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朝君體也相同

英國執政工黨提出移民定居年期要求從5年延長為10年,雖然未有說明BNO簽證持有人會否受影響,亦未知何時才會生效,但已引起移英港人廣泛關注。早前保守黨亦曾提出移民制度改革,雖然澄清建議不適用於於BNO簽證,本欄當時已指出不能對後續政治影響掉以輕心,結果僅僅三個月後便見到執政工黨跟進。

早點看破免站錯隊

回想當保守黨提出建議的時候,一些移英港人以「反正保守黨又不是執政黨」來自我安慰,但從宏觀來看已經敲響警號。英國社會整體向右轉,極右的改革黨在民調和地方選舉中節節勝利,保守黨要回應,工黨同樣也要回應。各黨的具體建議或有分別,但在社會大勢之下,朝向收緊恐怕是大勢所趨。

一些移英港人雖然自己也是移民,卻支持限制移民的政策,甚至是極右的改革黨,通常提出的理由都是認為自己是「模範移民」,改革黨反對的是破壞社會安寧的「非法移民」,並會拿出該黨的政綱佐證。每次看到這些討論我都感到十分奇怪,畢竟這些港人移英前在香港又不是未見過選舉,政客在選舉前後說一套做一套應該不會陌生,許多政黨總會在選舉前「溝淡」某些極端政見,當選後才故態復萌,這在香港也屢見不鮮,為何到了英國卻又能對這些選舉語言如此受落?

且看大西洋彼岸,特朗普當選前也得到某些少數族裔社群的支持,到要承受他當選後的鐵拳時已後悔不已。現在特朗普政府的排除移民政策已擴展到持有合法身份的移民,甚至是綠卡持有人。當然,他們每新增一批針對的對象,總會找到某些說詞來支持。只是當被針對的範圍越來越廣,拿着「模範移民」的幻想以為自己可以免疫,未免有點自欺欺人。如此類堆,千萬別以為英國工黨限制正規移民是搞錯對象。不,他們非常清楚他們在做些什麼,因為他們非常清楚選民底裡想要的其實是什麼。政治語言都分「前台」和「後台」,人前說一句,人後又說另一句,早點看破也就少一些機會站錯隊。

不安情緒的出口

移民政策評論有「薛定諤的移民」這比喻,諷刺反移民政客說詞表面上的前後矛盾。「薛定諤的移民」來自物理學思想實驗「薛定諤的貓」(Schrodinger’s Cat),意謂按量子力學理論,實驗中的貓會荒謬地同時存於生存與死亡的疊加狀態。

而在反移民政客的說詞當中,移民則總是同時「太懶散」和「太勤力」:傳統反移民的說詞會批評移民虛耗社會福利,沒有對社會作出貢獻,甚至視為安全隱患;但別以為奉公守法積極向上天天加班工作就會被視為「好移民」,因為這時候你便會變成拖低人工及期望、競爭工作機會的對手。就算你兩者都不是,用自己的積蓄安安靜靜過退休生活,抱歉仍然未能免疫:因為你的存在就佔用了空間,可以怪你的出現炒高了房價。總而言之,沒有一個移民是無辜的。今天未說到你,不代表以後就不會說到你,他朝君體也相同。

這不是說反移民的一方就必然沒有道理,而是對移民的排斥後面有其時代結構,政客或傳媒提出的理由只是合理化的工具。拿着這些說詞去支持反移民政策,恐怕沒有對正問題源起,最終亦傷害自己的權益。那真正問題的源起是什麼?不同立場的學者有不同看法,但有一點肯定不容忽視:過去數十年的全球化無論在一國之內或是國與國之間都造成了巨大的貧富差距,社會底層日感朝不保夕。這些不安情緒總要找出口,而沒有完整公民權的移民是最容易被針對的目標。

無論今次工黨的建議最終會否影響到移英港人,各家自掃門前雪也不應該是合理的應對態度。早點認清移民很可能只是某些宏觀現象帶來的社會問題的代罪羔羊,則早點可以和其他移民社群團結起來想辦法導正問題。否則,當其他移民社群都被擊倒之後,輪到港人移民社群被針對時,再要找別人支持恐怕已經不會得到回應。

▌[移民的自我研究]作者簡介

梁啟智,時事評論員,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地理學博士,現職台灣中央研究院社會所。

最新內容

你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