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管執法牽爭議 大使撒野損形象

過去一周,較矚目的中國新聞有兩則,其一是內地開展農業執法,被稱為「農管」的執法隊進入多個農村,引起農民不滿,衝突片段在網上迅速傳開,引發民眾熱議;另一則是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接受法國一電視台訪問時,拒絕承認克里米亞屬於烏克蘭領土,指前蘇聯陣營國家缺乏有效的主權國地位,觸發多個歐洲國家強烈質疑和批評。

香港方面,立法會通過動議,支持引入大灣區勞工,每天從內地來港工作,晚上返回內地,而醫管局則去英國招聘醫生,發出了過百份有條件聘用合約,顯示特區當局正從低端到高端全面引入境外勞動力,填補移民潮造成的就業空位。

農管執法

農管執法亂象近日成了內地民眾關注的議題,原因有三方面。其一,農地是農村居民的生存依據,也是他們唯一的經濟資源,隨著城市邊界不斷擴展,許多昔日位處偏僻的農村,已經變成靠近城市的近郊。土地價值颷升,農民為了獲利,紛紛在宅基地上加建住宅樓房,由於沒有正式地契,只能以非產權房形式用較低價發售,令市場上出現大量僭建房屋。此外,原來用於農耕的土地,由於靠近城鎮,許多改變了用途,變成飲食消閒娛樂等場所。這些既定事實存在已久,政府過去隻眼開隻眼閉,如今忽然認真執法,要清除農村的非法違規事項,由此觸動的利益極其廣泛。

其二,農管進村,除了規範農民不能做什麼,還夾著向農民徵費的任務。徵收理由各處不一,有徵收基建費的、有徵收排污費的、有徵收養老費的,徵收水平一般不高,但農村居民擔心一旦開了這些新收費項目,往後每年加費,將會成為農民的沉重包袱。昔日中央政府主要向城市富裕人群及企業徵稅,然後以財政轉移支付方式補貼農村,給農民各種津貼,以穩住留守農村生産糧食的人口,如今全國多處向農村居民打徵稅收費的主意,反映不少地方政府財政陷入困境,自地産市場泡沫爆破後失去賣地的搖錢樹,於是向農民伸手要錢。

其三,中央不但開綠燈給地方政府搞農村執法,還積極鼓勵地方政府以先行先試方式,盡快組建專門的農村執法隊。這些有制服有裝備的「農管」,為了替地方政府向中央邀功,非常積極地發掘和打擊農村的各種違規違法現象,但其實中央及地方政府的立法機構仍未就農業執法制訂詳盡完善的法規。好些地方仍在諮詢醞釀階段,得風氣之先的地方政府搶閘邀功,任意妄為在所難免,情況猶如過去許多城鎮未有完善的環境管理規章制度,便組建「城管」執法隊四出執勤,結果許多外來打工人口因證件不齊全或手續未辦妥,被城管監禁罰款,甚至被虐打致死,以致「城管」二字臭名遠播。

如今各地農業執法隊甫成立,便被冠上「農管」之名,反映百姓對「農管」的厭惡忌憚。不少內地民眾在問,為什麼中央急於鼓動地方組建「農管」進村?較廣泛流傳的解釋是,中央正備戰台海,預備武力收復台灣,所以要確保糧食供應充足,派農管進村可以阻止農民擅自改變農地用途,恢復原來官方訂定的糧地畒數下限。

盧沙野「撒野」

在外交方面,盧沙野「撒野」事件對中國造成了頗大的傷害,反映中國近年盛行的戰狼外交,在日益複雜的國際環境下正不斷碰壁。

盧沙野是一個頻頻引發爭議的外交官。華為孟晚舟被加拿大拘留期間,盧沙野在加拿大當大使,他無視當地引渡法律程序正進行,公開警告加拿大勿禁制華為,必須立即釋放孟晚舟,並公開指責加拿大有白人至上的種族主義。他又積極針對加國一些反共華人進行鬥爭,以致加拿大政府一度考慮把他列為不受歡迎人物,逼中國把他召回。惟習近平非但沒有處分他,還把他提升為駐法國大使。就任法國大使後,盧繼續積極批評西方,例如撰文抨擊西方抗疫不及中國,向法國國會友台小組施壓要求取消訪台,使用粗鄙字眼攻擊法國當地學者和媒體,屢次引起法國政府抗議。

