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未被成功征服的人們 —— 蘇格蘭遊記 (下)》
知道我到了愛丁堡,一位在英國住了幾年的朋友特意推薦我要參觀蘇格蘭國立博物館,一定要去蘇格蘭王國的展廳看看著名的《阿布羅斯宣言》(The Declaration of Abroath),還保證我一定會喜歡。
《阿布羅斯宣言》是1320年第一次蘇格蘭獨立戰爭期間,一封由多位蘇格蘭貴族聯名寫給教宗的公開信。當中除了譴責英格蘭對蘇格蘭的侵犯外,亦強調蘇格蘭自古以來的獨立地位、蘇格蘭人所信奉的價值,並要求承認帶領戰爭的羅伯特一世為蘇格蘭國王。宣言的內容一方面在當時凝聚了一眾挺身對抗英格蘭的蘇格蘭人,並促使教廷承認蘇格蘭獨立,另一方面更在往後數百年極大地鼓舞蘇格蘭人捍衛自己的民族。因此,不少人都認為《阿布羅斯宣言》事實上是奠基了蘇格蘭人在這片土地上享有正當主權的獨立宣言。
然而,在博物館走了好幾層都只見到木乃伊和蒸汽機,不見有甚麼宣言,於是一看到職員便馬上跑去問他。豈料,他卻說宣言只在今年年初短暫展出,然後很快就被送走了,也不知道下次展出要再等多少年。
拉鋸八百年
宣言的正本是沒有了,甫到蘇格蘭王國展廳,卻看到牆上的一句宣言節錄吸引不少遊客駐足觀看:“As long as only one hundred of us remain alive, we will never on any conditions be brought under English rule.” (哪怕我們只剩下最後一百人,無論如何我們都絕不會被英格蘭人統治。)
《阿布羅斯宣言》節錄
這是宣言當中非常有名的一句,但個人認為比起這句節錄,再後面的一句更為震撼:“It is in truth not for glory, nor riches, nor honours that we are fighting, but for freedom alone, which no honest man gives up but with life itself.” (我們的戰鬥不為榮耀,不為財富,不為名譽,唯求自由,我們甘願為此葬命。)
當年寫下宣言的蘇格蘭先烈,面對來勢洶洶的英格蘭人也毫不畏懼,在亡國與獨立之間奮戰著,他們大概想像不到兩國的拉鋸即使到了八百年後的今日,仍以另類的方式持續著吧?若他們泉下得知這個國家隨後幾百年的歷史軌跡,乃至今日的情況,又不知會有何感想?
歷史琅琅上口
到蘇格蘭旅遊卻不去一趟高地,怎麼也說不過去。
離開倫敦當日匆匆報了個蘇格蘭高地一天團,到了出發當日,本已不習慣早起的我馬上就後悔了。清晨六時多,冒著寒風離開旅舍,灰濛濛的天空還下著毛毛細雨,如針一般刺在我抖震不已的臉上,若非預付了的六十磅團費,有那麼一刻我真想掉頭跑回被窩中。幸好旅遊巴的車廂還尚算溫暖,才讓我對接下來的旅程挽回一點信心。
帶團的B是一個挺著大肚腩的禿頭大叔,他同時集司機與導遊於一身。說實在的,我對他的第一印象也不太好,只覺得他是個其貌不揚又沒有禮貌的老粗。坐上旅遊巴後,一心只想趁在有山景看之前補眠的我,卻被逼聽他一邊駕車一邊笑呵呵地喋喋不休,教我更加心煩。
豈料,當旅遊巴一離開城市上了公路,B卻突然收起那些低質笑話,開始認真地介紹起蘇格蘭的歷史。他由諾曼人入侵不列顛島開始,說到英蘇王室通婚,說到民族英雄威廉華勒斯(William Wallace),說到一度不被承認的國王羅伯特一世(Robert I of Scotland),說到《聯合法案》⋯⋯儘管B的英語充滿蘇格蘭口音而相當難懂,但他把一段段的歷史故事敍述得繪形繪聲,聽著聽著,剛上車時的睡意不知不覺間也抹去了。
愛死這地方
突然,一位坐前排的男士舉起手問:「既然蘇格蘭人的獨立意志那麼堅定,為甚麼他們在1707年會同意解散自己的議會,與英格蘭合併為一個王國?」
大概是這個問題對B來說有點刺激,他的蘇格蘭口音一下子變得更加難懂,隱約間只聽到他一再強調:「這是貴族們的決定,蘇格蘭人民從來沒有同意過這回事!」
進入高地,B剛好完成了歷史講解,也回復了那個笑呵呵的模樣。
這個地方儘管每年吸引成千上萬的遊客,放眼過去,只見一望無際的湖泊、山脈、石頭與草,絲毫沒有一點人為污染的痕跡,實在難以想像在氣候問題日益嚴重的今日我們仍可看見這樣的淨土。美中不足的是天色始終灰濛,但也無阻眾人熱切地把相機湊近車窗咔唰咔唰的拍個不停。
「我愛死這個地方了。」B笑著說,「我在這裡駕了三十年車,每次來到我都還會為之驚艷。」
下車後走在佈滿青苔與地衣的碎石上,深深吸了一口含氧量極高的空氣,腦海突然憶起幾年前有位來自英國的朋友告訴我,在蘇格蘭高地,你會覺得就算有恐龍出沒也不奇怪。的確,如果世上仍有恐龍,蘇格蘭高地大概是極少數仍容得下牠們的地方。
經歷了整天行程,回程的路上車裡的遊客大多已睡個半死,B卻仍有的沒的說個不停。那程車上他說的話我大多沒聽到,迷糊中,只記得他半認真半開玩笑的說了一句:「蘇格蘭從來都未被成功征服過,羅馬人不能,維京人不能,即使是英格蘭人也從未成功使我們屈服。」
不能被征服的原因
一個民族如何才算是真正被征服?大學時期讀過英國歷史學家湯恩比的「挑戰與回應」理論,當中提到歷史上文明的消亡往往都是「自殺」的結果,也就是當中的人在面對挑戰時採取消極甚至自毁的方式回應,才會導致文明崩潰。否則,儘管面對外來威脅,哪怕土地被佔領了,只要仍然有人願意積極尋求出路,努力開創新局面,這個文明終究也會延續下去。
回到愛丁堡,臨別之際竟覺得眼前的大叔有點可愛。B就跟我在這趟旅程中遇到的很多蘇格蘭人一樣,他們也許沒甚麼宏大的理想,每日只是過著普通人的生活,卻正是他們這些普通人對自己的歷史和土地那份真誠的愛,令這個民族千百年來始終可以保持獨特且不能被征服。
自《阿布羅斯宣言》面世至今已過了八百年。時至今日,蘇格蘭與英格蘭的關係依然糾纏不清。但知道今日這片土地上的人民依然以這獨特的民族為榮,無時無刻都流露出對這個地方的愛,願意驕傲地宣稱蘇格蘭從未被成功征服,當年寫下宣言的先烈大概也覺無愧。
翌日清晨,獨個拖著行李趕上返回倫敦的火車。天空依然灰濛,天氣依然寒冷,鼻水依然流個不停,卻總覺得身後的這些人和事比起剛剛抵步時變得更加可敬。
▌ [霧海遊記]作者簡介
區倬僖,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現正於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攻讀碩士。曾經熱烈投身學運社運,然後被淋了一大盤冷水,但始終堅信可以用行動創造更好的未來。世界很大,目前仍在努力尋找自己在當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