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

兩個人移民,大多數想像是一對夫婦的組合。我遇到的二人家庭,除了夫婦,還有父子、父女、母子及母女,這些組合的出現也有著不同的原因。

有的原因也是很簡單,家中誰想移民,就一起出發,不想走的便繼續留在香港生活,就這樣簡單的決定。

Michelle 的媽媽很想離開香港到外地過新生活,但爸爸及妹妹卻不願意離開, 結果順理成章,Michelle跟媽媽一起移民去了。Michelle說:「就算媽媽不走,我也會自己離開,既然她想走,我又覺得一齊走也是好事。」在準備離開的時候,大家也沒有想太多,爸爸只是說他會考慮過幾年或會過來,著Michelle先跟媽媽一起出發。 至於妹妹,只是覺得沒有必要離開,不想改變也不要改變。

我見到Michelle的時候,她已經來到英國約一年有多,生活已經上了軌道,但跟媽媽的關係卻愈來愈差。 Michelle 說:「我覺得自己好像被困住,我不想照顧媽媽,但我知道沒有我,她一定搞唔掂。」我鼓勵Michelle邀請媽媽一起出席面談。 最初Michelle怕媽媽不接受,結果媽媽卻欣然答應。

角色上的改變

她們一起到來,媽媽說:「我有很多說話想跟Michelle說,只是不知道怎樣開口,每次想講的時候,她又好像不耐煩,我也不敢多說。」媽媽這樣一說,Michelle便無名火起:「我哪有不耐煩,你問來問去也是同一個問題,我覺得要照顧你,很大壓力。」媽媽隨即回應:「我又沒有要你照顧,我自己應付得來。」Michelle即時放棄不想再說下去。

我問她們的關係從哪時開始變成這樣子。媽媽說:「在香港的時候,我是自己去買餸,照顧大家的起居飲食,來到之後,英文不好,很多事也要Michelle幫忙才可以做得到。我不想靠她,結果卻愈要依賴她。」Michelle的媽媽從一個照顧者的身份,一下子變成了要被女兒照顧,當然感到很不自在;Michelle則由被照顧者,變成要照顧媽媽。大家在角色上的改變,在未適應的同時,感到不知如何面對,也令雙方關係緊張起來。 Michelle聽到媽媽這樣說,她便想起自己的情況:「我給自己很大壓力,怕把你(媽媽)照顧得不夠好,所以你的一句說話,我會很敏感。」

兩母女開始分享自己在這一年間的相處,當中有笑有淚,也開始明白雙方的困難。但她們可以怎樣走下去呢? 在面談過程中,我們開始討論她們在家中的新角色,也開始訂立新的界線,更重要是不要忘記這個家還有爸爸及妹妹他們雖然不在身邊,但也是這個家的一份子,也要他們一起參與及處理因著移民帶來的改變。

Michelle跟媽媽仍然有爭執,但已開始懂得如何處理大家的矛盾,學習共存。 這個過程,也讓雙方重新認識大家,為未來而努力。

圖片:123rf.com

▌ [身心不適]作者簡介

英國註冊家庭治療師,喜歡探索關係中的糾結,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