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臉訪華利益為上 圍台軍演徒有聲勢

過去一周,較矚目的政經新聞有三則,其一為法國總統馬克龍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聯袂訪華,一個獲熱情接待另一個則遭冷遇;其二為大陸一連三日發動軍事演習包圍台灣,報復台灣總統訪美獲眾議院議長麥肯錫會晤;其三為香港女子冰球隊於世錦賽歷史性摘金,這是在男子隊播錯國歌、冰協遭建制強烈批評後的突破,難能可貴。

馬克龍與馮德萊恩訪華

法國總統馬克龍於4月5至7日到中國進行國事訪問,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同行,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及總理李強,於4月6日下午進行中法歐三方會晤。但除了這個官式會晤,馮德萊恩並未獲其他高規格接待,甚至入境也只是使用普通旅客通道,與馬克龍明顯有別。馬克龍獲中方安排紅地氈歡迎、國宴款待、閱兵和禮炮儀式,並由習近平陪他一起出席記者會,又安排他去廣州中山大學參觀,沿途獲民眾及師生夾道歡迎,習也親自去廣州與他再作非正式會晤,並設晚宴款待。這種冷熱有別的對待,傳遞了重要的外交信息。

其實,在訪華行程前,馮德萊恩與馬克龍就已明確了兩人的分工角色。馮德萊恩飾演黑臉反派,公開批評中國的烏克蘭停火建議沒要求俄羅斯退出烏國領土,又強調歐盟在保護尖端科技上應有一致立場,不能被中國分化,要防止敏感技術落入中國之手;馬克龍則一面倒替中國講好說話,肯定中國在國際事務上的貢獻,希望在多個領域擴大法中經濟合作。

中國對這個分工看得很清楚,也就設計了黑白分明的兩套待遇,評論者說北京刻意分化法國與歐盟,讓馮德萊恩在媒體眼中成為輸家,這故然是事實,但也可以說是中國順應法歐取態有別的自然反應。

儘管待遇有別,中國還是在馮德萊恩訪華時提出了一份新的中歐經濟合作協議,對法國更安排了高規格的中法企業家會議。由此可見,北京向歐盟和法國發出的信息很明確,就是不要理會美國發動的對華制裁,不要跟從美國限制對華輸出尖端科技產品(例如高端芯片),這樣才可持續在中國龐大的內銷市場分一杯羹,獲得中國熱情款待。

歐盟各國對這信息會如何回應?答案取決於美國施壓的力度大小,美國畢竟是北約的首領,在國防事務上處於領導位置,出於國防安全的對華限制,歐盟國家很難獨自行事。但與軍事無關的領域上,例如汽車生產及銷售、電力及環保等工業設備,歐盟諸國是絕對不會放軟手腳的,尤其當美國電動車領頭人馬斯克親自去中國,啟動大型超級儲能設備工廠,歐洲企業怎能不眼紅?那怕是軍民兩用的核電,法國看來也是堅決要對華出口的,美國用什麼理由來阻止?

在這場歐美分化對華各取所需的戲碼中,利益受損的可能是台灣。這是由於馬克龍離開中國後,對媒體表示歐盟不應捲入中美衝突,不值得為台灣問題派兵,這個表態剛好在中國策動對台軍演之際出現,加倍受國際注目。對歐盟來說,台灣位處遙遠,與烏克蘭截然不同,軍援烏克蘭是為了切身利益,阻止俄羅斯向歐洲擴張勢力,但軍事援助台灣對歐盟完全沒好處,卻會得罪中國這大客人,自然希望置身事外。而且,假如台灣受到軍事打擊,台積電的芯片生產停頓,歐洲製造的芯片就可以稱霸市場。

對美國來說,中國取代俄羅斯,成為軍事及經濟上主要競爭對手,這已是無可爭辯的事實,而且在未來十至二十年恐怕都不會改變,因此不論是拜登的民主黨,或是麥肯錫的共和黨,都採取了聯台制中的策略,一面增加對台軍售及軍事訓練援助,一面提高官式會晤規格,突顯美國軍事保護台灣的決心,意圖令中國不敢啟動台海戰事。因此,不論歐盟如何不情願,美國都會繼續推進其圍堵及箝制中國的大戰略。

大陸一連三天對台軍演

關於這次一連三天的對台軍演,不少評論者指規模稍遜於去年八月佩洛西訪台後的軍演,但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北京出動了山東號航空母艦,遠至台灣以東海域,在航母上出動了至少120架次飛機,演示了包圍整個台灣島進行攻擊的謀略和實力。

