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國需辯證矛盾 守護香港宜謹慎理財

踏入2024年,過去一周較矚目的政經要聞有兩則,其一是北京的人大會議,任命海軍原司令員董軍為國防部長,同時撤銷九名軍方高層的人大代表職務;其二是特區政府公布,現財政年度首八個月錄得1641億港元赤字,前財政司長曾俊華表示擔憂。此外,中外媒體有大量對2023年的回顧與對2024年的展望,其中關於中國的部分看來頗為矛盾,中國正變得更強,抑變得更弱,吊詭地同時並存。

董軍為國防部長

原國防部長李尚福突然失蹤,其後被撤銷職務,防長一職懸空兩個月後才填補,大批火箭軍及裝備部門將領被整肅,這現象在中國政壇甚為罕見,引起外界關注重視。尤其特別的是,原國防部長李尚福是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的親信,在習近平取得第三個五年任期、掃平黨內江派、團派等制約勢力後才擠身權力中樞,不到一年便突然倒台,同時火箭軍與裝備部門大批將領遭整肅。從信任官方的角度解讀,這反映習近平的反腐運動永不止息,消除了非習派系後,矛頭自然轉向嫡系;從懷疑官方的角度看,這突顯了中共高層仍然存在尖銳的政治矛盾與權力鬥爭,以致習近平寵信的外長秦剛和防長李尚福不到一年便中箭墮馬。無論從信任或懷疑的角度分析,共通的客觀事實,是中共高級官員難免人人自危,中國政壇陷入了暗湧不斷的政治不穩定狀態。

外國媒體對北京「破格」任命海軍出身的將領當國防部長,普遍認為是出於實際需要。因為習近平與美國總統拜登在三藩市會晤後,中美兩國的軍方高層溝通機制恢復,兩國防長要經常對話,而中美兩軍的潛在矛盾,有擦槍走火風險的,主要在東海、台海與南海,因此美媒認為,海軍出身的董軍當中國防長,有利於管控美中軍事衝突。這個分析是否兌現,相信很快便能驗證,因為近月來中國與菲律賓在南海的船隻衝突不斷,美軍艦隊若非忙於對付威脅紅海航運的胡賽武裝勢力,應頻繁出現在南海一帶;而在台灣大選後,中國在台海一帶的軍事行動和演習,也會吸引美軍艦隊靠近,這些近距離軍事對峙,對美中兩軍高層是嚴峻考驗。

冰火兩重天

除了高層人事變動,中國最受外界關注的,是經濟表現,不少媒體借新年來臨的機會,對中國經濟作深入的回顧與前瞻,在這些長篇分析裡,經常出現的是「冰火兩重天」的矛盾現象,一方面是冰封似的經濟蕭條,股市樓市不斷下跌,消費、投資和貿易三大增長引擎都疲軟乏力,外資大規模撤走資金和人才,令人看淡中國經濟前景;另一方面,中國某些領域的表現卻非常出色,例如汽車生產出口,取代日本躍居世界首位,電動車出口增長尤其強勁,比亞迪的海外銷量於2023年最後一季超越Tesla、受美國排擠打壓的華為通訊也走出困境,恢復巨額盈利、中國生產的高端芯片,也在美國嚴厲防堵下持續發展,這些現象令外界無法忽視中國經濟的爆發力。

其實,這些看似矛盾的經濟表現,背後有著共同的結構性因素,就是中共政權的一黨專政與舉國體制。北京最擅長的事情,就是制訂一套指揮宏觀經濟發展路向的戰略,然後集中全國的經濟及人力資源,盡開一切政策綠燈,加上對國際的外交影響力,務求實現黨中央訂定的戰略。

這套方法過去在很多領域取得過成功,例如2008年北京奧運取得大量金牌,高速鐵路建造規模領先全球等,但隨著中央集權達致頂峰,中共黨內可聞的異見與可見的派系被消滅,失去一切內部制約的舉國體制便不斷失靈,經常因為方向偏差、用力過猛、判斷錯誤或應變失策,而造成大大小小的危機,調控宏觀經濟變得異常困難。

本港吸引力

在香港方面,聖誕及新年假期間最矚目的,是估計逾二百萬人離境度假,或赴日韓等地旅遊,或北上內地消費,以致香港市面相當蕭條,店鋪食肆叫苦連天。這個現象恐怕不是純粹假期的產物,而是由於美元強悍,人民幣和日圓持續貶值,令離境消費吸引力大增,這是會持續的、源於結構性因素的趨勢,年末的長假期只是突顯了這個趨勢,香港本地消費市場需作大幅變革,才能重拾競爭力。媒體報道指,特首李家超上京述職時,建議中央放寛內地居民來港自由行,促進本地消費,這事若能落實,對香港消費市道當然有幫助,但香港販賣的東西若失去吸引力,就算旅客數目增加,成效也相當有限。相比之下,吸收內地專才來港工作與居住,對促進經濟效用較大,成果也較持久。

特區政府財赤

另一則引人關注的香港新聞,是首八個月政府財赤高達1641億港元。前財政司長曾俊華在個人臉書專頁上發表新年感想,說:「展望2024年,情況預計會更壞,尤其係經濟方面。經過幾年疫情打擊,香港嘅公共財政狀況令人非常憂慮,我諗當局唔能夠只係諗方法增加收入,因為可行嘅方法當然唔會多,而每個方法,亦會對一部分市民,帶嚟莫大嘅痛苦,反而我哋要好好調整支出,唔係香港遲早要借貸度日,呢個係萬萬不可。我覺得更重要嘅係,香港作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我哋一定要修好對外關係,我唔係講外交,因為呢方面係中央嘅責任,而係要改善外國人對香港嘅觀感,重整香港作為貿易物流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嘅地位,因為呢兩瓣,向來佔香港 GDP 嘅最大部分,搞番好呢個環節,搞好番我哋嘅日攤,夜攤就自然會好,唔好畀人作為取笑話題嘅『遺址論』變成事實。我哋同時要做好創新方面嘅工作,喺教育方面盡快作出適當嘅調整,令我哋嘅年青一代,學習到生活喺21世紀所需嘅知識同技能。」

曾俊華這番說話,特區政府的政治新貴們也許覺得不中聽,但非常實用。

▌[守望]作者簡介

劉進圖生於香港,七零年代入讀善導小學和九龍華仁書院,學會追求良善、自由和責任。八十年代初進香港大學唸法律,思考社會公義。八十年代末加入新聞行業,先後任職於《信報》及《明報》,切身體會「無信不立」、「兼聽則明」。2014年2月遇襲受傷,病榻上總結心願:「真理在胸筆在手,無私無畏即自由」。

最新內容

你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