如果中國對歐洲奉行尖銳鬥爭政策,盧沙野這種戰狼作風的外交官也許還會不斷「立功」。問題在於北京如今的外交戰略是首要針對美國,為了抗衡美國帶領西方世界圍堵制裁中國,北京近年積極拉攏歐洲國家,意圖利用龐大的中國市場,促使歐洲與美國分化,就算不倒向中國,至少不會緊跟美國。為此,中國高規格接待法國總統馬克龍訪華,習近平親自去廣州陪同及款待,又向法國企業大派訂單,換取馬克龍公開表示不應緊跟美國,不值得為台灣與中國衝突,這些親華言論在法國本土和歐盟國之間引起了極大爭議。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盧沙野接受法國電視台訪問,公然否定烏克蘭及一眾前蘇聯國家的主權國地位,以此質疑克里米亞非確定屬於烏克蘭,變相替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背書,這番言論震動整個歐洲外交界。波羅的海三國尤其緊張,不單公開嚴詞反駁,還聲言要召見中國大使質問究竟,弄得外交部極其尷尬,周一馬上出來澄清,強調中國向來承認前蘇聯加盟國為獨立主權國家。雖然有這澄清,但損害已經形成,盧沙野言論令中國提出調解烏克蘭危機的主張在歐洲淪為笑柄,很大程度上抵消了馬克龍訪華營造的法中友好氣氛。

盧沙野對中國外交形象的損害,不單在於其失言,更在於其失態。他接受法國電視台訪問前,明顯沒有做充足準備,在克里米亞歸屬問題與俄烏主張分歧上,就連重申中國官方立場也未能做到。而當主持人提及毛澤東犯下錯誤致數百萬人喪生,使法國人質疑當年戴高樂與中國建交是否明智,盧即怒嗆主持人沒有讀書,不顧外交官應有的基本禮貌儀態。被問至不懂回答時更接連飲水,加上法語經常詞不達意,整個訪問給人的印象十分惡劣,這惡劣的表現扣去的,不僅是盧沙野個人的形象分,更加是中國整個國家的形象分。

輸入境外勞工

在香港方面,這星期較重要的新聞與輸入境外勞工有關,從立法會大比數通過動議來看,輸入大灣區勞工已沒有任何政治阻力,就連左派工會也不會阻撓政府。一旦開通了即日往返外勞這條特別通道,對於建造業、護理業等較缺人的行業,僱主使用境外勞工的成本將會大降,因為香港地價高昂,為境外勞工提供住宿的成本甚高,讓勞工長居深圳或珠海,每天坐大巴抵港上班,可以節省一大筆開支,香港很快會變成像澳門那樣高度倚賴流動勞工,每天將有數以萬計的內地勞工跨境上班。剛過去的三年防疫經歷顯明,一旦傳染病爆發導致閉關鎖境,跨境勞工將無法上班,假如有大批老人院和建築中樓宇倚靠這些勞工,集體停工會造成怎樣的後果?是否像澳門的賭場那樣長期停業?

至於輸入英國醫生,原則上沒有大問題,因為英國的醫學院教學內容和水準與香港接近,應聘的亦主要是香港居民,懂得本地語言文化。醫管局這樣做,除了解決人手嚴重短缺的燃眉之急,相信還有一層用意,是要確立先例,打破本地醫學專業的防護網,直接在境外招聘合用的醫護專業人員。既然今日可以在英國招聘醫生,將來也可以去別的地方招聘醫生和護士。至於這些外聘的醫護人員,在醫管局機構任職滿若干年後,可否轉為私人執業,相信會成為政府與醫護專業界之間一個爭端。

[ 守望]作者簡介

劉進圖生於香港,七零年代入讀善導小學和九龍華仁中學,學會追求良善、自由和責任。八十年代初進香港大學唸法律,思考社會公義。八十年代末加入新聞行業,先後任職於《信報》及《明報》,切身體會「無信不立」、「兼聽則明」。2014年2月遇襲受傷,病榻上總結心願:「真理在胸筆在手,無私無畏即自由」。

最新內容

  • Disturbing scenes bid farewell to 2024

  • 「已完」喎,身份咁尊貴,不過花嗰十零廿萬,(更何況係有重大任務在身)應使則使,應食則食,鄉港人唔好咁細眉細眼啦!!唔係,俾人喺小紅書唱衰:窮遊日本就羞家囉⋯⋯。

  • 人間世_西藏眾生

你也可能喜歡