與過去主要靠導彈穿越台灣上空有所不同,從包圍台灣這個象徵意義來說,今次軍演較上次更進一步,信息強度絕不亞於上次。不過,美國也擺出了強硬的回應姿態,安排米利厄斯號導彈驅逐艦駛進中國南沙美濟礁對開海域,明顯是挑戰中國對這海域提出的領海主權主張,警告中國不要只顧針對台海,忽略了東海有日本、南韓,南海有菲律賓、越南等國家,都是美國軍事上的同盟,或者與中國有領土爭端,中國很容易後欄失火。

減少對美元倚賴

另一點值得注意的是,馬克龍發表的親華言論中,除了冷待台灣,另一點是呼籲歐盟國家減少對美元的倚賴。過去一段時期北京大力策動主要貿易伙伴(如俄羅斯、巴西、東盟等)放棄用美元作雙邊貿易結算,改用本國貨幣與人民幣直接結算,這是要削弱美元作為世界主要流通貨幣的地位,令美國無法恃著無限量印美鈔的實力遏制中國。對歐盟來說,國際社會減少對美元倚賴,等如歐元地位相對提升,這符合歐盟自身利益。

不過,中國實施這個打擊美元地位的戰略,會對香港產生負面影響,因為港元長期與美元掛鈎,聯繫匯率已成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基礎,保證了國際資金可以一美元兌七點八港元的水平自由進出。一旦美國決定對中國的貨幣戰予以還擊,港元可能遭遇池魚之殃,只要美聯儲發表不支持港元的言論,國際資本市場對港府能否堅守聯匯制度就會有懷疑,資金就可能離開香港,這是中美角力下一個可能產生的風險,屆時港元可能被迫改為與一籃子貨幣掛鈎,籃子裏會有許多與中國友好國家的貨幣。

播錯國歌風波

香港在中美對峙的動盪局面中,可以做什麼來自保?這是一個很值得特區政府思考的課題,但現階段香港特區政府的注意力並不在此,它更多關注的是北京的信任,以及適應改由黨中央直管的港澳辦,保持政治正確是港官的首要考慮。

這個政治取態,在許多小事上都自然流露。例如,香港男子冰球隊二月在世錦賽得第三名,特區政府本應表達祝賀,但因為主辦方不慎播錯國歌,政府便聯同港協便對冰協大興問罪之師,把冰球運動員的努力成果一筆抹殺,不願聆聽冰球隊的解釋,以致冰協被迫發出對抗式聲明。

最難得的是,冰協屬下的冰球運動員們在這樣蒙冤受屈的艱難境況下,並沒有氣餒或自暴自棄,女子冰球隊仍然發揮出運動員的專業精神,在比賽中全力以赴,最終憑實力取得史上第一塊金牌。

領隊在比賽前一再複查,也發現了主辦方為何播錯港隊國歌。領隊一早將存有國歌的記憶棒交給主辦方的職員,但這職員並沒有與負責播國歌的職員交接,播歌人自行上網搜查,再次因為谷歌搜尋器沒把國歌置頂而犯錯,證實了錯誤與港隊職員或運動員無關。

其實,港協或港府只要保持冷靜,願意與冰球隊共同查找錯誤來源,就可以發現和避免,不用與冰協互相批評,既丟香港人臉子,又令香港運動員心寒。

冰球事件還有一個小插曲,前財政司長曾俊華在女子冰球隊摘金後,發表短文讚揚球隊表現,附帶評論港府近月積極提倡香港成為家族財富管理中心。他説其實那些什麼中心的主張多數不切實際,因為香港能夠發展成為什麼中心,不是政府由上而下引領達成的,政府只要把保障投資的環境做好,制訂具吸引力的稅務法規,並維持香港一貫的生活方式,投資者自然會來,家族財富管理辦公室自然會增加,這個法則不單適用於香港,也適用於大灣區。

大灣區如果能夠率先使用香港法律制度,來保障國際投資者,自然就能吸引外資進駐。這個大膽的提議,突顯了香港雖然細小,卻蘊藏巨大的能量與優勢,問題只是決策者是否懂得珍惜運用。

[ 守望]作者簡介

劉進圖生於香港,七零年代入讀善導小學和九龍華仁中學,學會追求良善、自由和責任。八十年代初進香港大學唸法律,思考社會公義。八十年代末加入新聞行業,先後任職於《信報》及《明報》,切身體會「無信不立」、「兼聽則明」。2014年2月遇襲受傷,病榻上總結心願:「真理在胸筆在手,無私無畏即自由」。

最新內容

  • Disturbing scenes bid farewell to 2024

  • 「已完」喎,身份咁尊貴,不過花嗰十零廿萬,(更何況係有重大任務在身)應使則使,應食則食,鄉港人唔好咁細眉細眼啦!!唔係,俾人喺小紅書唱衰:窮遊日本就羞家囉⋯⋯。

  • 人間世_西藏眾生

你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