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榮革命有幾光榮

在英國待久了,染上了說話有些誇張的習慣,什麼都「absolutely」,至少也要「great」,說「okay」好像不太okay。有次坐地下鐵聽一個媽媽給孩子預告生日會有什麼吃(是,說了至少十個站),她形容薄餅很「massive」,我就想像其實有多大呢,可能只代表可以吃得飽……。
將這個「把誇張修正」的演算法運用於歷史研習,就令我想問一個想問很久的問題了,那就是「光榮革命」到底有幾光榮?
什麼是「光榮革命」
先說什麼是「光榮革命」(The Glorious Revolution 1688-1689)。查理斯二世( Charles II)在登基25年後於1685年去世。我們記得查理斯二世是內戰後的君主吧?他的統治算是相對穩定了,但查理斯卻沒有做好君主要做的事,就是找繼承人,這又引起大混亂。他的弟弟占士(James II)繼位了,卻沒有站穩陣腳,因占士皈依天主教,允許天主教徒自由地進行宗教活動,他還任命天主教徒擔任高級官員,這當然是推動天主教了。
當占士有了兒子後,人們就擔心英國會走回羅馬天主教的舊路,新教陰謀者開始策劃行動對抗占士。他們聯繫了占士的女婿、在荷蘭的奧倫治親王威廉(William of Orange),最終使威廉於1688年登上英國王位,成為威廉三世(William III)。新君主隨後同意了一項宗教協議,該協議實際上確保了天主教徒永遠無法再次掌握英格蘭的政權。
大多數歷史教科書將「光榮革命」描繪為無血的革命,這場所謂「革命」之所以被稱為「光榮」,是因為隨後權力相對和平地從君主轉移至國會。威廉似乎是一個無求無慾,一心一意來拯救英國的大好人。英國歷史學家湯瑪士‧巴賓頓‧麥考利(Thomas Babington Macaulay)於1849至1861年間所著的《從占士二世即位的英格蘭歷史》(History of England from the Accession of James II)就讚揚這場革命是「對我們古老權利的捍衛」,避免了19世紀發生一場「破壞性的革命」。這是輝格派(Whigs)對光榮革命的標準觀點,他們認為這是對英國人民自由權利的再次確認。
故事的另一面
但另一個觀點,則把威廉登上英國王位視為一場由現實政治與其個人權力慾望驅動的「荷蘭入侵」。它本質上是由另一個歐洲強權——荷蘭共和國——對英格蘭進行的外國入侵。英格蘭流血少,但對愛爾蘭與蘇格蘭來說,則完全是另一個故事。
首先,威廉並非那麼被動地等待邀請來英國。是的,七位貴族在1688年6月30日聯名寫信給威廉,承諾若他帶兵到英格蘭對抗占士,他們將給予支持。但威廉早在這封信寄出之前就已開始籌備對英格蘭的軍事入侵。這封信的主要功能其實只是宣傳工具,將其軍事行動包裝為一場「仁慈的使命」。
威廉為這場入侵所集結的軍隊包括43艘戰艦、4艘輕型護衛艦與10艘火船,護送400多艘載有2.1萬名士兵的運兵船。總體而言,這支艦隊規模是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的四倍。全副武裝說和平,也太「搞笑」了吧。
威廉於1688年11月5日登陸英格蘭德文郡(Devon)的托貝(Torbay),是預備了要打仗。占士就部署軍隊準備保衛英格蘭,他在亨斯洛荒原(Hounslow Heath)所駐軍隊人數達2.5萬,實際上比威廉的部隊還多。只是占士軍隊持續出現倒戈現象,才造成了威廉「兵不血刃」假象。
說回愛爾蘭與蘇格蘭,許多在愛爾蘭的天主教徒支持占士二世,視其為恢復天主教權利的希望。這導致了威廉與占士支持者之間的戰爭(1689至1691),這包括重要的波因河戰役(Battle of the Boyne , 1690)和利默里克圍城戰(Siege of Limerick)。當地新教徒無視《利默里克條約》(Treaty of Limerick ,1691年10月3日)中對天主教徒的寬容條款,轉而建立了對土地與政治權力的壟斷。條約原意是保證天主教徒宗教與財產的權利,但條約簽訂後,新教徒完全不遵守,反而實施懲罰性法律(Penal Laws),徹底壓制天主教徒,限制他們持有土地、擔任公職、受教育、甚至自由敬拜。
在蘇格蘭,高地許多部族與保王派支持占士二世,即「占士黨人」(Jacobites),反對威廉與妻子瑪麗的即位。這導致占士黨叛亂(如1689年的基拉克蘭戰役),成為後續一系列蘇格蘭占士黨起義的開端。
「光榮革命」也為英格蘭在蘇格蘭擴權提供了契機,促使1707年《聯合法案》(Acts of Union)最終形成聯合王國。這一過程削弱蘇格蘭主權,也為後來的文化與經濟邊緣化埋下伏筆。對於愛和蘇兩國,失權利、失主權,何來光榮?
登基之後
革命也並未真正限制議會的權力,也未建立具有法律保障的憲政架構。因此,1716年的《七年法案》更破壞了1694年《三年法案》的條文,促成輝格黨少數統治的長期穩固。
《三年法案》規定每屆國會的任期不得超過三年,並強制要求定期舉行選舉。後來3年延長為7年,選舉頻率大幅下降,民主成份當然大跌了。
不得不提,威廉三世在位期間,還促進了奴隸制度的發展。1698年,英國終止了皇家非洲公司(Royal African Company)對奴隸貿易的壟斷,更多的私人貿易商和公司得以參與奴隸貿易,進一步擴大了奴隸貿易的規模。對於英國大西洋帝國的非白人居民而言,光榮革命所帶來的並非自由的擴展。
不用「光榮革命」這詞,可以怎樣稱這歷史事件?僅供選擇︰1688年革命、威廉與瑪麗的革命、英國革命、占士二世被推翻事件、1688年政變、荷蘭入侵、威廉三世登基事件。
歷史,往往是勝利者書寫的。
▌[英史補習班]作者簡介
路易士老師,移英港人。在港教通識,現於英國公立學校教歷史和地理。閒時愛讀書和遊山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