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戰艦(上)

記得第一次走過倫敦的塔橋 (Tower Bridge)時,望到一隻戰艦,大驚。心想,倫敦也是軍事基地嗎,泰晤士河也有國家安全風險?
查查資料,才知那是貝爾法斯特號(HMS Belfast),是帝國戰爭博物館(Imperial War Museum)的其中一間分館。戰爭博物館在蘭貝斯路 (Lambeth Rd),歷史人當然會立刻參觀。但這戰艦則是最近才有幸登上。
名不正則言不順,這軍艦何以叫「貝爾法斯特」?大家都知貝爾法斯特是北愛首都,原來是因為英國皇家海軍或政府中人希望藉此強化聯合的概念。雖然,貝爾法斯特也與造船業息息相關,但近年該行業的活動已大幅減少了。
快樂戰艦
路易士並非軍事迷,總覺兵者非吉祥之物。然而對這隻戰艦竟被稱為「一艘快樂船」感到好奇。貝爾法斯特號一位少年水手基斯‧戴維說,「那真是一艘非常愉快的軍艦,事實上是我整個軍旅生涯中最好的船。」
軍人也是求生,不是尋死,在戰艦上也會追求愉快的生活。有趣的是戰艦的重點並非打打殺殺,而是如何維持這近千人的身心靈所需。艦上有教堂,有牧師;大廚房合符「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的原則。這裏沒有fine dining,但食物的製作幾乎是工業製作級別,廚房爐可以一整天不停地烹煮,提供如烤牛肉配馬鈴薯,還有我最喜愛的香腸。
Sound reproduction room則是電台,會播放音樂或廣播劇,目的都是為了保持士氣高昂;NAAFI 福利社賣的,由雜誌、刮鬚刀到朱古力和香煙,樣樣俱全。現在看到的貨品陳列方式就如同當年,將歷史定格,讓人可以好好懷舊。
這都是戰爭中的趣味。
服役的三個關鍵時期
但小宇宙外的大歷史卻是腥風血雨。貝爾法斯特號服役的三個關鍵時期,分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年至 1945年)、帝國沒落(1945年至 1949年)和冷戰早至中期(1950年至1966年)。我們透過她,倒可極速地了解英國在近百年國際格局的大變。
先說二戰時貝爾法斯特號的角色吧:她是皇家海軍的一艘輕巡洋艦,於1939年服役,曾負責保護運送補給品到蘇聯的北極護航船隊。北極護航是二戰期間盟軍組織的一系列船隊護航任務,目的是將軍事物資和補給運送到蘇聯,支持其抗擊納粹德國的東線戰場。這些護航船隊從英國或美國出發,經由極為危險的北極海域前往蘇聯的北部港口。
北極護航線經過的海域氣溫極低,風暴頻繁,且冬季海面會結冰,使航行困難重重。而這些船隊也遭到德國空軍和潛艇的頻繁攻擊,貝爾法斯特號的主要任務就是確保物資安全抵達。1943年12月,貝爾法斯特號更參加了對抗德國戰艦沙恩霍斯特號(Scharnhorst)的北角海戰(Battle of North Cape)。這場海戰中,貝爾法斯特號協助定位和擊沉沙恩霍斯特號,這是北極護航行動中的重大勝利。
1944年6月,貝爾法斯特號參加了著名的諾曼第登陸(D-Day)行動。它在當時提供艦炮火力支援,轟炸法國諾曼第沿岸的德軍據點,協助盟軍部隊登陸並奪取灘頭。貝爾法斯特號是僅存的三艘支援艦隊中的一艘。
諾曼第戰役是貝爾法斯特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後一次開火的時刻。此後,貝爾法斯特號在二戰中的其他任務大多是巡邏和護航,並未再參與大規模的炮火交戰。
下次再跟大家談談貝爾法斯特號跟香港的因緣。沒錯,香港就是冷戰中其中的一隻棋子啊。
▌[英史補習班]作者簡介
路易士老師,移英港人。在港教通識,現於英國公立學校教歷史和地理。閒時愛讀書和遊山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