受穿校服是目前大多數同學認為合適的做法。

移民家長 與孩子一起學習當地政治

由於對有嚴重學障的孩子而言,單靠講解和文字未必能理解社會要聞,因此特校也注重透過圖畫、符號說時事。網上有很多有心教育網預備了很多具創意的資源,協助備課也可能沒有頭緒的老師。上月瀏覽一個資源網,竟然看到一則圖像新聞叫 “Jumbo Restaurant Capsizes”!珍寶沉船竟成為入校的國際新聞!祖家被紀念,心感振奮之餘,也欣賞這則敍事:珍寶沉船的經過,這船是香港的標誌,英女皇和湯告魯斯都曾為座上客等。不過,最後一句「事件尚在調查中」(There is now an investigation into what happened.)(見圖2),我覺得似我的期望多過是事實… 除非唔係。

圖 2:「事件尚在調查中」(There is now an investigation into what happened.)

怎樣教公民教育,本身就是在地的公民教育。在Young Citizens平台,這樣評論「價值教育」:

“Values won’t be assumed because schools demand they are, particularly if they are very different from those at home experienced by students; so arrive through mutual exploration, critical analysis and understanding.”(意譯:學校不能假設師長要求的就自動成為學生明白的價值,尤其是學生在校外經歷的可能與學校所教的不盡相同。惟透過一同發掘、批判分析、討論理解,才可達致各人認同的核心價值。)

政治,從來都是眾人的事。教學生關心眾人的事,並不污穢,也不是八卦,不需迴避。更重要的是,作為新移民家長的你和我,也願意跟孩子一同學習,珍惜作為公民的自由和義務嗎?

資料來源:

https://www.youngcitizens.org/resources/citizenship/why-teach-citizenship/
https://www.goodreads.com/book/show/43067307-tea-and-the-queen
https://symbolworld.org/

▌[英倫筆端]作者簡介

育有一子一女,與丈夫子女定居英國,在特殊學校任言語治療助理。曾任記者、時事節目主持、政策研究員、特區政府局長政治助理。及後進修並成為言語治療師。

最新內容

你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