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努力自救 宏調方向轉變

過去一周,比較矚目的新聞除了韓國空難,就是年終回顧與新年展望,此外還有幾則關於中國調控經濟的消息,顯示北京終於面對現實,著手保護民企,增加公務員薪酬以刺激國內消費,不再迷信減息和對外傾銷,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倘能貫徹始終,中國經濟有可能走出困境。

有三則中國經濟新聞值得留意:

第一則是減息成效不彰。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國金融分析師徐然接受香港《信報》訪問時指出,中國經過多番減息後,似乎正朝著相反效果的路上發展,既令居民收入受損,又導致中國產能自然篩選優勝劣敗的過程減慢,不利消化風險,相信中國監管機構亦會逐漸考慮,減息是否有利於中國經濟復蘇。

第二則是《金融時報》的報道,2024年中國上市公司依法規披露的高層管理人員被拘留個案超過80宗,其中許多沒有明顯的違法事實,而且實施拘留的是遠處外省執法機構。這類「遠洋捕撈」敲詐企業來填補地方政府財赤的惡劣手法,嚴重影響企業正常營運與投資,已引起北京高層重視,國務院總理李強表示會加強監管,審查地方政府濫用權力增收罰款行為。

第三則是彭博社的報道,引述中共內部消息人士說,決策者為了提振士氣以及推動消費,決定在全國範圍給公務員「大幅度」加薪,基本工資每月漲幅不少於500元人民幣,且加薪追溯至2014年7月,總體加薪幅度約為5%,各個級別人員具體增幅按工資高低有所不同,這次加薪還包括全國各地的教師、警察和公職人員。

自救表現

這三則中國經濟新聞個別來看並不突出,但連在一起看卻頗有意思,反映中國決策層對於挽救經濟的思路有了轉變,不再迷信減息、增加基建支出及催谷出口。過去這些手段能夠起到快速提振經濟的效果,如今因經濟格局出現根本變化,已經相繼失效(對此本欄過去做過好些分析,這裡不再重複),若要找到出路,就必須扭轉國進民退的勢頭,大力扶持民營企業,積極鼓勵民眾消費,增加企業和百姓的安全感。

展望2025年,特朗普正式入主白宮後,對中國的經濟打壓可能大幅增加,除了全面加徵關稅,還會有各種限制進出口和投資的規定,甚至限制中國籍人員赴美經商留學。這些全方位打擊將會令中國經濟雪上加霜,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已跌至貼近7.3的水平,估計還會繼續跌。面對如此惡劣的外部環境,中國如果不設法穩住內部經濟,固本培元,就有可能發生崩盤式經濟災難,陷入大蕭條絕境。從這個角度看,近日連串消息並非偶然,而是中國在危機臨門之際的自救表現,希望這個自救勢頭能持續下去。

▌[守望]作者簡介

劉進圖生於香港,七零年代入讀善導小學和九龍華仁書院,學會追求良善、自由和責任。八十年代初進香港大學唸法律,思考社會公義。八十年代末加入新聞行業,先後任職於《信報》及《明報》,切身體會「無信不立」、「兼聽則明」。2014年2月遇襲受傷,病榻上總結心願:「真理在胸筆在手,無私無畏即自由」。

最新內容

你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