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關係成戰靶 美中爭鬥勢升級

過去一周,最矚目的政經要聞是美國民主黨一連四天的黨代表大會,奧巴馬等政治明星紛紛站台,替接棒拜登挑戰特朗普的賀錦麗打氣,強行壓下民主黨內因加沙戰事與撤換拜登造成的分歧。而賀錦麗競選拍檔沃爾茲過去曾在中國教書的經歷,卻不停受到共和黨人攻擊,質疑他是中共栽培的人,顯示美中關係極其惡劣。《紐約時報》更披露,今年三月拜登簽署秘密文件,針對中國擴充核武及與俄羅斯結盟,未來可能聯手使用核武威脅西方,批准美國軍方修訂核武運用方針。

這次美國民主黨大會,西方主流媒體報道重點有兩個,其一是民主黨內部分歧,其二是賀錦麗的加稅計劃,至於沃爾茲因有中國聯繫受攻擊,則較受亞洲讀者關注。

團結黨內分歧

所謂民主黨內部分歧,主要是指民主黨內同情巴勒斯坦人勢力,對拜登未能施壓終止加沙戰事的不滿,以及民主黨內支持拜登勢力,對「背叛者」逼拜登棄選的憤慨。這兩個裂痕令賀錦麗遲遲未能獲得全黨一致協力應對選戰,所以要出動黨內一眾政治明星替賀錦麗站台,呼籲黨內各派系暫擱分歧,槍口一致對準特朗普。

民調雖然顯示賀錦麗在全國及幾個關鍵的搖擺州份暫時輕微領先,扭轉了拜登持續大幅落後的劣勢,但領先幅度很輕微,若投票率或實際投票取向稍有變化,結果便會逆轉,所以要盡一切辦法消弭內部不滿情緒。除了出動人氣極高的奧巴馬夫婦站台,展示大團結重於一切,還安排拜登作長篇演講,為他執政四年的貢獻建碑立案,消弭支持者怨氣;也安排左翼的桑德斯詳述施政願景,如增加醫保覆蓋、減大學學費、升最低工資等,燃點左派人士希望。

加稅願景

至於賀錦麗自己,也趁黨大會前發布經濟計劃,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增加企業的所得稅,從現時的21%逐步增至28%。這個加稅願景實際上能否實行大有疑問,因為必然會受到國會參眾兩院內共和黨人激烈反對,共和黨過去用盡一切方法,把企業所得稅從最高峰的35%大幅削減至21%,特朗普的競選承諾是要進一步降低至15%。

賀錦麗如今提出加稅至28%,擺明立場就是與共和黨對著幹,這樣做的政治作用有兩方面,其一是想顯示共和黨的減稅計劃不切實際不負責任,會造成財赤失控國債山積;其二是想突顯特朗普只替富人謀利益,令有錢人更有錢,而民主黨人則劫富濟貧,增加企業所得稅來改善中產及基層的福利。

換言之,這份加稅主導的經濟計劃,實際作用是為了大選動員。共和黨方面的反擊也很簡單,就是抨擊賀錦麗不懂經濟,無視減稅率可刺激投資,最終令總稅收不減反增,大幅加稅只會嚇跑企業增加失業。這個加稅抑減稅的辯論,在美國搞了幾十年,向來是共和黨與民主黨最根本的經濟主張分野,如今選情踏入最緊張階段,兩黨都祭出根本立場來催促選民劃界歸位。

政治抹黑

除了這些分歧,人身攻擊也是美國大選很重要的一環。歷來兩黨候選人花費最大的競選開支,就是買電視台廣告時段,其中播放抹黑對手的政治廣告,佔比往往大於正面宣傳自己,有了互聯網社交媒體後,用網上廣告攻擊對手更是大行其道,根本原因據稱是挑動憎恨比爭取支持更有效。

在這樣的競選氣氛下,賀錦麗拍檔沃爾茲的中國聯繫備受攻擊,就變得可以理解了。對於長期關注政局的人,說沃爾茲同情中共、暗中支持中共,是難以入信的,他去中國內地教一年書,是年青時期出門遊歷,但在「六四屠殺」後,他旗幟鮮明地反對鎮壓,甚至結婚也特意選6月4日,來銘記這一天。之後幾十年一直批評中國人權狀況,又幫助海外中國異見者,是親華勢力的眼中釘,怎會反過來被質疑是中共代理人?

這種單純基於陰謀論的抹黑,出於共和黨資深政治人物之口,顯然是配合特朗普競選需要,找一個攻擊賀沃配的靶心。反正陰謀論是難以證實對錯的,只要有部分人相信,攻擊就已經生效。想深一層,這個抹黑攻擊反映的,其實是美國政壇對中國的敵視,任何人只要有中國聯繫,就有可能被政治抹黑,無論最終是那一個黨勝出大選,對中國敵視的心態恐怕將繼續左右美國政壇。

新一輪核軍備競賽

美國敵視中國,不單會產生政治抹黑,更會催生核軍備競賽。《紐時》披露拜登簽署秘密文件,批准軍方修訂戰略,首要針對的就是近年中國的核武數量持續增加,而中國旗幟鮮明地與侵略烏克蘭的俄羅斯結盟,提供大量經濟支持,加上朝鮮與伊朗向俄羅斯提供軍備,這個美國眼中的「邪惡軸心」已經結成實質的軍事同盟。

其中俄國與中國都有大量核武,朝鮮與伊朗也隨時成為核武國,美國昔日以游說俄羅斯與美國一起銷減核武器為主軸的核戰略已不再適用,必須因應中俄朝伊聯手威脅西方安全的新形勢,重新制訂具威懾力的核打擊戰略,說到底就是增加核武器總數量,以及布置於可以迅速打擊敵方的固定或移動要塞。這樣看來,就算烏克蘭戰爭告一段落,世界安全局勢也回不到過去了,裁軍減武的年代已經結束,新一輪的核軍備競賽已經開始。

( 圖 : Gage Skidmore )

▌[守望]作者簡介
劉進圖生於香港,七零年代入讀善導小學和九龍華仁書院,學會追求良善、自由和責任。八十年代初進香港大學唸法律,思考社會公義。八十年代末加入新聞行業,先後任職於《信報》及《明報》,切身體會「無信不立」、「兼聽則明」。2014年2月遇襲受傷,病榻上總結心願:「真理在胸筆在手,無私無畏即自由」。

最新內容

你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