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植清盤見微知著 校長辭職一葉知秋

過去一周,較矚目的政經要聞有兩則,其一是中國金融巨頭中植集團不獲中央拯救,被迫向法院申請破產,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上周五公布受理此案;其二是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本周二突然宣布辭職,剛開始的三年續任任期,將變成一年的看守過渡,等待校董會另覓人選。

中植集團

中植集團全盛時期曾管理超過1400億美元資產,是中國影子銀行業的巨頭之一。中植去年11月致投資者的公開信指,其負債規模約4200至4600億元人民幣,其資產帳面金額約2000億元人民幣,嚴重資不抵債。投資界一直在觀察,中國政府會否仿效介入海航集團、安邦保險等先例,由中央欽點的機構接管,然後重組其資產,逐步償還債務,避免企業清盤引發連鎖性債務骨牌倒塌,或導致公眾投資者血本無歸。然而,北京此次處理中植資不抵債危機,並沒有按這慣常路徑,而是直接交由法院清算,反映北京處理金融危機的手法,不再是一味包底善後,可以是斬纜割席止損。

當然,中植集團畢竟不是真正的銀行,沒有大量的散客存戶,其金融業務主要是透過集團旗下的持牌信託公司,例如最為人熟知的中融信託,接受富裕階層委託管理資產,類似外國的私人銀行。中植進入破產清盤階段,其客戶注定蒙受巨額財富損失,但涉及人數不會太多,這些苦主有家有業,也未必敢豁出去上訪鳴冤,其對社會穩定的衝擊不會很大,北京高層肯定已對中植的債務摸了底,也評估過清盤對金融市場和社會的影響,才批准北京法院受理清盤。

新遊戲規則

有了中植這個先例,其他受房地產市場崩塌影響陷入資不抵債危機的大型房企,以及向這些房企提供融資的金融企業,就不再是大到不能倒,並非必然獲政府接管打救。金融市場將按照這個新遊戲規則,來評估那些陷入資不抵債危機的企業,還有多少剩餘價值,由於無法預見哪些最終會獲政府出手拯救,保險的做法就是假設它們不被接管,可以像中植那樣走上清盤之途,不少機構將因此陷入信用危機。

值得注意的是,中植集團清盤消息公布的時間,正值中紀委召開第三次全會,習近平向全國強調反腐不能鬆懈,必須深化整治金融、國企、能源、醫藥和基建工程等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領域的腐敗,清理風險隱患。中植集團去年秋天曾遭警方立案調查,其近乎盲目信任恆大集團不斷加碼融資的做法,尤其令外界質疑。此次北京撒手不管中植,會否因為資不抵債是由嚴重貪腐及違規放貸造成,在清盤過程中應該會看到端倪。若是如此,則中植清盤案還有可能成為反腐樣板教材。

段崇智辭職

中大校長段崇智於2022年獲校董會同意續約,新的三年任期於今年一月一日才開始,誰知只過了八天,校方便宣布段崇智辭職,只留任至明年一月,讓校董會有充足時間物色接任人選。

段崇智在公開聲明中沒有詳細交代請辭理由,只含蓄地說了一句:「按照修訂後的大學條例,中大落實新的管治架構,我認為此時是讓大學物色一位新校長的合適時機」,這句話雖然簡短,但所有關注中大修例風波的人都會明白,段崇智已清楚交代了不得不走的理由,就是政府強行修例改組中大校董會,校董會已不再是捍衛院校自主、學術自由的堅固堡壘,已變成政府與建制派人士可以赤裸操控行權的地方。

就連沒有違規沒有過失,為中大辛勞多年的的副校長吳樹培,也可以因為得不到新的校董會核心信任便被即時解僱,段崇智非但無法阻止,也無法拖延,甚至無法為吳樹培公開講公道說話,這樣當校長下去,除非甘心變成校董會主席的扯線公仔,否則還有什麼顏臉可言?所謂一葉知秋,從吳樹培被炒到段崇智請辭,中大變質沉淪,已是昭然若揭。

▌[守望]作者簡介

劉進圖生於香港,七零年代入讀善導小學和九龍華仁書院,學會追求良善、自由和責任。八十年代初進香港大學唸法律,思考社會公義。八十年代末加入新聞行業,先後任職於《信報》及《明報》,切身體會「無信不立」、「兼聽則明」。2014年2月遇襲受傷,病榻上總結心願:「真理在胸筆在手,無私無畏即自由」。

最新內容

你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