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舉措未見效 政治蜜月已告終

俄烏停火談判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強力介入下開啟,但分歧大爭拗多,特朗普對歐盟領袖私下表示,普京看來尚未預備停戰;另外特朗普向美國國會提交了減稅增支法案,涉及金額多達3萬億美元,令金融界憂慮美國債務愈趨失控,美國國債價格下跌息率上升,股市也受壓下挫。
特朗普再度入主白宮已有四個月,他的主要對內和對外政策已出台,其中最重大的有三項:對全球大幅增加關稅,填補財政赤字及促使投資與製造工序回流、大幅減稅及增加開支,落實競選承諾,以及即時停止烏克蘭與加沙的戰火,讓世界恢復和平。如今看來,這三大舉措都面對不少現實難題,無法快速取得成果。
三萬億巨款法案只是第一步
三大舉措中,最有可能快速實現的是通過3萬億巨款法案。特朗普形容這法案「又大又美麗」(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因為共和黨現時在眾議院和參議院都過半數,只要黨員聽從總統府指揮,便可以快速通過法案。不過,通過法案只是第一步,藉法案振興美國經濟的目標能否達成,仍是未知之數,還需要多項其他政策配合,例如減稅雖有利商界投資,但商界是否增加本土投資,要看整個投資環境。假如經濟沒有起色,聯邦財政反而惡化,明年的國會中期選舉便可能重蹈八年前的覆轍,選民讓民主黨掌控國會,制衡共和黨總統。
此外,立法過程暴露的共和黨內分歧,也會削弱共和黨的聲望,這條法案金額雖大,能否開出美麗的花朵、結下豐盛的果實,還要看立法的具體經濟影響。目前財經界對此並不樂觀,主要因為聯邦政府的財赤已經相當嚴重,債務總額與國民生產總值看齊,立法後債務總額估計在未來10年會大幅颷升,達到生產總值的125%。
上星期慕迪評級機構把美國降級,不再享有AAA級信譽,主因也是債務失控,近日美國政府拍賣20年期國債,反應比預期冷淡,息率升至逾5%才賣出,反映美國的舉債成本攀升,減稅法案能否扭轉這不利局面,為美國帶來大量新增投資?
戰火未息
三大舉措中,最不受白宮控制的是斡旋停火。以色列雖是美國盟友,倚賴美國軍援,但以色列總理內塔利亞胡一向不聽白宮指揮,打算製造強佔巴人土地的既定現實,不惜為此封鎖加沙,製造人道災難,逼巴人就範,特朗普也拿他沒辦法,畢竟共和黨的金主多是堅定的以色列支持者。
在俄烏戰爭方面,特朗普曾揚言他若不介入,普京就不會停止戰事,但到他真正介入了,與普京通話近兩個小時,俄羅斯表面同意與烏克蘭談停火,讓特朗普有面子,但實際上並不打算停火,希望佔據更多烏克蘭土地,粉碎北約東擴。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特朗普在私下對歐盟領袖承認,普京看來不打算停火,終止戰爭比預期困難,停火涉及眾多邊界城鎮大量實務安排,只能由交戰雙方自行談判。目前來看,迅速恢復世界和平是難以達成的美好願望。
關稅政策反覆無常
三大舉措中爭議最大變數也最多的,無疑是關稅政策。特朗普原來的打算是向所有國家徵收百分之十的基線關稅,然後向對美有大額貿易盈餘的徵收百分之二十至五十不等的「對等關稅」,逼這些貿易伙伴減少貿赤。例如購買更多美國貨品,或者提供其他利益,誘使美國降低對等關稅,假如有不服氣的、敢於報復反制的,那就採取百分百甚或更高的懲罰性關稅,逼這些國家投降,或者與美國市場脫鈎。
然而,先是墨西哥與加拿大兩個近鄰強硬應對,繼而是歐盟不作讓步,然後中國出頭報復反制,白宮只強硬了一個月,便敵不過金融市場(主要是債市,也包括股市和匯市)的強烈沽壓,同意大幅調低高額關稅,或給予三個月暫行豁免。這種朝令夕改的作風,雖令股票市場止跌反彈,收復四月的失地,但也製造了政策反覆無常的不明朗陰影,並削弱了國際社會對美元的信心與需求,財經界與一般民眾都擔憂通脹惡化經濟停滯,未來數月的關稅談判結果能否扭轉這不利的局面,讓美國在通脹受控下重拾經濟增長動力?目前看來形勢並不樂觀。
可以說,特朗普勝選的蜜月期已經過去,未來半年將是檢驗成果的時候,假如美國經濟表現乏善足陳,共和黨在明年的國會中期選舉便要打一場逆境之戰。
( 圖 : Shutterstock )
▌[守望]作者簡介
劉進圖生於香港,七零年代入讀善導小學和九龍華仁書院,學會追求良善、自由和責任。八十年代初進香港大學唸法律,思考社會公義。八十年代末加入新聞行業,先後任職於《信報》及《明報》,切身體會「無信不立」、「兼聽則明」。2014年2月遇襲受傷,病榻上總結心願:「真理在胸筆在手,無私無畏即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