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衝突升溫 全球股市受累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周五突然宣布,11月起對中國輸美產品加徵100%關稅,報復中國全面收緊稀土產品出口,消息刺激美股大跌,進而導致全球多處股市本周初大跌。雖然周末至周一美中雙方官員皆努力放風,試圖為中美衝突降溫,並指本月下旬兩國領導人仍將在亞太經合峰會上會晤,但周二中方續有反制措施推出,制裁南韓造船業巨企韓華海洋在美國的分支機構,而特朗普也表示擬停購中國食油,報復中國不再購買美國大豆,令投資者擔憂此次中美衝突或會深化。
分析新一波中美角力,有以下幾點值得注意:
由中國主動發起
這一輪的角力與衝突,看來是由中國主動發起的。美中貿易談判美方主將財長貝森特 (Scott Bessent)接受《金融時報》訪問時,怒斥中方此次嚴限稀土出口,是想拖累全球經濟,陪中國經濟一起崩塌。這篇報道引述美方官員透露,美方上周中得悉中方推出一套極嚴厲的限制稀土物資出境方案後,曾馬上要求作雙邊會談,藉此消除誤解避免誤判,但中方拒絕商談。美方等了36個小時,見中方沒反應,特朗普才決定公開出招,宣布對中國加徵100%關稅。
在周末,中方官員為新一輪衝突解說時,指新限制出台是回應美方在九月擴大對華科技輸出清單,並非有意挑釁。對此,美方官員公開反駁,指美方之前推的都是小措施,中方的稀土新政卻是全盤禁止出口,力度完全不符比例,且新政細節極多,非短時間可擬就,相信已醞釀好幾個月。美方官員指今年夏天雙方會談時,持強硬態度的中國商務部官員曾表示,中方將會有強似「地獄火」的措施,相信就是預告這次稀土戰。
美方官員之說,畢竟是一面之詞,令筆者初步相信此次風波乃北京主導的原因,是衝突出現的時機。這個衝擊全球股市的風波,發生在特朗普促成以巴停火,親身飛往中東接受各方盟友祝賀之時,如果是美方主動,絕不會選這個時機,完全蓋過了締造中東和平的風頭,猶如一盆冷水照頭淋向特朗普,甚至威脅到月底的特習峰會。如果不是北京刻意策動,就只能看為意外,但若是意外,北京就不會讓華盛頓苦等36小時,令特朗普被迫出大招。
在世界爭主導權
中方主動發起攻勢,相信是為了測試美國及其盟友的反應,以及在今後與西方世界的政經角力中取得主導權。
筆者認為,北京冒著影響習特峰會之險,在十月中旬這個時候推出稀土新政,是為了測試美國及其盟友的反應,印證中方自上一輪貿易戰以來對美國弱點的分析,即美國十分看重證券市場反應,無法承受股市持續下跌的衝擊。
在剛過去的周末,當美中官員都出來吹和風,試圖為新一輪衝突稍稍降溫時,不少人認為這次只是擦槍走火,稀土新政很快就會取消,特朗普也會一如既往臨時改口,叫停對華100%關稅,甚至有不少美股投資者拿錢買大市回升,說TACO(Trump Again Chicken Out),交易獲利屢試不爽。
但到了周二,當北京再次出招,宣布對南韓造船巨企的美國公司制裁,市場再次受到震盪。投資者看到,北京雖作了澄清,稀土新政並非全面禁止對西方出口,主要是針對軍工行業而非民用事業,但反制美國關稅的辣招仍陸續出台。《華爾街日報》發表長文分析,指北京這次清楚看到美國的弱點,相信自己最終可以贏得貿易戰。
美國的弱點是什麼?就是經濟疲弱顯露出來,讓國民普遍看見,美國如今招聘放緩(新畢業生已深受其苦)、市場萎縮、價格上漲,只不過股市在人工智能熱潮下,受眾多政策刺激走高,一旦股市大幅回落,選民在來年國會中期選舉就可能離棄執政共和黨,特朗普因此十分在意股市反應,視之為自己經濟政績的寒暑表。
果然,當美國股市暴跌時,無論白宮多麼憎恨稀土新政,也要放風保住特習峰會,說新政只是下頭官員做的,習近平未必知情云云。這番解說連同貝森特的負氣狠批,清楚暴露了華盛頓的焦急憤怒。特朗普把對華關稅一度推高至145%,之後又急降至30%不到,據《華爾街日報》文章說,讓北京看到了他的「阿喀流斯之踵」(指致命弱點)。英國廣播公司也有一則分析報道,指北京策動此次衝突是為了測試西方反應,與華盛頓爭奪主導權。
成提出更多要求的籌碼
今次風波令中方更有信心,可以對美國強硬,提出更多要求。既然北京看到了美國的致命弱點,知道整個西方世界強烈需要稀土磁體,而中方掌握了全球九成供應,短時間內不可能被取代。
不論是電動車、風力渦輪,或者各種先進武器,乃至手機和電腦,都需要稀土磁體,雖然稀土在許多國家都有,但唯有中國有完整的開採、精練、製作產業鏈,可以提供科技產品需要的稀土磁體。
此次限制出口已導致若干西方科技企業停產,歐盟急如熱鍋上的螞蟻,找美國商討對策。北京怎會不利用這個時機,向西方提出要求?難道等到澳洲獲得美國資金和技術,數年後也躋身稀土磁體生產大國,才提出自己要求?外界認為,北京在習特峰會上,最有可能提出兩點,一是美國放寛對華高科技銷售限制,二是要求華府公開承諾反對台灣獨立。這個預測是否兌現,本月底便會揭曉。
美加強與盟友反制
目前看來,北京的強力措施,正促使美國加強與歐盟、加、澳、日、韓等盟友制訂聯合措施,一起向北京施壓,使其無法挾稀土自重。
美國已公開說了考慮停購中國食油,歐盟則放風說會仿效中國,要求境外投資者承諾技術轉讓。據西方媒體報道,還有好些準備多時的壓箱底措施,例如全面封殺曾協助俄羅斯的中國企業,把更多中資銀行逐出國際金融結算體系等,可以按形勢需要決定是否推出。
北京能否分化西方聯盟,採取逐個擊破策略,還有待觀察,但從目前西方媒體對特習會的預期來看,這次中美峰會恐怕不會有實質成果,峰會能夠如期舉行,沒有臨時取消,可能就是最大的成果。
▌[守望]作者簡介
劉進圖生於香港,七零年代入讀善導小學和九龍華仁書院,學會追求良善、自由和責任。八十年代初進香港大學唸法律,思考社會公義。八十年代末加入新聞行業,先後任職於《信報》及《明報》,切身體會「無信不立」、「兼聽則明」。2014年2月遇襲受傷,病榻上總結心願:「真理在胸筆在手,無私無畏即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